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程视频脑电图在危重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应用
陈孝琼 牛苑 顾淑莉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兰州 730000
引言
脑卒中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危重脑卒中患者病情复杂,常伴有多种神经系统并发症。癫痫作为卒中后的严重并发症,与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恶化[1]和死亡风险增高相关[2]。根据 2014 年国际抗癫痫联盟最新修订的癫痫诊断标准,卒中 7 d 后首次出现的非诱发性痫性发作(LS)即可诊断为卒中后癫痫[3]。近年来研究发现,危重脑卒中患者脑电活动异常及癫痫发作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非惊厥性癫痫发作,因其缺乏明显的肢体抽搐等临床表现,极易被忽视 [4]。长程视频脑电图作为一种能够同步记录脑电活动及患者行为表现的监测技术,可提高对隐匿性癫痫发作的检测能力 [5]。然而,其在危重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识。本研究旨在探讨长程视频脑电图在危重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 2020 年 1 月到 2024 年 12 月神经疾病中心收治的 120 例危重脑卒中患者,其中男性 78 例,女性 42 例;年龄 45 -82 岁,平均( 65.3±10.2 )岁。纳入标准: ① 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21》或《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2019》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6-7]; ②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12 分; ③ 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既往有癫痫病史; ② 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③ 无法耐受脑电图监测者。
监测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 48 小时内采用数字化视频脑电图监测系统进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监测时间不少于4 小时。电极按照国际 10 - 20 系统标准放置,至少使用 16 导记录。监测过程中,由经验丰富的脑电图技师和神经内科医师共同分析脑电数据,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2017 年癫痫发作分类标准判断是否存在癫痫发作 [8]。
观察指标
1.脑电活动异常情况:记录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到的脑电活动异常类型,包括非惊厥性癫痫发作、周期性痫样放电、弥漫性慢波等。
2.预后评估:患者出院后 90 天采用改良 Rankin 量表(mRS)进行预后评估,mRS 评分 0 - 2 分定义为预后良好,3 - 6 分定义为预后不良。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 ² 检验;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测结果
120 例危重脑卒中患者中,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测出脑电活动异常者 82例( 68.3% ),其中非惊厥性癫痫发作 25 例 (20.8% ),周期性痫样放电 18例( 15.0% ),弥漫性慢波 39 例 (32.5% )。
不同脑电活动患者预后比较
脑电活动异常患者 90 天后的 mRS 评分为( 4.2±1.5 )分,显著高于脑电活动正常患者的( 2.1±0.8⋅ )分 η:′t=8.92,P<0.01η:′ )。脑电活动异常患者预后不良率为 78.0% (64/82),显著高于脑电活动正常患者的 30.0% (11/38)(
, P<0.01 )。
讨论
危重脑卒患者由于脑实质损伤、脑水肿、电解质紊乱等多种因素,易出现脑电活动异常及癫痫发作 [9]。本研究结果显示,危重脑卒中患者脑电活动异常发生率高达 68.3% ,其中非惊厥性癫痫发作占 20.8% ,提示非惊厥性癫痫发作在危重脑卒中患者中较为常见 。非惊厥性癫痫发作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仅通过临床表现难以诊断,而长程视频脑电图能够通过持续监测脑电活动,及时发现此类隐匿性发作,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0]。
研究表明,脑电活动异常与危重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中,脑电活动异常患者的预后不良率显著高于脑电活动正常患者。这可能是因为癫痫发作会进一步加重脑缺血、缺氧,导致神经元损伤加重,从而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11]。早期通过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测到 NCS,并及时给予抗癫痫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长程视频脑电图不仅能够诊断癫痫发作,还能通过分析脑电活动的其他异常特征,如周期性痫样放电、弥漫性慢波等,评估脑功能状态 [12]。周期性痫样放电常提示大脑皮层存在严重损伤,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相关;弥漫性慢波则反映脑电活动的普遍抑制,可能与脑缺血、缺氧或脑水肿有关 [13]。因此,长程视频脑电图可为临床医生全面了解患者脑功能提供丰富信息。然而该研究样本量较小,同时未对接受抗癫痫治疗后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无法评估治疗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未来需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并进行长期随访,以进一步明确长程视频脑电图在危重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结论
长程视频脑电图能够敏感地检测危重脑卒中患者的脑电活动异常及非惊厥性癫痫发作,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建议将长程视频脑电图作为危重脑卒中患者常规监测手段,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并及时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Tu WJ, Zhao ZP, Yin P, et al. Estimated burden of stroke in China in 2020[J]. JAMA Netw Open, 2023, 6(3): e231455.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3.1455.
[2] Feyissa AM, Hasan TF, Meschia JF. Stroke-related epilepsy [J]. Eur J Neurol, 2019, 26(1): 18-e3. DOI: 10.1111/ene. 13813.
[3] Fisher RS, Acevedo C, Arzimanoglou A, et al. ILAE official report: a practical clinical definition of epilepsy[J]. Epilepsia, 2014, 55(4): 475-482. DOI: 10.1111/epi.12550.
[4] Smith M, Johnson L.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abnormalities in critically ill stroke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J]. Stroke Res Treat, 2022, 2022: 9876543.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痫学组。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 操作规范 [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 53 (6): 435 - 441.
[6]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 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21 [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1, 54 (4): 307 - 332.
[7]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 专业委员会。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2019 [J]. 中华医学杂志,2019, 99 (25): 1933 - 1941.
[8] Instruction manual for the ILAE 2017 oper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eizure types. Epilepsia. 2017 Apr;58(4):531 - 542.
[9] Wang Y, Li X.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seizures after stroke [J]. Neurol Res, 2023, 45 (3): 203 - 210.
[10] Brown R, Davis M. The role of long - term video EEG in the diagnosis of non - convulsive seizures in stroke patients [J]. Epilepsy Behav, 2021, 119: 107982.
[11] Zhang H, Chen Y. Seizures and poor prognosis in critically ill stroke patients: A meta - analysis [J]. J Neurol Sci, 2022, 432: 117654.
[12] Liu Z, Wang Z. Electroencephalogram patterns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stroke patients [J]. Front Neurol, 2023, 14: 1087654.
[13] Zhao L, Sun 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oencephalogram abnormalities and neurological outcomes in critically ill stroke patients [J]. J Clin Neurosci, 2024, 117: 111 -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