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交网络分析的自媒体信息扩散路径与传播效果研究
陈蔷薇
新疆日报社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1
一、理论框架与文献综述
自媒体传播相关理论方面,所涵盖的内容主要为被广泛提及的信息扩散理论、着重于节点关系对信息流动影响的社会网络理论及关注新信息在社交网络中扩展情形及影响力变化的创新扩散理论。其中,信息扩散理论将目光聚焦在信息自源头朝着接收者所历经的传播途径以及传播速度与范围之上;而社会网络理论则是以强调节点关系对于信息流动的作用为核心;创新扩散理论重点关注的是新信息在社交网络里的扩展态势及影响力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国内外关于此领域的研究大多将关注点集中在用户互动、内容属性还有平台机制这类信息传播影响因素方面,国外有学者提出了诸如小世界网络模型和传播扩散模型的理论,与之相比,国内研究却更着重于用户行为和信息效率领域的探讨。尽管当前已然具备一定理论基础,然而在跨平台以及跨文化这样复杂背景下,自媒体信息扩散所历经的路径及最终呈现出的传播效果,在系统研究层面仍然处于相对缺乏的状态。
二、社交网络分析方法
(一)理论基础
社交网络分析这一被称作(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的研究个体及其关系结构的分析方法,其强调的是节点即个体或者群体抑或组织之间的连接状况及网络整体结构对于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而核心理念是社会关系不但对个体行为存在影响,还塑造着信息传播的路径以及所达成的效果。处于自媒体的背景下,每个用户或者账号均可被视作网络节点,经由用户间所产生的关注、转发及评论等行为形成边并构建出完整的社交网络结构,通过对节点的中心性及网络密度还有社区结构等指标展开分析,进而揭示信息传播过程当中的关键节点及信息流通效率和潜在传播障碍并为理解自媒体信息扩散规律提供相应理论支撑。
(二)方法介绍
社交网络分析方法所包含者,有节点指标分析、网络结构分析及社区检测等。其中节点指标分析是借由对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与中介中心性的计算,从而将网络里的核心用户以及信息中介予以识别;而网络结构分析聚焦之处在于整体网络特征,诸如网络密度、平均路径长度与聚类系数这类,据此对信息在网络中的扩散效率及传播范围加以判断;至于社区检测则是借助算法把网络划分成若干相对紧密的子群体,以便对信息在不同群体之间的传播模式展开分析。除此之外,现代SNA 方法时常结合可视化技术,把复杂网络进行图形化处理,从而能够直观地展示信息流动路径及关键传播节点。
(三)应用探讨
在自媒体信息传播研究领域当中,SNA 技术所具备的能力便是可从系统层面去将信息的扩散路径及传播效果予以揭示。而要做到这点,第一步是借助网络指标分析方式对关键影响者及信息中枢予以识别,从而明确究竟是哪些用户在整个信息传播过程里发挥了放大作用;第二步则是凭借社区结构分析去观察信息在不同兴趣群体之间的传播模式,进而从中发现有可能存在的潜在信息屏蔽群体或者快速传播群体。除此之外,若将时序分析结合进来,SNA 依旧能够对信息扩散所经历的动态过程进行追踪,同时还可针对不同的内容类型或者传播策略所产生的效果开展评估工作。举例来讲,在微博或者抖音此类平台上针对某条信息的转发网络展开分析后,就可以把信息的传播速度、覆盖范围及影响深度等进行量化,这样便能够为自媒体运营提供所需的数据支撑及优化建议。从整体情况来看,社交网络分析不但能够对自媒体信息的传播规律予以揭示,而且还能够为提升传播效果及制定精准传播策略给予相应的方法论。
三、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
(一)案例选择与背景
本研究将选作研究对象是典型自媒体平台上的信息传播事件,具体涵盖在微博平台所出现的具有较高关注度的热点话题、微信公众号里面向公众进行知识普及的科普文章及抖音平台上的关于短视频的传播案例。而选取这些案例的缘由是因其有着明显可察特征的传播特点、存在便于追踪的社交网络方面的结构及能够获取到来源公开的数据。借助于对这些案例展开相应分析,对于在多样化形式的社交网络环境当中不同类型信息所遵循的扩散路径进行剖析,同时针对用户之间的互动行为、处于节点位置的影响力及所形成的社区结构对信息最终传播的效果发挥的作用展开观察。另外由于这些案例广泛涉及从能够吸引大众目光关注的事件一直到聚焦专业领域知识的不同类型信息,在揭示自媒体信息传播的普遍通行规律以及其中的个别差异具备相应助力。
(二)数据收集与方法
本研究运用平台 API 接口与爬虫技术来针对案例相关的社交网络数据加以收集,其中涵盖像用户节点、关注关系及转发和评论连同点赞行为等多样数据。这些数据经清洗后,信息传播网络得以构建,把用户以节点看待且将互动行为视作边。基于此构建的网络,通过采用社交网络分析方法对节点中心性及网络密度还有聚类系数等众多指标展开计算,与此同时开展社区检测与传播路径追踪。为实现信息扩散过程的更直观呈现,传播网络被本研究进一步进行可视化分析,标注核心节点、边权重和信息流动方向等方面。借由这些方法,对于信息在不同网络结构当中的传播路径以及关键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估才有可能达成。
(三)分析结果与讨论
经由分析所呈现的结果表明,自媒体信息的传播路径,会在显著的程度上,受到网络结构及节点特征的影响。就微博的案例而言,核心意见领袖所实施的转发这一行为,能够显著地促使信息扩散的范围放大,网络密度处于较高状态的社区内部的信息,会以较快的速度进行传播,然而跨社区实施信息传播时,则存在明显的阻碍情形。而在微信公众号的案例中,信息主要是借助少量具备较高活跃度的用户来实现扩散,其传播速度相对较为缓慢,不过传播深度却相对较大,进而充分体现出专业内容的精准触达。抖音短视频的案例所表现出来的情形是“ 爆发式” 的传播模式,节点中心性处于较高水平的用户及内容标签,形成双重驱动的状态,能够快速地触达到规模较大的用户群体。从整体的情况来看,信息传播所能达成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网络结构,还会同时受到用户行为及内容特性共同的影响。本项研究借助案例分析的方式,对社交网络分析方法在自媒体信息传播研究中的应用价值给予了验证,从而为后续能够进一步优化传播策略及对信息扩散效果进行预测,提供了一定的实证依据。
结论:
本研究基于社交网络分析方法,揭示了自媒体信息的扩散路径及传播效果的关键机制。结果表明,网络结构、核心节点影响力、用户互动行为及内容特性是主要影响因素。不同网络类型和社区结构对信息传播速度、范围和深度存在显著差异。未来研究可结合跨平台数据与动态追踪方法,进一步探索信息扩散规律,并为自媒体运营、精准营销及舆情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张芸箫.融媒体信息传播优势与机制特征探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3,(13):23-25.
[2]徐翔.社交网络意见领袖“ 标准化” 效应与路径——基于新浪微博的用户样本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7(02):10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