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大数据的工程造价预测模型与应用研究

作者

黄陈澄

身份证号:420106198303191210

一、引言

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工程项目规模与复杂度持续攀升。传统工程造价预测方法多依赖有限历史数据与经验判断,面对市场价格频繁波动、施工工艺不断革新等状况,难以精准预测造价。大数据技术的兴起,凭借海量数据处理与深度挖掘能力,为工程造价预测带来新契机,有望构建更精准、高效的预测模型,助力行业科学决策与成本管控。

二、大数据在工程造价预测中的基础应用

2.1 多源数据采集

工程造价数据来源广泛且复杂,涵盖历史项目造价明细、材料市场价格波动数据、劳动力成本动态变化、政策法规调整信息以及工程项目设计图纸等多源数据。可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自动抓取各大建材网站价格数据,利用 API 接口获取官方统计部门发布的劳动力成本数据,同时从企业内部项目管理系统收集历史项目详细造价信息,全方位、多角度采集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充足数据支撑。

2.2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常包含噪声、缺失值与重复数据,严重影响预测准确性。采用数据去重算法剔除重复数据,针对缺失值,依据数据特征,选择均值填充、回归填充等方法补齐。利用统计学方法识别并处理异常值,通过数据标准化与归一化处理,统一数据量纲,提升数据质量,确保进入模型的数据准确、规范,为构建可靠预测模型筑牢根基。

2.3 特征工程

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关键特征是构建高效预测模型的关键。结合工程造价专业知识,选取如项目建筑面积、结构类型、层数、材料用量、施工工期等与造价密切相关的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PCA)、互信息法等技术,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相关性高的特征,降低数据维度,减少冗余信息,提高模型训练效率与预测精度。

三、工程造价预测模型构建

3.1 机器学习算法选择

机器学习算法为工程造价预测提供强大技术支持。随机森林算法以其对复杂数据的出色处理能力,通过构建多棵决策树进行集成学习,有效降低过拟合风险,在处理高维特征数据时表现优异,能精准捕捉工程要素间复杂关系。XGBoost 算法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具备快速迭代优化与自适应特征选择能力,可在不同类型工程项目造价预测中展现强大通用性,显著提升预测准确度。

3.2 模型训练与优化

将预处理后的数据按一定比例划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利用训练集对选定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训练,通过交叉验证等技术调整模型超参数,如随机森林中决策树数量、树深度等,XGBoost 中的学习率、子样本比例等,使模型达到最佳性能。在训练过程中,实时监测模型在测试集上的性能指标,防止过拟合与欠拟合,确保模型泛化能力强,能准确预测不同工程项目造价。

3.3 模型评估指标

采用均方误差(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决定系数(R²)等指标评估模型性能。MSE 衡量预测值与真实值误差平方的均值,反映模型预测值偏离真实值的程度;MAE 计算预测值与真实值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直观展示预测误差大小;R² 用于评估模型对数据的拟合优度,越接近1 表示模型拟合效果越好。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全面、客观评价模型预测准确性与可靠性。

四、模型应用与实证分析

4.1 实际项目应用

选取多个不同类型、规模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模型应用验证,包括新建住宅小区、商业综合体及市政道路改造项目。以某总建筑面积约八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项目为例,在模型中输入项目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地上层数(二十六层)、地下层数(两层)、混凝土用量(约三点二万立方米)、钢筋用量(约四千八百吨)及当地近半年建材价格波动系数等特征数据后,模型输出的预测造价为一点二八亿元,而该项目最终实际结算造价为一点二九亿元,误差仅为百分之零点七七,处于极小范围内。

4.2 对比分析

将基于大数据的预测模型与传统工程造价预测方法进行系统性对比,选取相同的十个工程项目数据集作为测试样本,涵盖住宅、公共建筑及基础设施三大类。传统方法中,定额计价法对十个项目的平均预测误差为百分之八点三,其中某钢结构体育馆项目因材料价格波动剧烈,误差高达百分之十二点五;类比估算法的平均误差为百分之七点六,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桥梁项目中误差达到百分之十点八。相比之下,基于大数据的预测模型对十个项目的平均预测误差仅为百分之三点一,且最大误差未超过百分之四点五。进一步分析发现,传统方法在处理动态数据(如材料价格实时波动)和复杂特征(如异形结构施工难度)时表现乏力,而新模型凭借对近五年一千多个同类项目数据的学习和实时市场数据的整合,能精准量化这些变量的影响权重,使预测结果更贴合实际造价情况,为项目决策提供了更具参考价值的依据。

4.3 结果分析与优化方向

对模型预测结果的深入分析显示,误差主要集中在三类场景:一是采用新型装配式施工工艺的项目,因历史数据中该工艺案例占比不足百分之五,导致特征权重计算出现偏差;二是地质条件特殊的山区项目,岩石层分布不均使基础施工成本波动难以精准预测;三是政策调整窗口期的项目,如环保政策收紧导致的材料限产涨价,模型对突发政策的响应存在约一到两周的滞后。针对这些问题,优化方向包括:在特征工程中增加 “ 施工工艺创新度” “ 地质复杂度系数” 等新特征,通过爬虫技术实时抓取政策新闻并转化为量化指标;采用迁移学习方法,将少量新型工艺项目数据与传统工艺数据关联训练,提升模型对新兴技术的适应性;建立月度数据更新机制,确保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动态参数与市场同步。

五、结论

本文成功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工程造价预测模型,通过多源数据采集、精细数据处理、合理算法选择与模型优化,大幅提升工程造价预测准确性。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模型在实际项目应用中表现出色,有效降低预测偏差,为项目投资决策、成本控制提供有力支持。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不断发展,持续优化模型,有望进一步拓展其在工程造价管理全流程中的应用,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柯锐.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工程造价预测模型与应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5,24(11):13-15.

[2]赵文杰.大数据技术在工程造价预测与成本分析中的应用[J].陶瓷,2025,(01):213-215.

[3] 姜华. 基于大数据的工程造价预测模型研究[J]. 建筑与预算,2024,(07):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