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技术在干部监督体系中的应用与案例分析
李俊雪 王振娇
天津市天科数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引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逐渐渗透到干部监督工作中,为破解监督难题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能够整合分散的干部信息资源,构建智能化监督模型,实现对干部日常行为的实时动态监测,从而提升干部监督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子信息技术在干部监督体系中的应用模式
2.1 多源数据整合与管理
利用数据采集技术,广泛收集干部的各类信息。一方面,整合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基本信息、考核评价结果、晋升任免记录等内部数据;另一方面,通过与纪检监察、审计、公安、信访等部门的数据共享,获取干部的廉政情况、审计报告、违法违纪线索、信访举报等外部数据。
2.2 智能监督模型构建
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针对干部监督的各类智能模型。例如,通过分析干部的工作业绩、考勤记录、廉政表现等多维度数据,建立干部综合评价模型,对干部的履职能力和廉洁状况进行量化评估。在廉政风险预警方面,利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分析干部的社交关系、资金往来、项目审批等数据,构建廉政风险预测模型。
2.3 实时动态监督与预警
借助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对干部日常行为的实时动态监督。通过在办公系统、公务用车、行政审批等关键环节部署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实时获取干部的工作行为数据。
三、应用案例分析
3.1 江苏省数字纪检监察平台
江苏省纪委监委坚持系统思维,构建了“ 1+6+1′′ 数字纪检监察平台。其中,“ 一个中心” 即建设纪检监察大数据资源中心,连接不同业务系统间的“ 数据孤岛” ,为监督办案提供强大数据支撑。“ 六个数字” 涵盖数字监督检查、数字审查调查、数字为民服务、数字办公管理、数字队伍建设、数字辅助决策六个一体化平台,推动数字技术与纪检监察业务深度融合。“ 一个底座” 则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平台运行安全可靠。
3.2 天津市北辰区“ 知事识人” 数据管理平台
天津市北辰区搭建“ 知事识人” 数据管理平台,以大数据思维提升干部监督质效。在数据采集方面,依托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联动纪检、巡察、审计等成员单位,将巡察、审计、信访举报等 9 方面情况纳入统计范畴,确保信息采集全面精准。在平台架构上,全覆盖搭建 139 个部委办局、企事业单位组织架构,以区管干部、年轻干部等为重点监督对象,科学划分人员类别,构建干部结构树形图,对干部基本情况进行归类统计。在监督应用上,赋能政治监督,通过综合研判干部多维数据指标,了解其政治立场和担当作为情况;赋能日常监督,结合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机制,分析研判苗头性问题。
3.3 江西省赣州市“ 三重一大” 专项监督系统
赣州市纪委监委打造“ 三重一大” 专项监督系统,将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融入监督办案全过程。该系统设计有数据采集和监督运用两大模块。在数据采集方面,从决策部署、会议讨论和执行实施方面全流程跟踪有关单位“ 三重一大” 决策制度执行情况;在监督运用方面,从决策程序和数据关联两个方面设置59 个预警场景,整合企业注册、招投标等23 类55 项外部数据,通过数据关联、碰撞分析,及时发现问题。
四、应用成效与面临挑战
4.1 应用成效
电子信息技术在干部监督体系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提升了监督的精准性,通过多源数据整合和智能模型分析,能够精准发现干部的违规违纪线索和廉政风险点,如江苏省在民生领域通过构建大数据监督工作机制,精准查处了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二是增强了监督的时效性,实时动态监督与预警机制使监督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干部的行为动态,对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如重庆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实现了对行权事项的实时监控和快速提醒。三是提高了监督效率,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收集、处理和分析,减少了人工操作和繁琐流程,降低了监督成本,如江阳区借助电子监察平台实现了“ 足不出户” 即可调阅资料、分析研判,大大提升了监督实效。
4.2 面临挑战
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干部信息涉及个人隐私和工作机密,在数据收集、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面临网络攻击、数据泄露、内部人员违规操作等风险,如部分地区在数据整合后,对数据安全挑战的预判和技术储备不足。其次是数据质量问题,部分数据源存在数据录入错误、更新不及时、虚假数据等情况,不同部门的数据格式、统计口径不一致,影响了数据的可用性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五、优化策略
5.1 强化数据安全保障
加强数据安全技术防护,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防火墙、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确保干部数据在各个环节的安全。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使用权限和责任,对数据访问进行严格审计和监控,防止内部人员违规操作。同时,加强对数据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一旦发生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损失。此外,加强对干部和监督人员的数据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规范。
5.2 提升数据质量
建立严格的数据审核机制,在数据录入环节加强对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审核,对错误或不完整的数据及时退回更正。明确各部门的数据更新责任和时间节点,建立数据更新提醒和监督机制,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加大对数据造假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数据造假的成本。同时,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对数据格式、统计口径、数据编码等进行统一规定,促进不同部门数据的融合和共享,提高数据质量和可用性。
5.3 促进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
加强对监督人员的电子信息技术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实践操作等方式,提升其数据意识、数据分析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使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技术开展监督工作。建立技术与业务沟通协调机制,促进技术人员与监督业务人员的交流合作,根据监督工作实际需求,不断优化和完善监督模型和应用系统。此外,加强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明确各部门在干部监督中的职责和数据共享义务,建立数据共享激励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形成监督合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在干部监督体系中的深度应用和持续发展。
六、结论
电子信息技术在干部监督体系中的应用,为提升干部监督效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通过多源数据整合、智能监督模型构建和实时动态监督等应用模式,有效提高了监督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效率。然而,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应对数据安全、数据质量和技术与业务融合等挑战。通过采取强化数据安全保障、提升数据质量和促进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等优化策略,能够进一步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在干部监督中的优势,完善干部监督体系,为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保障党和国家事业的健康发展。在未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其在干部监督领域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持续推动干部监督工作的现代化转型。
参考文献
[1]徐凯.电子信息技术及其应用[J].信息化,2025,4(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