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创作歌曲 《昭君出塞》演唱与风格

作者

赵中原

广州理工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一、选题的由来和研究背景

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志信创作了大量的声乐作品,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些作品的题材多样,大致分为七类: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根据革命历史事件创作的、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以现实事件为题材的、为诗词谱曲和借物抒情题材。其中以人们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各类故事题材是其创作的主线,例:歌曲《昭君出塞》就是一历史故事题材创作的经典作品。他是我国著名的指挥家和声乐教育家。王志信善于借鉴传统曲艺和戏曲的唱腔,同时也不排斥西方音乐艺术创作因素,大胆运用现代作曲技巧,使他的作品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特点。不仅如此,他为自己创作的作品编配钢琴伴奏,不仅为塑造音乐形象、丰富音乐内容、深化音乐主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帮助演唱者更好地演绎作品内容。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具有叙事性、抒情性、戏剧性,为演唱者充分发挥声乐技巧提供了载体。演唱中不但要注意语气、音色和情感表达,而且要准确把握作品的地域性风格特点。其次:以声乐为主修的我,在第一场独唱音乐会中要演唱王志信的《昭君出塞》,此曲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演唱者的歌唱技巧,是众多音乐会和大型声乐比赛中的常选曲目,并且还被编入多种高等院校的声乐教材中。但我自认为我在人物情感把握和演唱技巧上存在很大不足,这也是我研究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昭君出塞》的原因之一。只有尽可能全面、彻底地分析和理解作品,才能将作品演绎得更加真实和感人。希望通过对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理论研究,能更好地指导和促进自己的演唱实践水平。

二、研究现状

1、近年来声乐演唱领域中,在声乐的实践方面,可以说是自发性、主动性的选择和运用,但是对其作品在理论上的探讨却是相当的滞后。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对于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专题研究非常的少,这方面的硕士论文只有湖南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贺苗苗和唐海燕的硕士论文,写了《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研究》和《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特点》,而且她们也只是从很宏观的角度分析,因此分析过于简单,也没有找到比较有价值的研究视角。除此之外,还有些期刊文章,也只是很粗略的对其作品进行分析和介绍,目的只是对其个人的创作风格给予肯定。在近年来的各类音乐刊物上,有关于王志信作品方面的评论和研究文章有50多篇,甚至还有多篇以“王志信歌曲”为题的硕士学位论文,就连其钢琴伴奏也成为一个研究课题。总之,王志信创作的艺术歌曲填补了中国声乐作品的多项空白。这就意味着,它们为中国歌坛带来了新意,使民族声乐作品在题材、体裁、形式、风格上更为多样化,进而为中国当代原创民族声乐作品的多样化做出了贡献。"

2、“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目前,中国民歌以及由中国民歌创作的歌曲正逐渐走向世界大舞台,显示出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正一步步同世界接轨。王志信先生的新创民歌其实就是对中国民歌乃至中国民族音乐的一种传承与发展。中国的民歌开始以各种形式和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是民族音乐和现代的一种融合。中国的民族音乐必须吸收新的元素,做出新的改变才能得到更进一步地走向世界。

三、论文大纲

创作歌曲《昭君出塞》的演唱与风格

前言

杨馥嘉在其《浅析艺术歌曲<昭君出塞>》的创作特点中写道:《昭君出塞》是根据公元前33年汉元帝时期发生的历史故事创作的歌曲,通过合理的改编运用器乐曲和河套地区的民族语言。塑造出了一位才貌双全、深明大义、为民族团结做出贡献的英雄女性形象。她为了当时国家的利益:为了汉、匈两族人民的和平相处,远嫁他乡,她将中原先进的生产知识和农业技术传授给当地人民,使农业得到发展,保持了双方60年和平相处,受到人们的敬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成为人人皆知的历史佳话,她对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汉匈两族之间的团结友好关系做出了贡献,从而名垂史册,流传至今。了解了作品背景后,就要对作品的本体及谱面分层、逐段进行分析。在对的《声乐作品<昭君出塞>这部声乐作品》中,要分三个阶段进行,分别为熟悉阶段、深入阶段和完善阶段。

1、熟悉阶段要做到熟读并唱会歌词,唱熟旋律,运用正确的演唱技巧。一般来说,即使是曾多次演唱过的作品,也不能只凭听觉印象,就设想如何进行艺术加工。

2、深入阶段首先要着重认识、掌握这声乐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与思想感情,其次是研究、分析这个作品的体裁、风格特点、曲式分析等。昭君出塞》从整体上划分为A—B—A的三段体结构,细致划分则为四个乐段,即带有扩充乐段的三部曲式,为了突出人物的戏剧变化,将第二部分扩展为并置的两个乐段,体现了歌曲创作的起承转合原则。调式较为统一,为F宫系统的雅乐d羽调式,全曲通过慢一快一慢的速度变化,充分地表现了不同场景的人物情感变化。

3、完善阶段也就是演唱的艺术处理。声与情是辩证的统一,相辅相成,论专业歌唱者更要做到这一点,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整体歌唱的意识,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使声、字、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忘我的演唱”就是既充满激情而又放松自如的进入演唱状态,只有情感得到了解放,才能得到自然而舒畅的声音效果,才能有更完美的感情表达歌唱艺术应该是“有声又有乐”。

4、研究内容与演唱分析

(一)作曲家其人与其作品

1.王志信简介

2.王志信作品

(二)《昭君出塞》的歌词与音乐

1.《昭君出塞》的歌词分析

(1)格律

(2)平仄

(3)故事梗概

(4)歌词节奏

2.《昭君出塞》的音乐本体分析

(1)节奏节拍

(2)旋律旋法

(3)调式调性

(4)曲式结构

(5)词曲关系

3.《昭君出塞》演唱分析

(1)以字引腔,字正腔圆

(2)声情并茂,以情带声

(3)呼吸、吐字、唤气

(4)情感表达,气韵声动

(5)乐句、乐段及其情思指向

(四)《昭君出塞》审美价值与当下意义

四、结论

《昭君出塞》是一首新创声乐作品,作曲家王志信充分调动起各种民间音乐音调素材,将传统戏曲表现手法与外来的时尚的现代创作技术糅和,融“传统”于“现代”,塑造出生动的独具鲜明时代风格的民歌作品。《昭君出塞》中的第二段“纵马塞上行……暖在我心间”中的旋律借鉴了古曲。如琵琶曲、塞上曲,并添加了内蒙民歌、春江花月夜等歌曲旋律,使这段快板音乐更加形象生动。总的来说,《昭君出塞》折射出王志信声乐作品对传统声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并拓

展了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丰富了民族声乐的内涵,对声乐演唱与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用彭丽媛老师的话说,他的作品对我国民族声乐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五、参考文献

[1]浅谈歌曲中的音画结合---以《枫桥夜泊》与《昭君出塞》为例张翔兮美与时代

[2]管林.《论声乐训练》[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

[4]故土文化与昭君出塞王绍东秦汉研究2011-09-30

[5]刘麟,王志信.母亲河(序言)[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6]声乐演唱技巧的构成要素及作用王韻晶大舞台2012-12-20

[7]杨馥嘉,浅析艺术歌曲《昭君出塞》的创作特点[J].文海艺苑.2010,12

[8]论王志信叙事歌曲中两个典型女性形象的塑造罗立玉武汉音乐学院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