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技术

作者

曾小龙

重庆市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82

引言

地基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 , 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 建筑、大跨度结构等复杂工程日益增多 , 对地基基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 掌握地基基础及桩基础的施工技术 , 对于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地基基础主要特征

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控制技术是保证建筑安全稳定的关键环节:(1)合理的设计与施工方案。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控制技术在设计阶段进行地基基础设计 , 综合考虑土质条件、荷载要求、地质地貌等因素, 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 确保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还要考虑施工工序、材料选择、施工机械使用等因素 , 确保施工的高效性。(2)精确的测量与监测技术。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 ,要进行精确的测量 , 及时发现工程施工中的问题。测量技术通过测量地基沉降、变形、水平位移等参数 , 得出地基基础的实际情况 ,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 , 判断施工是否符合要求。监测技术通过安装监测设备, 实时监测地基基础, 推断施工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3)科学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控制技术需要科学的施工管理, 包括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协调施工进度、组织施工人员等方面 , 提高施工效率 , 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而质量控制涉及材料选择、工艺控制、质量验收等方面, 保证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2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基本内容

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涉及多个施工环节,对技术的要求较高,主要包括挖掘基坑和填筑等环节。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应用先进的地基施工技术,紧抓关键施工阶段,从而确保地基施工质量。此外,以相关标准和规范为依据对具体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监督,使施工质量符合标准。遵循相关方法和技术规范进行工程施工,可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例如,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挖掘环节,应按照合理的挖掘工序进行,严格控制挖掘方向,根据具体施工要求掌握挖掘深度,从而避免挖掘过深影响地面土,有利于增强工程施工的可靠性;而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填筑夯实环节中,应在符合工程造价成本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填料,以科学的施工方法为依据,结合工程的设计图纸逐层逐级地夯实填料,确保填筑夯实施工环节的建设质量,从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增强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牢固性。

3 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

3.1 沉管灌注桩技术

沉管灌注桩技术是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常用施工技术中的一种,主要是利用沉管的方式进行灌注,施工的机械化程度较高,具有速度快、低造价等特点。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的结构愈加复杂,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地基基础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场景进行适当调整,充分满足建筑工程建筑的施工要求。施工之前,应做好准备工作。首先,确保施工现场符合施工要求,现场勘查后应进行平整作业,综合分析施工场地,从而制定合理的施工设计图纸,通过会审后,才能正式施工。其次,地基基础工程的相关管理人员应严格检查各类设备,确保设备符合设计方案要求。最后,施工方案的设计单位应与工程施工方进行打桩工艺试验,检验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3.2 预制桩技术

预制桩,是通过在工厂使用钢材或是混凝土对桩体进行预制,进而将预制完成后的桩体运输到施工现场当中将其放置于土层中进行施工,从而促使地基在预制桩的作用下提升承载力。通过预制桩施工技术,桩基础施工将会形成更为简单的效果,通过提前由工厂对桩体进行预制,在施工中仅需要进行对桩体设置的密度进行设计,进而将桩体放置于土体中完成施工。但是该桩基础施工技术需要消耗一定的前期处理时间,需要为桩体的生产提供时间,在工期较为紧张的工程中并不适用。并且在预制桩施工环节当中,一般情况下可伴随混凝土灌注的方式,从而提升预制桩施工技术的稳定性。应用这一桩基础施工技术,要求相关施工人员根据工程实际对材料以及施工方案等展开选择应用,从而促使桩基础结构形成较强的稳定性表现。

3.3 高强度混凝土(PHC)管桩的静压施工处理

以往建筑桩施工中常用的柴油锤击方法,经常伴随严重的噪声问题,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然而,在现代建筑施工的舞台上,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一种新型的环保型静力压桩机正逐渐崭露头角,其独特的性能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这种静力压桩机以其无噪声或极低噪声的施工方式,彻底告别了传统施工方法带来的噪声污染,为施工场地周边的居民带来了宁静与舒适。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仍需关注以下几点:首先,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和负责人的培训指导,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设备操作和维护技能,以保障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对于设备的日常保养和故障排查工作也需细致入微,确保在静压桩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解决。其次,施工设备的维修工作同样不容忽视。当设备进入保修阶段时,维修人员应及时与生产厂商沟通,采购所需零部件并进行维修。考虑到施工周期的重要性,若维修时间较长,施工单位应提前准备备用设备,以确保桩体施工的顺利进行。

3.4 管井降水控制技术

在管井施工过程中, 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位、土质条件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例如 , 在井底部分设置加固带 , 防止井底渗漏;在井壁设置防水涂料或者防水板材 , 增强井壁的防水性能;在井盖周围设置防水条, 防止雨水渗入管井。通过合理设计和施工,有效降低管井地下水位的压力 , 减少地下水渗入管道系统的风险。与此同时, 在管井降水控制技术中, 排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工作人员要通过设置抽水泵、开挖排水沟等方式, 及时地排除管井内积水,确保施工现场的干燥。而监测作为管井降水控制技术的关键点 , 通过安装水位监测仪、渗流监测设备等 , 实时监测管井的地下水位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 要及时采取增加抽水量、加固井壁等处理措施, 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中,有关的工作人员应该保证建筑的施工达到相应的规范和要求,同时注重调查的精度和建筑的合理程度,从而使建筑的建设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另外,在地基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要积极地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并及时加以处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后续在工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有关部门可以采用注浆法和强夯法等对地基进行加固,确保每个过程都能达到规范要求,从而增强建筑的稳定性能。

参考文献

[1] 宋文旭 . 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J]. 居业 ,2023(07):61-63.

[2] 夏良 . 浅谈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J]. 建筑与预算 ,2023(05):80-82.

[3] 刘丽强 .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3,21(5):20-23.

[4] 杜永强 .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4,22(3):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