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咨询项目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
李伟豪
四川元丰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汕头分公司 汕头市 515000
一、全过程咨询的内涵与发展背景
全过程工程咨询是指对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等各有关方面的工程咨询服务。包括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以及投资咨询、勘察、设计、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监理、运行维护咨询等工程建设项目各阶段专业咨询服务。其核心将传统的“各管一摊、互不搭界”的管理模式进行合并,通过全周期资源整合实现项目风险可控、成本优化与效率提升。
自 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的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以来,并伴随着《关于促进全过程工程咨询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落地,全过程咨询在大型基础设施、公共建筑项目中加速推广。以为例,根据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显示,该市全过程咨询招投标项目数量从 2021 年的 3 个增长至 2023 年的 16 个,足以体现全过程咨询在工程建设领域的。
二、全过程咨询项目执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权责体系模糊,协同效率低下
1. 多主体责任交叉与真空:全过程咨询涉及勘察、设计、监理、造价等多家单位,若合同未明确各阶段权责边界,易引发责任推诿。例如,设计变更与造价控制未明确主导方,导致多专业团队职责重叠或无人负责;或重大事项需多方可审批,但审批权限、流程不明确,导致决策延迟。以上问题极易导致影响工期。
2. 信息传递壁垒:各专业团队(设计、造价、监理)采用独立工作体系,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共享依赖线下沟通。例如设计团队更新数据后,造价团队未及时同步更新,导致算量偏差,影响招投标进度。
(二)人才结构单一,综合能力不足
1. 各团队的思维定式:各专业团队形成固定工作逻辑,如设计团队习惯从“技术可行性”出发,造价团队从“成本可控性”出发,统筹协调时易陷入“各说各话”。例如,设计变更方案因“技术先进”被批准实施,却因未考虑造价专业的“成本红线”而被迫重新设计,增加统筹难度。
2. 经验场景局限化:人才的项目经验多来自“单一角色、单一阶段”,缺乏“全过程全角色”的实践积累。例如,长期从事施工监理的人员,对项目准备阶段的勘察设计、招标等几乎没有实操经验;设计人员可能精通图纸绘制,但对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合同管理缺乏认知;造价人员熟悉算量套价,却对前期策划的可行性分析、后期运营的维护逻辑了解甚少。这种经验场景局限化导致人员单点专精难以支撑全过程咨询对“全过程管理”的要求。
(三)业主认知偏差,管理及需求失序
1. 对模式价值理解片面:部分业主将全过程咨询等同于“ 1+1 ”的简单叠加,忽视其在各阶段在项目全寿命周期中的作用。例如,在项目决策阶段同步推进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初步设计的绘制,盲目推进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管理失序。
2. 需求不明确,频繁变更:需求管理是全过程咨询的“起点与核心”,若业主需求不清晰、不稳定、不系统,会直接导致后续所有工作失去锚点。例如,业主内部决策层变动、外部政策调整(如新规出台)、甚至“个人偏好变化”(如领导视察后临时要求修改外观),导致频繁变更。
(四)市场机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
1. 资质要求模糊:全过程咨询涵盖咨询、设计、监理、造价等多个环节,但目前并未明确对咨询企业的综合资质标准、专业人员配置的要求,通常是由一些(设计企业或监理企业)仅具备单一环节能力的企业作为联合体牵头人承接全过程项目,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2. 过程监管水平不足:当前监管主要形式是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监督和市场行为检查,其服务质量依赖项目竣工后的验收或投诉处理,对咨询服务的过程质量(如各阶段协同效率、风险预警及时性)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
三、解决全过程咨询项目问题的对策
(一)构建清晰权责体系,提升协同效能
1. 完善合同管理机制:项目初期以矩阵式的责任体系明确各主体的权责,细化交付成果、验收标准及违约条款。例如,明确咨询单位对设计方案经济性的内部审核责任,业主对设计变更的审批责任,通过合同约束减少纠纷。
2.搭建数字化协同平台:全过程咨询的核心痛点是“信息孤岛”,设计、造价、施工等各方的数据割裂,解决方式可依托 BIM 技术构建全周期信息模型,整合设计图纸、造价数据、施工进度等信息,实现实时共享。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补齐能力短板
1. 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轮岗实训和跨专业培训来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如安排造价工程师参与设计评审,监理工程师介入投资估算,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联合高校开设全过程咨询课程,向行业定向输送专业力量。
2. 强化数字化技能培训:鼓励从业人员考取 BIM 建模、大数据分析等技能认证证书,并将人员的技术应用能力与评标挂钩,推动行业信息化水平。
(三)规范业主需求管理,强化双向沟通
1. 前置需求调研与价值传递:项目启动阶段,通过案例分析向业主展示全过程咨询的综合效益,同时明确功能需求、投资预算等核心目标,形成纸质资料并签字确认,避免后期应需求模糊产生的推诿扯皮。
2. 建立设计变更管控流程:要求业主需求变化提出设计变更时,应提交书面申请,经业主方、咨询方、施工方讨论该变更对造价、工期的影响后,由咨询单位同步出具《变更影响报告》,明确对造价、工期的影响,经三方确认后实施。
(四)健全市场机制,强化行业监管
1. 制定统一服务与收费标准:由主管部门牵头出台全过程咨询相关的服务与收费标准,明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质量及收费基准,规范市场定价。
2. 构建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咨询单位信用档案,将服务质量与业主评价等纳入信用评价体系,评分结果与招投标及资质挂钩。对信用 A 级企业给予投标加分,对失信企业实施市场禁入,形成良性竞争环境。
四、结语
全过程咨询模式是工程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执行中的问题本质是新模式在传统管理体系下的适应性达不到。通过构建清晰权责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规范需求管理及完善市场机制,可有效破解当前困境。未来,随着咨询行业标准的成熟与数字化技术深化,全过程咨询将在提高投资效益、工程建设质量和运营效率中发挥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斌 . 浅谈全过程工程咨询下造价业务的技术储备 [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1,(20):182-183.
[2] 王春梅 .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招标模式及取费研究 [J].质量与市场,2021,(17):177-178.
[3]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理标准 (GB/T 51295-2018)[S].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4] 张伟,刘艳 . 工程咨询企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J].工程管理学报,2020,34(2):6-11.
[5] 李明,张晓华 . 全过程工程咨询市场机制创新与监管体系构建 [J]. 建筑科学,2022,38(3):15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