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试析舞蹈训练中对于表演技巧与情感的把握

作者

杨芬

海南省三亚技师学院

摘要:舞蹈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物质载体的综合性艺术,舞蹈训练中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现力直接影响舞蹈作品的质量和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舞蹈表演中舞蹈技巧的重要性,阐述了舞蹈表演中加强情感表达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舞蹈训练中强化表演技巧与情感表达的有效路径。旨在确保舞蹈演员能够准确把握舞蹈技巧与作品情感,全面提高舞蹈训练效果。

关键词:舞蹈训练;表演技巧;情感表达

引言:舞蹈是一门表演艺术,表演效果主要受到舞蹈演员技巧掌握和情感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因此,舞蹈演员平时必须在舞蹈训练中加强舞蹈技巧训练,能够运用眼神、表情、肢体动作来展现舞蹈作品的情感,为舞蹈表演注入灵魂,这会大大增强舞蹈表演的艺术观赏价值,使观众受到感染和熏陶,获得丰富体验。基于这一目标,加强舞蹈训练中表演技巧与情感表达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舞蹈表演中舞蹈技巧的重要性

1.1提高舞蹈表演的观赏性

舞蹈技巧是舞蹈演员经过长期系统性和专业性训练掌握的动作要领,每个动作都经过精雕细琢。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凭借旋转、跳跃、屈伸、托举等动作,展现出了舞蹈艺术的内涵,提高了舞蹈表演的观赏性,吸引了观众的视线,促使观众主动挖掘舞蹈作品主题和内容,并产生深刻理解。

1.2营造舞蹈表演的氛围感

舞蹈演员通过将舞蹈技巧融入到舞蹈表演中,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为了更好的诠释舞蹈,经过不懈的训练形成了肌肉记忆,同时有力约束自己,时刻保持最佳体态,争取在舞蹈表演时凭借高超的舞蹈技巧营造特殊氛围,增加观众的沉浸式体验,更易于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真切感受到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

1.3展现舞蹈特色和人物形象

舞蹈作品的类型极为丰富,体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通常包含了许多人物,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形象。通过在舞蹈表演中融入舞蹈技巧,展现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增加观众的认同感,那么观众就会全身心沉浸在舞蹈表演中,内心有所触动,充分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文化需求。

2舞蹈表演中加强情感表达的意义

2.1有利于提升舞蹈作品的深度

绝大多数舞蹈作品都蕴含了真挚动人的情感,要求舞蹈演员能够准确把握作品情感,在舞蹈表演期间运用合适的表情、动作、步法、技巧实施情感表达,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有利于提升舞蹈作品的深度,增强舞蹈表演的灵动性和层次性,使舞蹈表演更加引人入胜,带给观众美妙的情感体验[1]。

2.2有利于强化舞蹈表演效果

有些舞蹈演员虽然对舞蹈作品的情感把握比较准确,可是在表演时忽视了面部表情和眼神的训练,只是以夸张的动作来博取关注,很难深入到观众的内心。而合理运用舞蹈技巧表达舞蹈作品的情感,全身心投入到舞蹈表演中,每个动作都可以解读成特定含义,眼神和表情更是与舞蹈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相贴近,这会强化舞蹈表演效果,让观众对舞蹈表演报以高度肯定。

2.3有利于突出主题思想和精神内核

舞蹈表演追根究底是要运用舞蹈技巧诠释舞蹈作品的内容和人文主题,舞蹈演员要凭借多种技巧来呈现舞蹈作品的情感基调、思想内核和精神内涵,需要准确把握作品情感,具备深厚的舞蹈功底,从而在舞蹈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感悟,对舞蹈动作进行精心设计,面向广大观众呈现美轮美奂的舞蹈表演。

3舞蹈训练中强化表演技巧与情感表达的有效路径

3.1丰富舞蹈表演形式

随着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灯光、道具、乐器都为舞蹈表演锦上添花,舞蹈演员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舞蹈表演效果的影响,在舞蹈训练中强化表演技巧与情感表达方面的训练,以展现舞蹈艺术魅力,呈现精彩的舞蹈演出。首先,在舞蹈创编时,舞蹈演员要对舞蹈作品的历史、文化、主题、情感予以准确全面把握,反复调整舞蹈动作,提高舞蹈动作的标准度和熟练度,配合舞台灯光突出舞蹈作品情感变化。其次,舞蹈表演可以借助特殊道具来表达情感,如秧歌舞中,舞蹈演员使用红宽绸带翩翩起舞,演绎了充满活力与激情的舞蹈,将这种情感传递给了观看舞蹈表演的每一个观众[2]。最后,舞蹈表演中经常使用乐器伴奏,有些乐器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在舞蹈表演中使用专属乐器,展示民族风情,让观众不禁联想到不同地区的优美风景和当地人民的美好生活,将会从舞蹈表演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3.2把握舞蹈节奏和舞蹈韵律

舞蹈表演的动作需要进行优化设计,其中的难点在于舞蹈节奏和舞蹈韵律的把握。一般来说,舞蹈节奏与音乐节奏保持一致,舞蹈韵律也要随着舞姿变换而改变,舞蹈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要精准把握舞蹈节奏和舞蹈韵律,以达到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目的,满足观众审美、情感、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一方面,舞蹈表演期间,舞蹈节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速度和力量上有着明显的变化,具有层次性,配合优美的舞蹈动作,整套动作环环相扣,以便更好的诠释舞蹈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另一方面,舞蹈韵律是指舞蹈动作变换时产生的气韵律动,舞蹈节奏由舒缓柔和变为铿锵有力,舞蹈韵律动静相宜,使得情感表达自然流露,准确传递给观众。

3.3加强面部表情训练

面部表情会清晰反映出个体的情绪变化,在舞蹈训练中舞蹈演员要加强面部表情训练,注重技艺同表情的统一,以提升观众对舞蹈表演的认可度。因为不同风格的舞蹈作品对舞蹈演员表情的要求有所不同,不同舞蹈演员在表演同一个作品时也会因情感理解的差异性而在面部表情和动作方面千差万别,给观众带来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所以,舞蹈演员要在日常训练时注重做好面部表情的管理,从生活中汲取经验,明确不同表情对应的情感,以便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运用合适的表情进行情感表达[3]。例如,舞蹈演员可以观察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群体,记录他们的面部表情特征,把这些细节刻入脑海中反复思考,反复琢磨,而后对面部表情进行提取,进行艺术化的加工与呈现,并应用于舞蹈表演中,以此来实现面部表情的精准控制,搭配肢体动作,让情感表现效果更加丰满。

3.4加强眼神训练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灵动的双眼会使舞蹈作品的情感表达更为流畅,提高舞蹈表演效果。因此,舞蹈演员要根据对舞蹈作品主题和情感的理解,在舞蹈技巧训练中配合眼神训练,加强眼神的聚、收、放、合,利用眼神来传达信息、情绪,活灵活现的演绎人物,让观众在观看舞蹈表演时通过舞蹈演员的眼神、动作、技巧全方位理解人物形象,感知作品情感,凭借舞蹈演员的双眼,吸引观众探究舞蹈作品的内涵,建立与舞蹈作品、舞蹈演员之间的对话,引发心灵共振和情感共鸣,提高舞蹈表演对观众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比如舞蹈人物表达愤怒的情绪时,舞蹈演员不但肢体动作要更有力度,还要瞪圆眼睛;如果要表达惊吓的表情,舞蹈演员要适时张开嘴巴或者用手遮住眼睛。

结语:总而言之,舞蹈演员是舞蹈表演的核心要素,其舞蹈表演技巧水平以及对舞蹈作品情感的把握情况将会对舞蹈表演最终呈现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舞蹈演员要注重丰富舞蹈表演形式,把握舞蹈节奏和舞蹈韵律,加强面部表情训练和眼神训练,从而提高舞蹈表演的层次感和观赏性,展现舞蹈特色和人物形象,使观众准确理解舞蹈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展现舞蹈作品的价值内涵。

参考文献

[1]杨岳坤.谈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戏剧之家,2023,(02):138-140.

[2]王亮.情感的绽放: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研究[J].大众文艺,2024,(16):56-58.

[3]郝颖.舞蹈训练常见问题及基本功训练途径创新分析[J].艺术评鉴,2020,(20):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