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保教合力,基于共促肥胖儿健康管理的研究

作者

李诗瑶

上海市嘉定区白银路幼儿园 201800

引言

在幼儿成长关键期,身体发育与习惯养成至关重要,可近年来幼儿肥胖率却不断攀升,对其心血管、骨骼等生理机能产生不良影响,还易引发自卑等心理问题。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在健康管理上却存在短板,传统教育重知识传授,对肥胖儿干预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保教合力,联合家庭与社区,构建全面、科学、创新的肥胖儿健康管理体系,降低肥胖率,助力其健康成长,为园所和家庭提供策略,推动幼儿健康管理实践与理论发展。

一、幼儿肥胖现状分析

(一)幼儿肥胖流行趋势

在过去几十年,全球幼儿肥胖率呈显著上升态势。《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我国儿童肥胖问题同样严峻。以上海为例,从 2000 年至2020 年,幼儿肥胖率从 8% 攀升至 15% ,近乎翻倍。城市地区由于生活水平较高,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普遍较多,加之电子产品普及,幼儿户外活动减少,肥胖率相对更高,部分城区达到 18% 左右。而农村地区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方式逐渐向城市靠拢,肥胖率也从过去的 5% 左右增长到 10% 。此外,肥胖低龄化现象愈发明显,原本多见于学龄儿童的肥胖问题,如今在 3 - 5 岁幼儿中也频繁出现,严重威胁幼儿健康成长,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现有肥胖儿管理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在肥胖儿管理上存在诸多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多数幼儿园保健医生缺乏系统的儿童肥胖管理培训,难以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方案。饮食管理流于表面,虽有食谱,但未针对肥胖儿进行热量、营养成分的精准调控,高油高糖食物依然常见。运动课程缺乏个性化,集体活动难以满足肥胖儿特殊需求,对肥胖儿运动强度、频率的监测和指导不足。

三、保教合力促进肥胖儿健康管理的策略

(一)创新饮食管理策略

创新饮食管理策略是帮助肥胖儿改善健康状况的重要一环。首先是个性化食谱制定,通过专业的身体检测,全面了解肥胖儿的体脂率、血糖、血脂等身体指标,结合他们独特的口味偏好以及成长所需营养需求,精心规划饮食。摒弃油炸食品、奶油蛋糕等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物,在每餐中合理增加富含膳食纤维与营养素的蔬菜、水果以及全谷物。同时,积极开展饮食行为培养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如讲述小兔子因挑食而生病的故事,以及设计“食物配对”游戏,让幼儿在玩乐中认识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习惯,从根本上改善肥胖儿的饮食结构与习惯。

(二)多元化运动干预策略

多元化运动干预策略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运动形式,激发肥胖儿的运动热情,有效降低体重并增强体质。趣味运动课程设计是一大关键,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特点,开设亲子瑜伽课程,家长与孩子一同参与,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在舒缓的动作中消耗热量;组织户外探险活动,让肥胖儿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锻炼体能与协调能力;开展儿童足球活动,在团队协作与奔跑中提升心肺功能。此外,增加日常活动量同样重要,延长课间操时间,丰富课间操动作,融入更多有氧运动元素;鼓励肥胖儿在课间进行散步,促进消化;在自由活动时间,提供跳绳、呼啦圈等器材,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体力活动,减少坐在座位上的时间,让肥胖儿在日常点滴中养成运动习惯,逐步改善身体机能。

(三)心理健康支持策略

心理健康支持策略对于肥胖儿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心理辅导与干预工作不可或缺,定期安排专业心理老师与肥胖儿进行一对一谈心,耐心倾听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因肥胖产生的困扰,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身体。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肥胖儿在交流中发现自己并非孤立,彼此分享应对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的经验,从而增强自信心,克服负面情绪。同时,积极营造积极、包容的氛围至关重要。在幼儿园,教师引导其他幼儿学会理解、接纳肥胖同伴,组织合作性游戏,促进同伴间相互支持与帮助;家长在家中也注重言语鼓励,避免拿孩子的体型与他人比较,以温暖、关爱的态度陪伴孩子,让肥胖儿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四)家园共育合作策略

家园共育合作策略是保障肥胖儿健康管理效果的重要支撑。家长教育与培训是首要任务,定期举办家长讲座,邀请儿童健康专家、营养师等专业人士,向家长传授幼儿肥胖预防与管理的科学知识和实用方法。详细讲解合理膳食搭配,如如何根据孩子年龄、体重制定一日三餐食谱;指导家长制定家庭运动计划,选择适合全家参与的运动项目,如周末家庭骑行等,提高家长健康意识与育儿能力。同时,建立完善的沟通与反馈机制,教师与家长通过定期家长会、家访深入交流肥胖儿在园在家的健康状况、饮食运动表现;利用微信等便捷通讯工具,实时沟通日常问题,如孩子当天食欲不佳、运动积极性不高等,双方共同商讨并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形成家园教育合力,为肥胖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结束语

本研究凭借保教合力,成功搭建创新的肥胖儿健康管理模式。该模式涵盖饮食、运动、心理、家园共育等多维度策略。饮食上,依肥胖儿个体情况定制食谱、培养良好进食习惯;运动方面,设计趣味课程并增加日常活动量;心理上,开展辅导与营造积极氛围;家园共育则通过家长培训与沟通机制实现。未来可扩大样本范围,延长实践周期,完善这一模式。同时,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挖掘更多创新管理策略,全方位为肥胖儿健康成长筑牢根基,提供更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应凤玲 , 龙月 . 幼儿园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分析与管理 [J]. 侨园 ,2019(10):156.

[2] 卢石 . 健康教育在幼儿园肥胖儿童干预管理中的促进作用 [J].中国医药指南 ,2019,17(07):292-293.

[3] 崔建荣 . 心理干预在幼儿园 3~6 岁肥胖幼儿的应用分析 [J].心理月刊 ,2021,16(0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