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青海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中教育学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作者

宋云

青海开放大学质量监控部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1

1 课程思政建设背景

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20 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2 年,教育部办公厅出台《关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同年 11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且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全面推进 “ 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教育部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高度重视,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入新阶段,政策明确要求各类课程需切实承担育人职责、发挥育人功能,在此背景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中的教育学类专业也应积极响应号召,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落到实处。

2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在于满足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支撑,进而助力全民学习型社会的培育。而在求职场景中,其学历含金量常被低估,社会层面的这种偏见,不仅导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难以达成预设的人才培养目标,更使得 “ 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的落实面临阻碍。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各类专业中,教育学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至关重要,该专业毕业生将进入教育行业从事相关工作,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进入到教育行业,将自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够对自身的师德师风等多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同时深切认识教学与思政工作的关系,这将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在开放大学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 “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核心环节,其紧迫性与必要性尤为凸显;而着力提升教师群体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与理论水平,筑牢课程思政实施的主体根基,更是当前亟待推进的关键任务,对保障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协同统一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3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中开放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3.1 忽视开放教育学生学情,育人达成度较低

开放教育学生群体呈现显著的学情差异性,学历背景、专业与年龄层次各不相同,且多数为在职人员,依托工作之余的碎片化时间学习,导致其学习进程易受多重因素干扰,有效学习时长难以保障。学生对教师布置的实践类作业、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多为浅层浏览,缺乏深度思考与探究,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也较为匮乏。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不仅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成效下滑,更使得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难以充分发挥,最终对“ 全过程育人” 目标的实现形成制约。

3.2 思政育人途径单一

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方法是直接讲授、利用案例资料讲授思政、视频影音、政策文件、自身经历等方面讲授思政内容。而相较于其他群体,拥有自主独立意识且具备丰富经验背景的成人学员,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偏好灵活多元、强调师生互动的模式。他们尤其青睐师生共同参与讨论、深度互动的形式 —— 这类学员往往希望能在课堂中分享自身积累的实践经验,并借助与教师、同伴的交流互动,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实现认知与思想的同步提升。

3.3 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理解不到位

在开放教育领域,部分教师存在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相割裂的问题。一些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较为片面,认为只需完成基础思政知识点的讲授即可,在开展线上教学时,常采取简单罗列思政内容、播放课程相关思政视频等单一方式。这种缺乏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使得思政元素未能真正融入课程教学体系,难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协同效果。

4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中开放教育课程思政的建设与融合对策

4.1 优化课程体系与结构

开放大学的学生参与上课的时间是碎片化的,因此授课教师需重点优化课程体系与结构。一方面,教师要根据课时安排开展专题化教学,为学生开展导学、考前辅导、学习答疑等工作;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拓展专业知识,更新已有知识,达成学习目标。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帮助其更好地把握不同学科间的内在逻辑与关联;需要注意,每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也需精心打磨 —— 这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更是教师将思政元素自然、有机融入教学过程的重要渠道,能为后续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见图1)

4.2 充分了解学情,优化教学形式

开放大学的学生学习自主性不足,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要切合学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可向学生推送预习资料并配套开展前置测试,一方面通过预习视频、文献等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借助测试反馈精准掌握学情;课中,以互动研讨、实践练习等多元化形式为载体,在引导学生达成专业知识学习目标的同时,自然渗透思政元素;课后,通过针对性作业布置与拓展资料推送,既帮助学生巩固课程核心知识,又引导其开展延伸学习,进一步深化对思政内涵的理解与认同。针对现代教育思想课程的学习,课前让学生收集不同时期的教育思想案例,对比分析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课中组织 “ 教育热点研讨会” (如 “ 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引导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分析问题,课后让学生撰写 “ 我的教育观” 短文,结合现代教育思想阐述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在成人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采用任务驱动式、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式。

4.3 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力

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均须深刻领会师德师风、教育家精神等核心要义,并紧跟时代步伐,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积累课程思政方面的知识,培养思政素养,学校要定时开展交流培训会,举办线上线下培训会、研讨会、工作坊等形式,帮助教师掌握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翻转课堂的环节,教师扮演“ 倾听者” 和“ 学习者” ,让学生在互相分享中汲取思政营养。

4.4 挖掘青海的地域特色和教育情怀

引导学生树立生态保护意识,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责任,培养学生绿色生活习惯与可持续发展观念,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活动,思考如何为家乡生态建设贡献力量。通过讲述本土故事,激励学生在学习与未来事业中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勇于创新,激发他们为改变家乡面貌、实现个人价值而拼搏的决心。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将青海的六月会、赛马会等这些元素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包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树立 “ 五个认同” 观念,在校园生活中促进各民族同学友好相处 。

参考文献:

[1]李彤. “ 三全育人” 视域下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与融合对策[J]. 成才,2025,(7): 33-35.

[2]廖丽丽. 云南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中教育学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2.

本文系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023 年度课题 开放大学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ddshjrwshk20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