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切削参数库构建在数控加工技术中的应用

作者

惠昕 云溦溦 杜钢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89

0 引言

传统的切削参数的收集,主要依靠刀具厂商提供的切削参数手册、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老师傅的经验值等方式,数据基础、通用,但较为保守,未考虑特定机床和现场工况,精度和优化程度有限等因素。本文提供多种较为先进的切削参数库建立方法及思路。切削参数库(Cutting Parameters Database 或 Machining Database)是一个结构化的、数字化的数据库系统,它系统地存储了针对特定机床(立式、卧式)、刀具类型(机夹刀、波纹刀、整体合金刀)、材料(铝合金、钛合金、钢件等)、加工方式(如铣削、车削、钻孔)和加工要求(粗加工、精加工) 所推荐的最佳切削参数组合。主要切削参数主要包括一下:

· 切削速度 (Vc): 刀具切削刃相对于工件表面的线速度(单位:m/min),需要针对不同的加工材料(铝合金、钛合金)选择合适的切削速度,这是我们后续切削参数的基础。

· 主轴转速 (n): 由切削速度计算得出(单位:rpm)。

· 进给速度 (F) 或 每齿进给量 (fz): 刀具每转或每个切削刃在进给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单位:mm/rev 或 mm/tooth),。

· 切削深度 (ap) 和 切削宽度 (ae): 刀具切入工件的深度和宽度(单位:mm)。

1 切削参数库的构建方法

构建一个可靠、实用的参数库并非易事,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1)基于理论计算与刀具厂商推荐

这是最基础、最常用的起步方法

· 原理: 依据切削力学、材料科学等理论公式(如切削力、切削功率、切屑厚度计算)并结合主流刀具厂商(如山特维克可乐满、肯纳、山高等)提供的详细切削参数手册或数据库。

· 实施步骤:

1. 收集资料: 系统整理刀具厂商针对不同工件材料(如钢、铝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等)和不同刀具类型(立铣刀、面铣刀、钻头等)提供的推荐参数表。

2. 公式校验: 使用理论公式对推荐值进行初步校验,特别是计算所需切削功率和扭矩,确保其在机床能力范围内。

3. 建立初版数据库: 将推荐值按“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刀具直径-槽型-切削深度-切削宽度”等多个维度进行结构化存储(如Excel、Access或专业数据库)。

· 优点: 快速、安全、有据可依,风险低。

· 缺点: 推荐值通常比较保守,以适用最广泛的情况为目标,可能无法充分发挥特定机床、刀具和工况的潜力。

2)基于实验与试切验证

这是使参数库本地化、精准化的关键环节,决定了数据库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 原理: 在理论推荐值的基础上,在本企业的实际机床上,使用自己的刀具和夹具,对常用的材料进行切削试验,以获取最优参数。

· 实施步骤:

1. 设计实验(DOE): 采用科学的实验设计方法,变化主轴转速(S)、进给速度(F)、切深(Ap)、切宽(Ae)等变量。

2. 过程监控与结果测量: 在试切过程中,使用测力仪、振动传感器、声发射仪等设备监控切削状态,并对加工后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刀具磨损量进行测量。

3. 优化与修正: 根据试验结果,找出在满足加工质量(Ra值、精度)和刀具寿命前提下的最高效率参数组合,用以修正和丰富理论数据库。

· 优点: 数据最贴合自身生产实际,可靠性和可用性极高。

· 缺点: 耗时耗力,成本较高,需要专业的工艺人员和测试设备。

3)基于加工过程仿真与预测

这是一种数字化、前瞻性的先进方法。

· 原理: 利用专业的切削仿真软件(如 Third Wave AdvantEdge、CATIA、Siemens NX CAM内置仿真等),通过建立刀具、工件和切削过程的物理模型,在电脑中模拟实际切削,预测切削力、温度、振动和刀具磨损。

· 实施步骤:

1. 建模: 输入精确的刀具几何模型、工件材料本构模型和切削参数。

2. 仿真计算: 软件运行计算,输出仿真结果。

3. 分析与提取: 分析仿真结果,判断参数是否合理,并优化出潜在的更优参数,为实际试验提供方向,减少试切次数。

· 优点: 可以在不消耗实物资源的情况下进行大量“虚拟试验”,安全性高,能预测一些实验中难以测量的量(如切削温度场)。

· 缺点: 仿真模型的准确性高度依赖输入参数(如材料模型)的准确性,软件成本和学习成本较高。

4)基于大数据与机器学习

这是构建自适应、智能化参数库的未来趋势。

· 原理: 通过在机床、刀具上安装传感器,实时采集加工过程中的海量数据(如主轴功率、电流、振动、音频等),并记录最终的加工结果(质量是否合格、刀具使用了多久)。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自动发现最优参数规律甚至预测刀具寿命。

· 实施步骤:

1. 数据采集: 部署物联网(IoT)系统,全面收集机床状态和工艺数据。

2. 数据清洗与存储: 处理异常数据,并将海量数据存储到数据平台(如云平台或数据中心)。

3. 模型训练与应用: 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如神经网络、随机森林)训练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根据新的加工条件(如新材料、新刀具)推荐参数,并能持续学习优化。

· 优点: 能够实现参数的自我优化和预测性维护,潜力巨大。

· 缺点: 初始投资巨大,需要深厚的数据科学和行业知识融合,技术门槛最高。

2 构建流程与关键考虑因素

1)需求分析与规划: 明确数据库要覆盖的范围(哪些材料、哪些刀具)、精度要求和使用对象(编程员、工艺师)。

2)结构设计: 设计数据库的字段,通常包括:

· 工件材料信息: 材料牌号、状态、硬度。

· 刀具信息: 刀具类型、直径、齿数、材质(硬质合金、高速钢等)、涂层、槽型。

· 切削参数: 切削速度(Vc)、每齿进给量(Fz)、主轴转速(S)、进给速度(F)、轴向切深(Ap)、径向切深(Ae)。

· 其他信息: 冷却方式(干切、油冷、气冷)、推荐刀具寿命、加工类型(粗加工、精加工)、表面粗糙度预期。

3)数据采集与录入: 通过上述方法获取数据,并规范化地录入到系统中。

4)系统开发与集成: 开发一个前端界面(如Web页面、CAD/CAM插件),方便用户查询和调用。最好能与公司的ERP(企业资源计划)、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或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集成。

5)维护与更新: 定期根据新技术、新刀具和新的生产反馈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优化。

5 方案优选及设计

以工厂的加工经验及刀具厂商推荐参数为基础,通过系统的实验试切进行验证和优化,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参数库,借助于CAM软件实现在程编过程中的自动化应用。在有条件和特定需求的情况下,引入加工仿真来减少试验次数,并为未来引入大数据和AI技术做好数据采集的基础准备。切削参数库构建及应用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项目,而是一个需要持续积累、优化和更新的企业知识资产管理过程。

参考文献

[1] 郭旺, 翟建军. 飞机结构件的数控加工技术研究[J].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5, 34(1):52-55.

[2] 姜澄宇, 王俊彪. 我国大型飞机研制中的关键制造技术[J]. 航空制造技术, 2009, 1: 28-31.

[3] 王俊斌. 数控加工技术在大飞机研制生产中的应用[J]. 航空制造技术, 2008, 5: 44-46.

[4] 韩雄, 汤立民. 大型航空结构件数控加工装备与先进加工技术[J]. 航空制造技术, 2009, 1: 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