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叶片高空修复作业中的安全控制与作业规范研究
董学豪
中材科技(邯郸)风电叶片有限公司 河北省邯郸市 056046
一、安全风险识别
风电叶片高空修复作业往往是在百米高空的环境当中开展,在这一过程里,作业人员不得不要长时间地处于复杂并且多变的自然条件下,由此使得安全风险呈现出极高的态势。就危险类型而言,高处坠落作为最主要的危险之一,常常是因安全带的使用未达恰当标准、设备发生失效状况或者操作上出现失误,进而引发十分严重的伤亡事故,并且电击风险亦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在靠近带电设备的作业情形下或者处于雷电天气进行作业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触电事件。此外,像强风、雷雨、低温等这样的气候因素,会对人员的稳定性以及设备的性能产生影响,进而导致作业难度及危险性的增加。以某风场为例,因风速突然发生剧烈变化而没有能够及时地中止作业,一名作业人员被风吹得失去平衡最终坠落,由此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通过对这些潜在风险的系统识别,并且结合典型事故展开分析,为后续安全控制措施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相应的依据。
二、安全控制措施
(一)技术控制手段
技术层面所拥有的对于安全保障而言极为关键的措施,这一举措充当着防范事故时首当其冲的第一道防线。其中,对于先进的高空作业平台以及吊装设备,理应被采用,目的在于确保这些设备能够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与承载能力,并且需要以定期的方式来实施检修维护工作,避免因机械故障的出现从而致使事故发生。而对于利用诸如遥感检测、无人机巡检以及红外成像等这样一系列技术手段,其作用在于提前对叶片的损伤程度做出判断,以达成减少人员在高空停留时间的效果。此外,安装风速传感器、温湿度监测仪等此类实时气象监测设备这一行为,其能够在恶劣天气即将来临之前,发出预警信号,进而防止人员处于不安全的环境中作业。
(二)个人防护装备与培训
个人防护作为高空作业安全范畴内核心要素中的其中之一,那些从事叶片修复工作的所有人员,必须配备诸如合格的安全带与安全绳,以及防坠器、防滑鞋和防护头盔等一系列装备,而且这些装备在使用之前,需经由专人来予以检查并确认。在此已然明确的基础之上,企业应当以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展开高空作业技能连同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其中涵盖应急逃生演练项目,以及风险识别能力的提升训练,还有器材正确使用方法等内容,以此来确保人员拥有能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尤其要着重提及的是,在新员工上岗之前,理应实施专门的岗前考核制度,其目的在于防止未经培训的相关人员参与到高风险作业当中。
(三)作业审批与预警管理体系
高空修复作业所涉及的作业审批流程务必被严格执行,此作业开展之前,现场负责人理应将完成作业方案评审这一关键环节、涵盖诸多细节的风险评估流程以及对天气条件的确认等一系列繁杂流程予以落实,以此确保完全具备能够展开工作的前提条件。所有拟定好的作业计划均应当以提交给安全管理部门备案这种方式留存记录,且在作业正式开启之前需召开班前会,从而进行技术与安全方面的详细交底。此外,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联动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诸如设立特定的应急通讯频道、精心配置现场急救包、准确无误地明确撤离路线等措施均包含在内。尤其在关键作业时段,由专人来实施对全过程的监控操作,实时对作业风险予以判断并能够进行动态调整。
三、作业规范与流程
(一)作业前准备
作业前准备工作作为整个修复流程基础对作业顺利进行及安全性所施加直接影响,要求首先得凭借无人机航拍、红外成像或者高倍率望远镜这类技术手段,针对待修复叶片展开全面检查以便获取损伤部位图像与数据进而评估损伤程度并制定合理修复方案。其次对于作业风险评估必须予以完成,这其中涉及天气情况、风速风向、温湿度以及电磁干扰等众多自然环境因素,还要就此判断是否具备安全作业条件。同时所有设备诸如吊篮、绳索系统、防坠装置及个人防护装备等的检查与调试必须提前检查完成,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作业人员需历经安全技术交底这一环节,明确分工、修复内容、作业高度、工具使用方法以及应急处理预案等内容且签署安全承诺书。另外安全监护人员也应予以设立,从而对作业执行进行全程监督。
(二)施工作业流程
正式展开施工作业之际严格依照提前精心预定的方案去加以执行这是必备要求,目的在于确保每一项具体操作均能处于可控状态且具备可追溯性,而作业人员在进入特定作业区域之前又必须再次仔细确认安全装备佩戴务必符合规范,并且风速等一系列环境条件仍旧是符合作业要求。至于修复操作一般涵盖叶片清洁、表面细致打磨、树脂精准配比、玻璃纤维层恰当铺设以及加热固化全面处理等诸多步骤,这些操作必须逐一对照既定施工工艺标准认真加以执行。在整个作业开展过程当中需要切实采取多重全面防护措施,例如使用双保险绳系统、安装具备高精度的风速报警器以及确保通讯始终畅通无阻等。除此之外为有效保障修复质量与操作安全性,作业应当有意识地避开风速过大(诸如 ≥12m/s 这种状况)或者天气出现突变的时段,与此同时还得专门设立起作业中断标准,像温度骤然急剧下降、突然爆发雷雨等之类情况出现时作业人员应立刻果断停止作业并撤离。
(三)质量验收与资料归档
当作业完成之后,对于修复部位需开展全面验收工作。具体而言,现场技术人员首先得利用相机对修复部位拍照记录,确认修复区域无气泡、干纱、粘贴不牢靠等缺陷,对完成效果拍照记录,整理后编写提交维修报告。同时对于材料硬化程度、尺寸恢复状况、涂层质量等方面要予以详细记录,并将其填写于维修报告及验收单中。如果发现存在其余缺陷,必须及时反馈并进行补修,绝不可带病交付投入使用。而一旦验收合格,则需要对修复全过程的作业记录予以整理,这其中涵盖着作业前的风险评估表、人员签到表、安全交底记录、作业日志、气象记录、施工图片、质量验收表等,并且要将这些记录进行统一归档管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资料的完整性不仅有利于后期质量追溯,而且还能够为风电运维提供极为重要的数据支持。
结论:
本文围绕风电叶片高空修复作业的安全控制与作业规范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高空作业中的主要风险类型,提出了“ 技术防控—人员防护—管理规范” 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措施,并建立了涵盖准备、施工作业与质量验收的标准化流程。研究表明,安全控制与流程规范需同步强化,缺一不可。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与远程监控技术的发展,风电叶片修复将朝着智能化、远程化、少人化方向迈进,为行业带来更高的安全性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阳,沈齐顺,刘宏亮,等.风电叶片运输损伤的检测与修复[J].天津科 技,2023,50(07):1-4.
[2]王磊,柳亦兵,滕伟,等.风电机组叶片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与进展[J].中国电力,2023,56(10):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