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妊娠期贫血护理:铁剂服用 + 营养搭配,母婴健康双保障

作者

陆丽翠

柳州市柳江区人民医院 广西柳州 545100

很多妈妈在孕期都有贫血的困扰,有人感到头晕乏力,有人则在检查时才发现血红蛋白偏低。其实,贫血并不是小问题,对孕妇和宝宝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孕期贫血门诊的护理中,重点在于帮助孕妇正确使用铁剂,同时结合合理饮食,改善缺铁状态,让妈妈安心、宝宝健康。

1 孕期贫血的原因

在临床上,孕妇血红蛋白(Hb)水平低于 110g/L 即可诊断为贫血;当血清铁蛋白低于 30μg/L ,则提示存在铁缺乏。孕期贫血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相关,随着妊娠进展,母体血容量逐渐增加,血液被稀释,血红蛋白相对下降,胎儿和胎盘的生长需要额外的铁支持,孕妇自身的铁需求也随之升高。不同阶段的需求量差异明显。孕早期每日约需1-2mg 铁,孕中期增加至 4-5mg ,孕晚期则达到 6mg 左右。如果膳食结构不合理,富含铁的食物摄入不足,或者肠道吸收效率偏低,就很容易造成贫血。

2 科学补铁指南

2.1 食补篇

对于尚未发生贫血的孕妇,吃对食物,饮食补铁,事半功倍。动物性食物中含有血红素铁,铁的吸收率可以达到三成以上,而植物来源的非血红素铁吸收率明显偏低。日常饮食中适量增加牛肉或羊肉的瘦肉部分,每日保持 20 至 50g 。动物肝脏同样是高铁食材,猪肝或鸡肝每周摄入一至两次,每次 25g 左右。动物血制品,如鸭血和猪血,铁含量更为丰富,是常见的补铁佳品。铁的吸收需要营养素的配合,其中维生素 C 能够将铁转化为更容易进入血液的形式,餐后食用富含维生素 C 的食材效果较好,如橙子、猕猴桃、草莓等,每天食用拳头大小的量即可;蔬菜方面,西兰花、青椒和番茄都是理想选择,焯水后凉拌,可以减少营养损失。为了预防巨幼细胞性贫血,要关注叶酸或维生素B12 的补充,如绿叶菜、豆类、孕期复合维生素、鸡蛋、鱼类、乳制品等,规律摄入有助于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

2.2 食补篇

对于已经发生贫血的孕妇,治疗原则以铁剂补充为主和纠正病因,同时配合合理饮食改善营养状态。轻度贫血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先进行饮食干预,增加富含血红素铁和维生素 C 的食物摄入,并在一个月后复查血常规,评估疗效;如果清铁蛋白低于 30ug/L ,提示铁缺乏,此时单纯依靠饮食难以满足需求,必须在专业指导下规律补充铁剂。临床常用的制剂如多糖铁复合物和琥珀酸亚铁,因对胃肠道刺激较轻且吸收效果较好,更适合孕期应用,但具体制剂和剂量仍需遵循医嘱。

服药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例如在餐前一小时服用铁剂可提高吸收率,若能同时补充维生素 C 效果更佳;若孕妇在用药过程中出现恶心或便秘,可改在餐后半小时服用,减轻胃肠道不适。铁剂与钙剂同时服用会相互影响,两者需要间隔至少两小时。除了药物治疗,饮食补充依然不可忽视,应继续增加含铁丰富的食材,如红肉、动物肝脏和深绿色蔬菜,并注意与水果或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搭配,这样既能发挥药物作用,也能通过饮食改善铁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在保证母体健康的同时促进胎儿正常发育。

很多孕妈妈反映,铁剂容易导致便秘,可以通过每天增加 25-30g 膳食纤维,晨起空腹喝温水刺激肠道,每天 30 分钟散步、孕妇瑜伽等促进肠道蠕动。

2.3 检查篇

孕期,定期检查是保证母婴安全的重要措施。按照医生安排进行产检,及时掌握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了解是否存在缺铁或贫血的风险。通过规律的监测,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检查结果给予孕妈妈针对性的饮食指导或在医师指导下行药物调整,维持稳定的血液指标,也能避免因贫血发展而增加的并发症风险。孕妈妈一定要重视每一次产检,做到按时复查,不遗漏关键指标。

孕期的营养护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铁剂补充与饮食调养相辅相成,科学的方法能帮助母亲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为胎儿的生长提供支持。每一次的规范服药和合理饮食,都是孕妇在为宝宝积蓄能量,帮助孕妈妈安心迎接新生命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