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国有企业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研究

作者

范波

焦作神华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南 焦作 454000

引言

在新时代的时代浪潮中,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物质依托与政治基石,承担着践行国家战略、助力经济高质量前行、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职责。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宛如指引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航程的明亮灯塔。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于国有企业而言,不仅是坚守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所在,也是其从容应对复杂多变市场环境、稳步实现转型升级的内在必然要求。

一、新时代国有企业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重要意义

(一)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与党的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智慧结晶,为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提供了有力指引。深化理论武装工作,有助于国有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更深入理解“两个确立”的深远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

在当前经济发展与行业变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在推进转型升级、深化科技创新、强化风险防控等领域面临着一系列发展课题。党的创新理论围绕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自立自强等核心内容作出的深刻阐释,为国有企业探索发展路径、优化发展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与实践参考。通过加强理论武装,国有企业能够更深入地洞察经济运行规律,在战略规划、产业布局等关键环节精准施策,进一步夯实核心竞争优势,稳步推进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的发展转型。

二、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形式化现象突出

在部分国有企业的理论学习实践中,仍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在学习规划层面,部分单位对上级文件的借鉴吸收有待深化,理论学习与企业实际需求的结合度可进一步提升;在学习组织形式上,以文件领学、集体研读为主的传统模式占比较高,学习过程的互动性与创新性仍有拓展空间;在考核评价机制方面,对学习过程的量化统计较为重视,理论学习成果向实际工作转化的评估体系尚需完善。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论学习的实际效果,使部分党员干部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知深度与实践转化能力,存在进一步提升的潜力。

(二)学用脱节问题明显

在深化理论学习与实践融合的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仍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部分企业在探索理论学习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时,尚未完全形成“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良性循环。例如,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中,传统发展路径的惯性影响依然存在,对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等重要理念的系统性转化有待加强;在回应职工群众关切问题时,理论指导与实践举措的协同性仍需提升,以更好形成长效解决机制。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效能,仍有较大的提升潜力与探索空间。

三、新时代国有企业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路径

(一)构建系统化学习机制,夯实理论基础

分层分类规划学习内容:对于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基层党员及普通职工,可考虑分别设置不同的学习侧重点。领导班子宜着重研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助力提升战略决策水平;中层干部可强化对新发展理念与管理理论的学习,从而促进执行能力的增强;基层党员和职工则可侧重于党的基本理论、企业使命愿景等内容的学习,以此筑牢思想基础。

创新学习方式与方法:借助“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探索“线上 + 线下”融合的学习模式或许会取得不错的效果。线上可依托企业内网、学习强国等平台,开设理论微课、知识竞赛、互动问答等相关栏目;线下可开展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实地研学等活动,还可邀请专家学者、先进模范进行授课,以此提升学习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学、考、用”一体化的评价机制,将理论学习成果纳入党员干部考核以及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的范畴。通过知识测试、心得交流、工作实绩评估等形式,对学习成效进行检验。对于学习认真、成果显著的,可予以适当表彰;对于学习态度敷衍的,进行适度批评,从而推动学习切实深入开展。

(二)推动学用深度融合,提升实践效能

聚焦企业改革发展关键议题:探索将理论学习与企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有效路径,针对科技创新、市场拓展、风险防范等重点领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专项调研。尝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影响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通过理论研讨探寻可能的解决思路;结合新发展理念,研究制定企业绿色转型策略,推动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

推动理论融入经营管理实践:积极探索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企业制度与工作措施的方法。比如,在职工管理工作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索建立职工诉求反馈机制,妥善处理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等相关问题;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念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着力防范各类风险隐患。

构建实践能力提升平台:考虑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重大项目一线或艰苦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助力其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与理解。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创新工作室”等形式,激发职工运用理论知识开展技术革新、管理创新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学习 - 实践 - 提升”的良好工作格局。

四、结束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意义深远。面对实践中出现的情况,可通过有效方式,探索提升理论武装效能的有效路径。当党的创新理论切实融入国有企业广大党员干部与职工群众的思维认知和实践行动,便能更好地激发企业改革发展活力,助力国有企业在新时代征程中开拓进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坚实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丽亚 . 新时代企业思政工作现状及对策探究 [J]. 中外企业文化,2024(3):121-123.

[2] 刘红宵 . 国企党校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的路径 [J]. 现代企业文化,2023(19):122-125.

[3] 秦振燕 .“坚持胸怀天下”的哲学意蕴 [J]. 马克思主义哲学,2023(6):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