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树德、育人润心
王睿 邬晗
四川传媒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45
劳动教育的落地、成长与从事育人工作的我们息息相关,而班级是大学教育的基本单位,以班级为载体,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劳动能力,以劳动筑牢立德树人的基石是我们工作之重。
一、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家庭对劳动教育培养的忽视
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家长给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不能让孩子吃我们当年的苦”成为当下家长挂在嘴边的常话。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更不忍心让他们从事任何体力劳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要风得风,车接车送……渐渐地,劳动教育观念出现偏差,导致孩子从小缺乏劳动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演变成今天“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大学生。现在他们反而开始看不惯辛勤劳作的父母,变得不珍惜、不尊重劳动成果。
2.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力度不够,缺乏完整体系
在我国高校中,由于监管力度和制度保障的原因,劳动教育容易被“表面化”或“形式主义”。另外一些学校尚未开设劳动教育类相关课程,并未实施有计划、有体系的劳动实践活动,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了不让劳动教育被边缘化,学校层面的举措应刻不容缓。
3. 学生劳动价值观不正确,过于功利
单单为了志愿时长的劳动是与劳动教育本质背道而驰的,往往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利益放在首位,把索取报酬当作劳动目的。另外,受社会和网络低俗文化的影响,追求不劳而获、鄙视脚踏实地和努力工作的劳动人民,而对“赚快钱”和一些低级网红“一本万利”的现象趋之若鹜。
二、以班级为载体,加强学生劳动教育
1. 借助主题班会,大力营造劳动氛围
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弘扬辛勤、诚实、创造的劳动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劳动的意识。辅导员作为班级的领导者,自然应该承担起思想引领的作用,为更好地营造班级劳动氛围,可分小组轮流在班会上进行劳动教育主题的展示和分享,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促使全员学习、查找、翻阅劳动教育的相关资料,先吹“理论风”,再打“实操战”。
2. 开展“劳动主题月”活动,提高行动力
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月活动,把劳动教育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去,让学生在参与的同时不断提高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识,从而提高行动力。例如开展“劳动”为主题的辩论赛,在唇枪舌战的激烈辩论后思考劳动的真正涵义,组织演讲比赛、故事分享会、歌唱比赛等,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完美融合,让学生在参加比赛、观看视频、聊故事的同时去感受奋斗、创新、无私奉献的劳动精神,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 把寝室作为劳动主阵地,树典型、立榜样
辅导员老师在平时走访寝室的过程中,把寝室卫生、安全、美化、文化作为检查的重点。利用评比的激励机制,评选标杆寝室,树立典型人物,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起来,不仅在走访过程中拉进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便于工作开展,还能在无形之中让学生动起来。利用激励机制调动大家的劳动积极性,从而养成主动劳动的习惯。
4. 参加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享受劳动的快乐
号召学生干部和党员带头,成立劳动小分队。主动加入到学院“文明礼貌劝导”志愿者队伍中去,利用课余时间去敬老院看望照顾老人,去“流浪狗之家”送温暖等。投身公益活动,不计回报的做志愿服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肯吃苦、讲奉献、敢作为的实干精神,让他们在过程中体会帮助他人所带来的成就感。
5. 家校联动行成合力,激发劳动教育活力
家庭是孩子劳动体验的重要场所,家长的重视和引导是劳动教育成功的关键,学校利用家长微信群,定期转发有关劳动教育重要性的推文,引导家长注重孩子的劳动品质培养和劳动能力锻炼。孩子始终要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今后也少让父母操心。而且一定的家庭劳动量能促使家庭关系更加和谐,也更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只有家校统一战线,劳动教育才真正的找到了突破口。
三、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基石
1. 以劳促学,夯实学风班风
学风、班风的建设成效明显,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营造了更好的学习氛围。早晚自习的坚持,整齐划一的落座,晨起背单词,晚上做策划,不浪费学习时间,无人随意走动,也没有任何抱怨。课堂秩序良好,无迟到、早退等现象,出勤率高、前排就座率、抬头率高。所带班级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过关率 58.3%,某年级秘书学本科 01 班四六级过关率 80% ,任课老师多次反馈,表扬其团结一致,班委给力,同学积极,老师布置的任务和要求能出色完成。这个班级一直保持零挂科的记录,多次获得先进班集体的荣誉称号,。文化产业管理班动手能力很强,头脑灵活,创意颇多,两个班也无一人挂科。可见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效果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和劳动教育密不可分。
2. 以劳赋能,实现综合能力提升
劳动淬炼成长,实践创造价值。建立健全劳动评价机制,巩固教育效果,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从而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提高行动力,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在为期 11 天的第一批 SYB 培训过程中,随晨曦出发,伴明月同归,时间紧迫却仍不懈坚持,困难重重却信心满满,最终参培的 300 名同学全部顺利结业,结业率达到 100% 。在本次寝室卫生安全大检查中,经历了从班级自查到年级互查,学院抽查再到学校检查,不管什么时候都能拿出最好的状态,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被抽查寝室最终均为优秀。就是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发扬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永不退缩的决心。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文明礼貌,他们都彰显出了大学生应有的活力和素质。
四、总结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人。李大钊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劳动教育的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深远,其实际价值要不断挖掘。以班级作为载体,不断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需要家长扣好扣子、老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配合,把劳动育人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当劳动被贴上“快乐属性”的标签,那么学生在劳动中定能收获幸福感和成就感。
“以劳树德,育人润心,厉兵秣马,不作停留,直达春山”,与大家共勉。
作者简介:王睿(1993 年 10 月),女,民族汉,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邬晗(1995 年8 月),男,民族汉,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研究。
通讯作者: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