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立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优化与成本控制研究

作者

李丹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引言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承担着保障民众基本医疗需求的重要使命。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政策举措不断落地,公立医院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经济运营压力。在此背景下,优化会计核算体系,加强成本控制,成为公立医院提升管理水平、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体系能够精准反映医院的经济活动,为成本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1 公立医院会计核算体系与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核算方法相对单一

公立医院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中,对于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大多采用项目叠加法,即先核算出各个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再将其汇总计算病种成本或科室成本。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简单,但由于未充分考虑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差异和业务流程复杂性,导致成本核算结果不够准确。在实际医疗服务中,不同病情的患者接受相同医疗服务项目时,其资源消耗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但项目叠加法无法体现这种差异,使得成本核算无法真实反映医疗服务的实际耗费。

1.2 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在公立医院中,部分管理层和医务人员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成本控制意识。管理层在制定医院发展战略和决策时,往往更关注医疗业务的拓展和医疗技术的提升,而忽视了成本控制对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医务人员在日常医疗服务过程中,也较少考虑医疗行为所产生的成本,存在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等现象,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此外,医院内部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激励机制,成本控制的好坏与员工的绩效和薪酬关联度不高,使得员工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难以形成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良好氛围。

2 公立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优化策略

2.1 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制度是优化公立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基础。医院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对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完善。在制度中明确规定会计核算的原则、方法、流程以及成本核算的对象、范围、分摊标准等内容,确保会计核算工作有章可循。对于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应引入作业成本法等先进的核算方法,根据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项作业活动,确定成本动因,将成本准确地分配到各个医疗服务项目中,提高成本核算的精准度。同时,完善成本核算范围,将无形资产成本、科研项目成本等纳入全面核算体系,明确无形资产的计价、摊销方法以及科研项目成本的核算流程和费用归集标准,确保医院资产价值和成本耗费得到真实、完整的反映。

2.2 引入先进核算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立医院应积极引入先进的核算技术,提升会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医院海量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处理,通过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联,为成本核算和分析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医院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成本核算数据库,整合来自不同信息系统的数据,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在成本核算过程中,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科室等成本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深入挖掘成本变动的原因和潜在的成本控制机会。

2.3 强化信息系统集成

为解决公立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度低的问题,医院应加大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构建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以医院资源规划(HRP)系统为核心,将财务系统、HIS 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各个业务系统进行有机集成,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在系统集成过程中,统一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顺畅传输和交互。通过一体化信息平台,财务部门能够实时获取业务系统中的各项数据,如医疗服务收入、物资采购入库、设备使用情况等,实现会计核算数据的自动采集和生成,提高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3.1 强化成本控制意识

提高公立医院全体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是加强成本控制的关键。医院应通过开展成本控制培训、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向管理层和医务人员普及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与医院的生存发展以及个人利益息息相关,从而树立起全员成本控制的理念。在医院内部营造成本控制的良好氛围,鼓励员工从自身岗位出发,积极参与成本控制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养成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习惯。同时,建立健全成本控制激励机制,将成本控制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在成本控制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成本控制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相应的惩罚,通过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员工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优化成本预算管理

完善的成本预算管理体系是实现成本有效控制的重要保障。公立医院应改进成本预算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结合医院的战略规划、业务发展计划以及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对各项成本费用进行全面、细致的预测和编制。在编制预算时,充分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和管理,建立预算执行跟踪分析制度,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3.3 深化成本分析

公立医院应加强成本分析工作,提高成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运用多种成本分析方法,如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结构分析、因素分析等,对成本数据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深入分析成本结构,了解各项成本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及其变化趋势,找出成本控制的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探究成本动因,分析影响成本变动的各种因素,包括医疗服务流程、资源配置、人员效率等,从根本上挖掘成本变动的原因,为制定针对性的成本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结束语

公立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优化与成本控制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对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引入先进核算技术、强化信息系统集成和加强会计人员培训等措施,能够构建起科学高效的会计核算体系,为成本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通过强化成本控制意识、优化成本预算管理、深化成本分析和推进医疗业务流程优化等手段,能够实现对医院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参考文献

[1]李淑萍.《公立医院与绩效管理一体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出版:全面预 算 视 角 下 医 院 成 本 核 算 管 理 工 作 的 分 析 [J]. 介 入 放 射 学 杂志,2024,33(02):I0003-I0003.

[2]杨雪颖,田红,江其玟,等.基于整合观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优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23,42(01):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