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市政道路平整度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刘超 辜小兰
四川鑫亿然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四川眉山 620500
一、引言
市政道路承担交通功能,平整度是衡量施工质量核心指标。按规定,主干道、次干道沥青路面平整度有标准,但实际施工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道路难达标。如 2024年某城市抽检,新建道路平整度不合格率达 12% ,使用 1 - 2 年后年均养护费超千万元。因此,分析提升平整度的施工技术要点,对保障道路性能、降低成本意义重大。
二、市政道路平整度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一)平整度的重要性
保障行车安全与舒适:平整路面可减少颠簸震动、轮胎磨损,避免车辆失控。数据显示,平整度合格道路事故发生率低 25%-30% ,乘客舒适度评分提升超 40‰
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不平整路面易应力集中致病害。平整度达标道路使用寿命可延长 3-5 年,养护周期延长至 2-3 年/次。
降低社会成本:不平整道路增加车辆燃油消耗与机械损耗,燃油消耗增加 8%-12% ;频繁养护维修占用交通资源,增加出行成本。
(二)影响平整度的关键因素
地质与路基条件:路基填料不均、压实度不足或软基未处理会致路面不平整。如软基路段未加固,沉降量可达 10-30cm
材料质量差异:沥青混合料级配、含量等及基层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含水率影响路面结构稳定性。如沥青混合料级配不合理会离析,水泥稳定碎石含水率高会致基层裂缝。
施工工艺缺陷:摊铺速度不均、碾压温度与次数不当、接缝处理不规范是平整度不佳的直接原因。如摊铺速度波动超 1m/min ,路面厚度偏差达 5.10mm 。
施工机械性能:摊铺机找平系统精度、压路机吨位与类型对平整度影响显著。如摊铺机找平误差超 3mm ,会导致纵向平整度偏差。
三、提升市政道路平整度的施工技术要点
(一)路基施工技术要点
路基施工作为整个道路建设的基础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因此必须严格把控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首先,路基填料的选择与处理至关重要。应优先选用级配优良的碎石土和砂类土,这类填料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避免因填料质量问题导致的路基沉降。同时,必须对填料进行筛分处理,严格控制其粒径大小,确保最大粒径不超过 10 厘米,以防止大颗粒填料在压实过程中造成局部不均匀。此外,含水率的控制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最佳含水率应控制在± 2% 范围内,通常情况下保持在 12% 至 15% 之间,以确保填料在压实过程中达到最佳密实效果。
其次,分层压实控制是确保路基整体稳定性的关键工艺。应采用“ 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的方法,每层填筑厚度应根据所使用的压实机械来确定,例如当使用 18 至22 吨的压路机时,每层填筑厚度不应超过 30 厘米。在碾压过程中,应遵循“ 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后中” 的顺序,逐步增加碾压遍数,通常不少于 6 遍,以确保每层填料都能达到 95% 以上的压实度,从而保证路基的整体密实性和稳定性。
最后,针对软土地基的特殊处理也是路基施工中的重要环节。软土地基由于其高含水量和低承载力的特点,容易导致路基沉降和不均匀变形。对此,可以采用换填法、袋装砂井法或水泥搅拌桩法进行加固处理。具体而言,换填法适用于软土厚度小于 3米的路段,通过挖除软土并换填优质填料,确保压实度不低于 96% ;而水泥搅拌桩法则适用于软土厚度在 3 至 8 米的路段,通过将水泥与软土搅拌均匀,形成复合地基,确保其承载力不低于 180 千帕,从而有效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二)基层施工技术要点
基层平整度影响面层质量,要点如下:
材料配合比控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剂量 3%-5% ,骨料级配要符合要求( 4.75mm 以上含量不低于 50% )。施工前通过试验确定最佳含水率与最大干密度,确保 7d 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 3.0MPa 。
摊铺与压实工艺:用摊铺机以 1.5-2.0m/min 的速度摊铺,开启自动找平系统(精度± 2mm )。用 22 - 26t 的重型振动压路机在 50-60∘C 温度下压实,碾压 5 - 7 遍,确保压实度达 97% 以上,平整度偏差不超 5mm/3m
养护与切缝处理:施工后覆盖土工布洒水养护不少于 7d 。养护期每隔 5-10m 切割横向缩缝,缝深为基层厚度的 1/3 - 1/2,缝宽 3-5mmc 。
(三)沥青路面摊铺技术要点
沥青路面影响行车平整度,要点如下:
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用间歇式搅拌设备,控制沥青、骨料加热温度及混合料出厂、到场温度,确保级配均匀,级配偏差不超规范 5‰ 。
摊铺设备与参数设定:选用带自动找平系统的摊铺机,摊铺宽度依道路而定(单幅不超 8m ),以 2-3m/min 的速度匀速行驶,按设计确定摊铺厚度,松铺系数 1.2 -1.3。
接缝处理工艺:纵向接缝采用热接缝,相邻摊铺间距 5-10m ,铲除重叠部分;横向接缝采用垂直切割工艺,涂刷粘层油后摊铺,先横向后纵向碾压。
(四)碾压作业技术要点
碾压是关键工序,要点如下:
碾压机械组合:采用“ 初压 + 复压 + 终压” 方式,初、终压用 6 - 8t 轻型钢轮压路机,复压用重型轮胎或振动压路机。
碾压温度与次数:初压 130-150∘mathsfC ,2 遍;复压 110-130∘C ,4 - 6 遍,密实度达 96% 以上;终压不低于 110∘C ,2 遍。
碾压速度与路径:初压 2-3km/h ,复压
,终压 3⋅5km/h 。采用“ 阶梯式” 前进,相邻碾压带重叠不小于 1/3 轮宽。
(五)施工技术应用效果数据对比
以某城市市政主干道改造工程为例,对比采用规范施工技术与传统施工技术的路面平整度指标,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表格数据可知,采用规范施工技术后,路面平整度 IRI 从 2.5m/km 降至1.6m/km ,改善 36% ,远超主干道规范要求;路面厚度偏差等关键指标改善超 60% ,通车 1 年后病害率从 8% 降至 1.5% ,证明科学施工技术对提升道路平整度效果显著。
四、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路基沉降问题
问题:路基施工后局部不均匀沉降,致基层与面层平整度下降。
方案:施工前地质勘察,识别软土地基;加固软基并做载荷试验;路基分层压实中实时检测压实度,不足处补压。
(二)沥青混合料离析问题
问题:沥青混合料到场后粗细骨料分离,摊铺后路面有花白料或密实度不足。
方案:优化搅拌设备级配控制系统;运输时覆盖篷布;摊铺前检查质量,退回离析料。
(三)碾压温度不足问题
问题:混合料到场等待久,碾压温度低于规范,致路面密实度不足、后期易出车辙。
方案:合理规划运输路线,超 5km 用保温车;现场设温度检测点,低于 135∘C 禁摊铺;低温天气暂停施工或现场加热、缩短碾压段落。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市政道路平整度受多种因素影响,路基压实度等是关键。采用相关技术可提升平整度,使达标率超 95% ,延长路面寿命 3 - 5 年,降低养护成本 40‰ 。施工中要针对问题采取方案,确保质量达标。
(二)建议
加强施工准备:组织会审与勘察,制定方案与计划;对人员技术交底与培训。
强化施工管控:引入信息化手段监测;建立“ 三检制” 验收体系。
优化机械配置:优先选带自动找平与高精度控制系统的设备;定期保养机械。
注重后期养护:通车后定期检测与排查病害,及时维修;建立全生命周期档案。
通过上述措施,可提升市政道路平整度,保障使用性能,提供出行环境,推动施工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北. 沥青路面平整度提升方法与研究[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1):257-258.
[2] 黄 海 按 . 市 政 道 路 路 面 平 整 度 施 工 技 术 要 点 分 析 [J]. 运 输 经 理 世界,2021,(16):25-27.
[3]刘怀保. 市政道路施工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控制技术及实践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22):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