缩略图

共生·赋能:双向融合视域下自闭症幼儿积极补偿课程的个案研究

作者

孙礼

镇江经开区平昌幼儿园

摘要:本研究以“双向融合”教育理念为核心,探讨了学前特殊儿童积极补偿课程的建设与实施。通过具体案例——沐沐,一名自闭症儿童在幼儿园的融合教育过程,分析了双向融合策略在促进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共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指出,通过构建积极的补偿课程,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特殊儿童的适应能力和社交技能,还能促进普通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同理心培养。

关键词:双向融合;学前特殊儿童;积极补偿课程;自闭症;融合教育。

引言: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双向融合”教育理念逐渐受到重视。该理念强调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以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在幼儿园阶段,如何通过积极补偿课程的建设,促进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双向融合,成为当前特殊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双向融合理念的内涵与意义

双向融合理念源于特殊教育领域的“回归主流”运动,强调在融合教育环境中,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该理念的核心在于通过双向互动,促进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理解、接纳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成长。双向融合的意义在于,它不仅能够提高特殊儿童的适应能力和社交技能,还能促进普通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同理心培养,形成更加包容、和谐的教育环境。

二、积极补偿课程的构建原则

在双向融合理念的指导下,积极补偿课程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个性化原则:针对不同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以满足其特殊需求。

全面性原则:关注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交等多个方面。

发展性原则:强调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和递进性,促进特殊儿童的持续发展。

融合性原则:将特殊儿童的教育融入普通教育之中,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三、案例分析:沐沐的融合教育之路

(一)案例背景

沐沐,一个6岁的小女孩,是一名自闭症儿童。自小班起,她便在班级中就读。与同龄的正常孩子相比,沐沐在生理上发育正常,但在心理上明显滞后,尤其是在与同伴交往时遇到困难。

(二)双向融合策略的实施

1.消除家长疑虑,营造融合氛围

在沐沐入园之初,部分家长对融合教育存在疑虑和担忧。为了消除家长的顾虑,教师和园所共同努力,向家长介绍融合教育的现状与成果,以及它对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沟通和交流,家长们逐渐理解了融合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愿意支持沐沐的融合教育之路。

2.设计融合课程,增进幼儿接纳

针对沐沐在同伴交往方面的困难,我们设计了“我叫沐沐”、“沐沐的生日”、“我们怎么帮助沐沐”等主题融合课程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其她孩子们更加了解自闭症和像沐沐一样的特殊儿童,学会了主动帮助沐沐的方法。同时,我们还通过“小组轮流行”等活动,为沐沐创造更多与同伴合作交往的机会,促进她与同伴之间的融合和接纳。

3.细致观察引导,探索有效策略

在沐沐的融合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循序渐进、及时强化和“影随”指导等策略。首先,从生活常规入手,帮助沐沐逐步适应集体生活。然后,逐渐增加对沐沐注意力集中时间和内容的要求,通过及时强化和奖励机制,激发她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影随”指导策略也有效地帮助沐沐保持注意力集中,与同伴达到行为同步。

4.动手促动脑,提升自理能力

我们为沐沐制定了动手计划,鼓励她参与简单的任务并完成。通过长期坚持性培养,沐沐在生活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同时,我们也通过动手活动促进沐沐的动脑发展,提高她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合理安排作息,兼顾整体需求

在满足整体幼儿需求的基础上,我们为沐沐安排了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在游戏活动时,每组小朋友分别带沐沐一起玩,增大了她的自由活动时间,并提供了更多认识同伴的机会。同时,我们也注意调整环境嘈杂度,以减少对沐沐注意力的干扰。

6.提高专业素质,家园教育合力

教师作为融合教育的实施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我们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了自身对特殊儿童特别是自闭症儿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与特殊儿童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同时,我们也注重家园合作教育的发展,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支持和教育沐沐。

(三)案例成效与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教育实施,沐沐的同伴交往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她能够主动与同伴进行简单的交流,并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合作。同时,她的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此外,普通儿童在帮助沐沐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同理心和社交技能。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如何更好地平衡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需求差异?如何更有效地促进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四、结论与展望

基于“双向融合”的学前特殊儿童积极补偿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对于促进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双向融合理念为学前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2.积极补偿课程的构建应遵循个性化、全面性、发展性和融合性原则。

3.通过实施双向融合策略,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在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过程中实现了共同发展。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对双向融合理念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积极补偿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