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育德,以智启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生成长之路
袁春苑
江门市新会葵城中学
摘要:本文以记述初中生谭某某的成长和转变过程,论述了德育工作中,通过教师的关心、理解、疏导,解决学生因为家庭环境、学习习惯、心理情绪等原因造成的不利于学生成长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自信,最终走向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通过一个故事展开探讨在德育工作中教师的作用及相应策略。
关键词:德育教育;关爱引导;学生成长;家校合作;因材施教
引言:
“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心灵上的接触。”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大舞台上,教师是塑造灵魂的人,是用爱心和智慧对每一个与众不同的生命进行雕刻,对于后进生,更需要用更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用更多的耐心去感召他们。
我知道,每一个孩子就像一粒种子,他们发芽的早晚不同、结果的时间也不一样,但只要让她们“沐浴”在阳光下、“喂饱”她们、关照她们,她们终究会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让我感受更加明显的是用爱改变后进生的重要性。
一、案例背景
谭某某是我在初三刚刚接手的一名学生,谭某某因家庭关系混乱、无人管理,接手他做为班主任之前就有明显的学业及生活问题,主要体现在晚上熬夜手机上瘾,上午课堂恍惚、常趴在桌子上睡觉;对于学习并不是放任不管,只是积年的陋习影响了学业成绩。
二、原因剖析
1.家庭环境:正如卢梭所说:“家庭是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谭某某的父母已经分居,与其父亲一起生活。因为父亲工作原因经常出差不能对其付出更多的关心、管教,母亲虽然在本地开店,但是也因为自己对于父亲教育方式的不满意对谭某某不管不顾,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得谭某某成长过程中缺失了必要的感情关怀和行为约束。
2.个人因素:谭某某由于平时较为自律性差,经常熬夜玩手机,白天不能好好学习,没有聚精会神听课,而且缺乏良好的学习目标及学习动力,对学习充满消极的心态。
3.学校因素:我接这个班之前谭某某或许适应于较为散漫的学习氛围,严苛的班级纪律他一时难以适应。因此也产生对我严格管理的抵触心理。
三、德育教育过程
1.创造信任:我在召开班会课前两天,让他们找我排校运会观看台座位,先让学习委员来排座位,若想换,两个人商量好换座位。第二天课前开会定好之后换座位就不能改。下课后我正打算投影座位表时,他站起身对我说:“老师,校运会的座位***没经过我同意,把我座位换了。”我想其实都是一片,坐哪里无所谓,就说:“老师座位表上早就订好了,就算了吧。”然后我开始投影座位表,突然听到“嘭”的一声,他用脚狠狠地踢了一下凳子,脸上愤愤不平地朝后面走了去。全班人都怔住了。我没有当场批评,而是走过去把他带到教室外面。我跟他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批评了那位私自去跟学习委员说他同意换座位的同学,并且把他的座位换了回去。看到他脸上的愤怒逐渐消失后,我对他说:“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自己有理,即使自己很生气,也要冷静、有理有据地处理问题,不要肆意地发泄情绪。”面对谭某某的逆反情绪,我首先做到耐心沟通,通过理解他,创造信任。校运会座位事件之后,我公平公正地处理好这件事,抓住契机,与他进行了深层沟通,他也感受到了教师的关爱。
2.提供实际帮助:校运会那天早上,一早要排队彩排,我问:"今天大家有没有吃好早餐,特别是运动员?"他举手很委屈地说:"这么早要到学校,我都没有空吃早餐。"于是,我说:"你去我桌面上拿份早餐,我今天买多了份早餐,按照学校规定不能在教室吃早餐,你到办公室后面的小室吃完再回来。"他高高兴兴地去吃早餐了。校运会的第二天,由于参加跑步比赛伤了脚,他说晚自修要请假回家。我打电话给他父母,说没空接他,叫他自己踩自行车回去。我心疼他,便亲自送他回去了。自此,他开始对我放松警惕,会跟我谈他的生活,他的爱好,我了解到他特别喜欢打篮球,从初一开始白天就已经很困,控制不了自己要趴着睡觉。他也想要好好学习,但是,长期以来养成的惰性让他在行动上无法付诸。
我主动提供了实际帮助。这种帮助不仅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也让他感受到了教师的温暖和关怀。
3.个别化教学:鉴于谭某某基础薄弱、学习动力欠缺的特点,我和其他科任教师共同为他量身定制了个别化教学方案,上课布置一些基础题,并安排课后面批面改。个别化教学让谭某某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和喜悦。
4.利用兴趣爱好:这次之后,他对我芥蒂基本消失了,开始接受我的教育,尝试上课尽量不睡觉。他非常喜欢打篮球,我抓住他这个爱好,跟他约定,如果上课不睡觉,傍晚晚托时间就可以不留在教室参加学科辅导,去参加篮球训练。为了能够参加篮球训练,他上课不睡觉了,但是,由于基础差,听不懂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开始跟同学传纸条、聊天,影响课堂纪律。于是,我跟他分析他目前的成绩状况,了解他的理想目标,指引他尽量争取考上普高或者职高的高考班。我还联合其他科任老师一起,针对他基础差的特点,在上课时另外布置一些基础题给他完成,课后面批,不断地鼓励他,表扬他。渐渐地,他觉得上课没有那么无聊了,有事干了,学到了知识,又获得了老师的表扬,测验不再是一片空白,而是能够填满大部分空格了。他的自信心慢慢建立起来了,学习更有动力,当然每天还是坚持要去参加篮球训练。
5.家校合作:我经常跟他家长沟通,只要他有一点点的进步便告知家长,并劝诫家长多发现他的优点,给予他更多的陪伴,多表扬他。
四、教育成效
谭某某1年过后学习成绩明显提高,逐渐克服懒惰的心理,上课不睡觉、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同时也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顺利考上普通高中,实现了自己的学业梦想。
五、反思与总结
谭某某的转变过程让我深刻认识到,德育工作不仅仅是规则的约束,更是关爱与引导的结合。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德育为先:对于谭某某的成长,我感到德育为先,要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首先必须进行德育教育。
2.因人制宜:针对像谭某某这样的学生,因人而异显得十分必要,只有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进而制定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家校协作:家庭与学校的协作是推动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方式。只有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教育支持。
4.长远着眼:对于谭某某等这样已经形成了诸多负面特质的学生,更要从长远着眼,及时发现及时辅助,才能使其真正得到教育和改造。
六、结语
通过对本案例的学习,我有了较深刻的感受,教育,德育是基础;德育,思想是关键。以后,我会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利用更为有效的方式进行德育,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卢梭.《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78.
[4]马卡连柯.《教育诗》.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陈鹤琴.《家庭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