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

次仁卓玛

日喀则市聂拉木县樟木镇便民服务中心 西藏聂拉木县 857000

一、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一)凝聚社区共识,增强治理向心力

乡镇基层群众文化能够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凝聚社区居民的价值共识,增强社区治理的向心力。乡镇群众文化多依托当地民俗传统、生活习惯形成,蕴含着群众认可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如通过举办传统节庆活动、非遗文化展示等,让居民在参与过程中感受本土文化魅力,强化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同时,群众文化活动为居民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打破邻里间的陌生感,促进居民相互理解与信任,形成 “社区是我家” 的共同认知。这种基于文化认同形成的凝聚力,能够让居民更主动地关注社区事务,为社区治理汇聚思想共识与行动合力。

(二)化解基层矛盾,搭建治理沟通桥梁

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在化解基层矛盾、搭建治理沟通桥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乡镇社区的矛盾多源于利益分歧、观念差异等,而群众文化活动能够以轻松、柔性的方式搭建沟通渠道。例如,通过开展文化议事会、文艺宣传活动,将政策解读、矛盾调解融入文化场景,让居民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理性表达诉求、倾听他人意见,减少对立情绪;依托群众文化团体,如秧歌队、书画社等,培养居民中的文化骨干,由文化骨干充当矛盾调解的 “中间人”,利用其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协助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这种以文化为载体的沟通方式,能够降低矛盾调解的对抗性,提升治理的柔性与有效性。

(三)激发参与热情,提升治理主动性

乡镇基层群众文化能够有效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提升居民治理主动性。群众文化活动由居民自主组织、参与,居民在策划、筹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培养组织能力与责任意识,逐渐从 “被动接受治理” 转变为 “主动参与治理”。例如,居民在组织社区文艺汇演时,需要协调场地、人员、物资等事务,这种实践经验可迁移到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中,如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公共设施维护等工作;同时,群众文化活动设置的互动环节,如文化知识竞赛、社区议题讨论等,能够引导居民关注社区治理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居民提出合理化建议,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

二、乡镇基层群众文化融入社区治理的现存问题

(一)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

当前,乡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居民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导致活动吸引力不足,影响其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发挥。多数乡镇的群众文化活动仍以传统节庆演出、广场舞等为主,缺乏创新性与针对性,无法吸引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的居民参与,尤其是年轻群体参与度较低;同时,活动内容与社区治理需求结合不紧密,多停留在娱乐层面,未能将文化活动与社区矛盾调解、政策宣传、公共事务讨论等治理内容有效融合,导致文化赋能治理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群众文化资源供给不足,支撑力薄弱

乡镇基层群众文化资源供给不足,成为制约其融入社区治理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硬件设施短缺,多数乡镇社区缺乏专门的文化活动场地,如文化活动室、广场等,现有场地设备陈旧、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大规模文化活动的开展需求;另一方面,专业人才匮乏,乡镇社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多由居民自发组织,缺乏专业的文化指导人员,活动策划、组织能力有限,难以提升活动质量与治理融合度;此外,资金投入不足,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多依赖政府少量补贴,缺乏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导致活动难以长期、稳定开展。

(三)文化与治理协同不足,融合度不高

乡镇基层群众文化与社区治理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融合度不高。部分乡镇政府对群众文化的治理价值认识不足,将群众文化单纯视为 “娱乐活动”,未将其纳入社区治理整体规划,导致文化活动与治理工作脱节;同时,群众文化团体与社区治理组织之间缺乏常态化沟通渠道,文化团体开展活动时未与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治理组织提前对接,治理组织也未主动借助群众文化平台推动工作,两者各自为政,无法形成 “文化 + 治理” 的协同效应,限制了群众文化治理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优化乡镇基层群众文化赋能社区治理的策略

(一)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增强吸引力

为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需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进行创新。在活动形式上,结合乡镇居民特点,引入多样化活动类型,如亲子文化活动、乡土技能比赛、社区文化市集等,吸引不同群体参与;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文化活动,如线上文化展览、直播文艺表演等,扩大活动覆盖面。在活动内容上,强化与社区治理的结合,将政策解读、法治宣传、环保理念等融入文化活动,如通过情景剧演绎社区矛盾调解案例、以快板形式宣传乡村振兴政策,让居民在参与文化活动的同时,了解治理需求、接受治理理念,实现文化与治理的内容融合。

(二)完善资源供给体系,强化支撑力

完善的资源供给体系是群众文化赋能社区治理的基础。在硬件设施方面,政府应加大对乡镇社区文化设施的投入,建设标准化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配备音响、图书、器材等设备,同时鼓励利用闲置校舍、厂房改造为文化活动空间,提升场地利用率;在人才支撑方面,建立专业文化人才下沉机制,从县级文化部门选派专业人员到乡镇社区指导群众文化活动,同时培育本土文化骨干,通过培训、评优等方式,提升其组织策划能力;在资金保障方面,构建 “政府补贴 + 社会捐赠 + 社区自筹” 的多元资金来源体系,鼓励企业、社会组织资助群众文化活动,确保活动可持续开展。

(三)建立协同联动机制,提升融合度

建立群众文化与社区治理的协同联动机制,是提升融合度的关键。一方面,将群众文化纳入乡镇社区治理总体规划,明确文化活动在治理中的具体目标与任务,如将群众文化活动与社区矛盾调解、居民参与机制建设等工作挂钩,制定 “文化 + 治理” 的工作方案;另一方面,搭建常态化沟通平台,定期组织群众文化团体代表与社区治理组织成员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议文化活动策划与治理工作推进,如根据社区治理重点,确定文化活动主题,让文化活动服务于治理需求;同时,鼓励群众文化骨干参与社区治理决策,如吸纳其进入社区议事会、矛盾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推动治理决策落地。

结束语

乡镇基层群众文化是乡镇社区治理的 “软实力”,其在凝聚社区共识、化解基层矛盾、激发居民参与热情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当前,群众文化融入社区治理仍面临活动吸引力不足、资源供给薄弱、协同融合度不高等问题,需通过创新活动形式、完善资源供给、建立协同机制等策略,充分释放群众文化的治理价值。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加快,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将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助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镇社区治理新格局,推动乡村社会实现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玲 . 乡镇文化站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实践与策略 [J]. 参花 , 2024, (11): 137-139.

[2] 李洪娟 . 乡镇文化站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J].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23, (07): 106-108.

[3]苏佩玉. 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现状探析[J].农家参谋 , 2022, (10):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