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房建工程中高处作业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作者

张凯 周军礼 李晓伟 李嘉琦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建工程数量日益增多,规模也不断扩大。高处作业作为房建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如脚手架搭设、屋面施工、外墙装修等,由于作业环境复杂、风险因素多,成为安全事故的高发领域。近年来,房建工程高处坠落事故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深入研究房建工程中高处作业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当前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能够降低高处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促进房建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

1 房建工程中高处作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1 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根本前提

施工人员是房建工程建设的核心力量,而高处作业是典型的高风险作业类型,面临坠落、物体打击、脚手架坍塌等多重安全威胁。据统计,建筑行业中高处坠落事故占总事故比例的 30% 以上,且死亡率居高不下。有效的安全管理通过规范操作流程、完善防护设施、强化风险预警等措施,能从源头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例如,严格要求佩戴安全带、设置临边防护栏杆等基础措施,可直接避免多数坠落事故;定期对脚手架进行荷载检测和结构检查,能防止坍塌导致的群体伤亡。因此,安全管理是守护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 生命线” ,是践行“ 以人为本” 理念的基本要求。

1.2 确保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保障

高处作业贯穿房建工程的多个关键环节,如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外墙装饰等,任一环节发生安全事故,都可能导致工程停工、工期延误。例如,若外墙装修时发生人员坠落事故,不仅需要启动事故调查、处理善后,还可能因监管部门介入、现场封锁等导致施工中断,少则数日、多则数月。此外,事故造成的设备损坏(如高空作业车、吊篮)也会影响施工进度,增加设备维修或更换成本。而完善的安全管理能通过风险预控机制及时消除隐患,减少事故对施工节奏的干扰,确保各工序按计划衔接,保障工程在合同工期内顺利竣工交付。

1.3 维护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对施工企业而言,高处作业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与市场信誉。一方面,安全事故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医疗费、赔偿金、设备维修费、工期延误违约金等,重大事故的赔偿金额往往高达数百万元,甚至可能拖垮中小型企业。另一方面,事故曝光后,企业会面临行业信誉受损、市场竞争力下降的后果,导致招投标受限、合作方流失。反之,若企业能保持良好的安全管理记录,不仅能降低事故成本,还能通过“ 安全达标” “ 零事故工地” 等荣誉提升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 房建工程中高处作业安全管理问题

2.1 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部分施工人员对高处作业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在作业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一些施工人员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随意违反操作规程,如在未搭设安全网的情况下进行高空作业、擅自拆除防护设施等。此外,新入职的施工人员缺乏系统的安全培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够,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2.2 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

安全防护设施是保障高处作业安全的重要屏障,但在实际施工中,部分房建工程存在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例如,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立杆间距过大、横杆缺失、脚手板铺设不严密等,导致脚手架稳定性不足,容易发生坍塌事故;临边洞口防护不到位,未设置防护栏杆或防护栏杆高度不够、强度不足,存在人员坠落的隐患;安全网质量不合格或安装不规范,无法有效阻挡人员和物体坠落。

2.3 监管机制不健全

房建工程高处作业安全管理需要完善的监管机制作为保障,但目前部分工程的监管机制存在漏洞。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人员配备不足,监管力量薄弱,无法对高处作业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检查;监理单位未能充分履行监理职责,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发现不及时、整改不彻底;

政府监管部门存在执法不严的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难以形成有效的震慑。

2.4 应急预案不完善

在房建工程施工中,高处作业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如人员坠落、物体打击等。但部分施工企业应急预案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急预案中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流程、救援人员职责、救援物资储备等内容规定不明确,导致在事故发生时,无法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延误了最佳救援时机,扩大了事故损失。

3 对策

3.1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施工企业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首先,要对新入职的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使其了解高处作业的危险因素、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其次,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更新培训和技能演练,提高其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此外,要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持证上岗。通过安全教育培训,使施工人员树立“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理念,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2 完善安全防护设施

施工企业要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完善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设施。在脚手架搭设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立杆间距、横杆设置和脚手板铺设,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临边洞口要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和防护盖板,并悬挂醒目的警示标志;选用质量合格的安全网,并按照规定进行安装和维护。同时,要定期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3 健全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房建工程高处作业安全监管体系,明确各方责任。施工企业要加强内部安全管理,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对高处作业进行检查和监督,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监理单位要切实履行监理职责,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措施,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向施工企业发出整改通知,并跟踪整改情况;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形成“ 企业负责、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安全监管格局。

3.4 完善应急预案

施工企业要结合房建工程高处作业的特点,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要明确应急处置流程、救援人员职责、救援物资储备等内容,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提高施工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在演练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降低事故损失。

结束语:

房建工程中高处作业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顺利进行。当前,房建工程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存在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应急预案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施工企业应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健全监管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高处作业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推动房建工程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李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统计与分析[J].建筑安全,2022,37(5):12-16.

[2]陈建国,赵丽.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J].施工技术,2020,49(12):89-92.

[3]赵刚,孙梅.智能监控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3(2):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