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物联网技术在亮化照明领域的创新与应用探索

作者

王玥 杨攀攀

神州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225000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亮化照明在展现城市风貌、保障夜间安全等方面作用愈发凸显。但传统亮化照明存在能耗高、管理难、场景适配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其通过设备互联与智能管控,可实现照明系统的高效运行,因此探索物联网技术在亮化照明领域的创新应用及实施策略,对提升照明智能化水平、促进节能降耗、优化管理模式意义重大,本文就此展开研究。

1.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技术是一种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与互联网连接,实现信息交换和智能管控的网络技术,其核心架构包含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感知层借助传感器、RFID 等设备采集物体数据;网络层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通信技术传输信息;应用层则依据不同场景需求处理数据并提供服务。

该技术以“万物互联”为核心,打破了物理设备与虚拟网络的界限,可实现跨设备、跨系统的协同运作。其显著特点包括实时性、智能化与规模化——能实时获取海量数据,通过算法分析实现自动决策,且支持成百上千设备同时联网。目前,物联网技术已广泛渗透到智能家居、工业监控等领域,凭借其高效的数据交互能力,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成为推动社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1]。

2.物联网技术在亮化照明领域的创新应用

2.1 智能调光与节能控制

物联网技术在亮化照明的智能调光与节能控制中展现出显著优势。通过在照明设备中植入感知节点,系统可实时捕捉环境光强、人流密度等数据,结合预设算法自动调节灯光亮度与开启时长,例如城市主干道的路灯能根据天色明暗渐变亮度,商业区的景观灯可依据人流变化调整亮灯范围,避免无效能耗。

同时,物联网支持照明系统与气象数据平台联动,遇阴雨天气自动增强光照,晴朗夜间则适度降低输出,实现“按需照明”。此外,通过构建能耗分析模型,能精准统计各路段、各时段的能源消耗,为节能策略优化提供数据支撑,既满足亮化需求,又契合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照明系统向精细化节能转型。

2.2 远程监控与运维管理

物联网技术为亮化照明的远程监控与运维管理提供了全新模式。借助遍布照明设备的传感器与通信模块,管理平台可实时接收灯具的运行参数,如电压、温度、故障预警等信息,实现对全城照明系统的集中监控。一旦出现灯具损坏、线路故障等问题,系统能自动定位故障点并发出警报,大幅缩短故障排查时间。

运维人员可通过移动端APP 接收派单信息,携带必要工具直达现场维修,避免盲目巡检造成的人力浪费。同时,平台会记录设备的运行周期与维修历史,形成运维档案,辅助制定科学的更换计划,减少突发故障概率。这种线上监控+线下精准运维的模式,使照明系统的故障率降低 40% 以上,运维效率提升 50% ,显著降低了管理成本。

2.3 多场景应用定制

物联网技术让亮化照明的多场景应用定制成为可能,通过灵活的网络架构与可编程控制,满足不同场景的个性化需求。在历史文化街区,系统可预设暖光模式,配合建筑轮廓灯凸显古建韵味,且根据节假日自动切换动态效果;在城市广场,通过关联活动日程,实现灯光与音乐、喷泉的联动控制,营造沉浸式氛围。

针对大型赛事、庆典等特殊场景,管理人员可远程一键切换预设照明方案,快速完成场景布置,并且系统还支持用户通过小程序参与灯光互动,如调整景观灯的色彩组合,增强公众参与感。这种定制化能力不仅提升了亮化照明的文化表达力,还能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精准匹配照明风格,使夜间景观

更具层次感与辨识度[2]。

3.物联网技术在亮化照明领域的应用策略

3.1 构建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构建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需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搭建多层级架构。底层需部署具备通信与感知功能的智能灯具,配备高精度传感器与无线通信模块,确保设备能实时采集数据并响应控制指令。中层搭建数据传输网络,采用LoRa、NB-IoT 等低功耗广域网技术,保障海量设备数据稳定传输,同时降低网络部署成本。顶层开发集数据处理、远程控制、场景配置于一体的管理平台,支持可视化操作与自动化决策。

系统需具备开放性接口,以便与城市交通、气象等第三方平台对接,实现数据互通与协同控制。在软件层面,开发适配不同场景的控制算法,如基于人流热力图的动态调光算法、基于天气预警的应急照明算法等。通过模块化设计提升系统扩展性,满足不同规模区域的照明管理需求,从技术层面确保系统能高效支撑亮化照明的智能化运作。

3.2 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

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需建立全周期感知机制。在设备出厂前嵌入智能芯片,记录生产信息与性能参数,为后续监测提供基准数据。安装阶段同步部署状态监测传感器,实时采集灯具的电压、电流、温度、光照强度等运行数据,通过物联网网关汇聚至管理平台。平台采用边缘计算技术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筛选出异常值并触发预警机制。

建立设备健康评估模型,结合历史数据与实时参数,预测灯具的剩余使用寿命,提前制定维护计划。针对重点区域设备,采用视频监控与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方式,全面掌握设备外观与运行状态。开发移动端监测工具,允许运维人员随时随地查看设备状态,接收故障警报并上传现场处理结果,形成“监测-预警-处理-反馈”的闭环管理,提升设备运维的及时性与精准度[3]。

3.3 进行能源管理与优化

进行能源管理与优化需构建全流程能效管控体系。在数据采集环节,通过智能电表与灯具内置传感器,实时统计各区域、各时段的能耗数据,绘制能耗分布热力图,直观呈现能源使用状况。建立能耗分析模型,对比不同区域的照明方案与能耗数据,识别高耗能环节,如过度照明的路段、效率低下的灯具类型等。

结合日照规律与人流变化,优化亮灯时段与亮度参数,制定分时段、分区域的动态节能方案。引入可再生能源整合策略,在照明系统中接入太阳能光伏板、风力发电设备,通过能源管理平台实现传统电网与新能源的智能互补,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定期开展能耗审计,评估节能方案的实施效果,根据实际运行数据持续优化控制策略,在保障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结语

物联网技术为亮化照明领域带来了显著变革。其在智能调光、远程运维、场景定制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照明的诸多难题。通过构建智能系统、实时监测设备、优化能源管理等策略,大幅提升了照明智能化水平,降低了能耗,提高了管理效率。未来,随着技术不断发展,物联网在亮化照明领域的应用将更深入,为城市夜间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持续赋能,推动该领域迈向更智能、高效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傅铁刚.景观亮化中照明电气技术的创新与应用[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 智慧施工与规划设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杭州和顺光影科技有限公司;,2024:731-733.

[2]王梦婷.文旅亮化照明需求大景观灯更注重款式创新[N].政府采购信息报,2024-04-15(011).

[3]田在文.物联网技术在亮化照明领域的创新与应用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02):21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