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增强政治功能内涵研究

作者

李康裕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50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着力从严从细抓管党治党,着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1]。在实施全面从严治党以来,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为我国在新时代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绩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2]。”这些理论的提出,为基层党组织加强政治功能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有效发挥与否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党的长期执政产生深远的影响。具体而言,高校基层党组织增强政治功能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必答题,是落实好高校育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因此,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有利于推动高校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改革创新,推动形成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3]。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研座谈、文献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内涵、存在问题和挑战,并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对策,努力为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一、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主要内涵

随着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在组织内涵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出台一系列相关的制度政策,不断完善党组织的权利义务、功能定位等内涵定义,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

(一)政治引领与把握方向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首要政治功能是政治引领与方向把握,这是基层党组织最重要的职责。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始终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方针路线,确保高校发展方向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频共振。通过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始终把牢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从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二)组织动员与凝聚力量

组织动员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功能,高校基层党组织是连接党与广大师生的桥梁和纽带,其政治功能还体现在组织动员与凝聚力量上。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多元化的思想冲击,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做好校内各类资源力量的组织与动员,激发师生参与高校改革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形成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通过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加强学校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让师生感受基层党员的服务意识和为民情怀,为高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保证监督与推动发展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主要职责除了学习宣传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方针政策,还要做好对所在组织及党员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可以看出,监督是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之一,是推动党组织重大决策落实实现闭环的关键所在。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建立健全党内监督体系,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确保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履职尽责,永葆党员纯洁性。同时,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为学校的发展规划、政策制定、人才培养提供政治保障和智力支持。通过监督保障作用的发挥,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存在问题

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党组织建设,在制度机制上给予大力保障支持,出台了大量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制度政策,有力有效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新成效,特别是在思想认识上对党的建设有了显著提高,但在政治功能发挥上与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政治功能的内涵认识不全不深

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不够系统深入,对所在党组织的职责使命认识不全面,传达贯彻上级党组织有关精神不够及时有力,思想政策传导力度层层减弱,导致在政治引领和把握方向上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缺乏足够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在面对复杂国内外形势和多元思想时,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主动发声不够、有效应对不足,个别甚至出现不愿发声、不敢针锋相对,未能更好发挥出党组织应有的政治方向引领力,未能有效引导师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组织动员能力不足

随着新时代高校师生需求不断出现新的变化,部分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动员能力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个别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仍不够规范,有的基层党组织生活管理松散,“三会一课”开展不正常,或以行政例会代替党组织会议,基层党组织监督制约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4]。有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和凝聚群众的作用的意识不强,未能有效发挥好党组织应有的组织动员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活动组织、策划、实施等方面缺乏创新性,存在照搬照抄活动模板,缺乏深入师生群众实际需求来组织策划活动,活动形式内容吸引力不强,活动影响力有限,难以吸引学校师生的积极参与。

(三)政治理论学用结合不强

当前,在全党持续加强党的建设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突出理论武装,更加注重政治理论学习,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也仍有个别基层党组织存在重视学习的形式,政治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把当前政治理论热点与业务工作贯通运用敏锐性不强,理论学习方式单一,有的甚至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致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任务化,未能把政治理论学习充分运用到具体工作中,进而有效转化为解决高校改革发展具体问题。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不断加强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上级、同级以及党员群众等多方位监督体系。但仍有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党风廉政的重要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对监督工作不重视[5]。存在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不够全面深入,特别是对基层党组织“一把手”的监督尚未做到全面有效,监督工作更多流于形式,动真碰硬精气神不足,存在不敢监督、不善于监督的情况,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不够有力。同时,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参与度不高,时常以党组织负责人个人的参与代替党组织的参与,个人行为代替组织行为,从组织的视角发挥保证监督与推动发展作用不明显。

三、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增强政治功能的对策建议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事业逐渐步入深水区、碰到硬骨头,这更需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6]。然而,高校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加强党的建设和立德树人的双重重任,为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多措并举,统筹兼顾,切实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为有效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能力水平筑牢基础。针对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夯实思想根基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党建工作首要位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党中央对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要求,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党纪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促进政治理论学习走深走实,推动党组织和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创新政治理论学习方式方法,以集中交流学和个人自主学、线上学与线下学相结合,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学习,组织开展政治理论现场教学,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总结,建立切实把政治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相结合,做到政治引领促进业务提升,以业务进步彰显政治担当,用理论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切实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严肃组织生活,提升组织活力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载体和内容,具有独特的政治属性。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要高度重视党内组织生活的高质量开展,按照党内组织生活有关制度要求,紧密围绕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和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内容来组织开展,经常、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抓实抓好“三会一课”内涵质量,以高质量的组织生活锤炼党员党性,有效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切实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本领

牢固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工作宗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保障师生基本需求、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治理体系等方面建立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积极深入师生一线,认真倾听师生意见,精准对接师生需求,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切实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同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起来,真正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要突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党规党纪的教育,注重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头脑[7]。同时,注重加强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服务师生的能力和本领,让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真正成为师生依靠的主心骨和可靠人。

(四)创建党建品牌,激发内生动力

结合高校基层党组织实际深入开展调研,进一步挖掘基层党组织党建亮点和潜能,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注重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如组织实施“党建+人工智能”“党建+乡村振兴”等品牌项目创建活动,以党建引领推动高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党员干部敢闯敢试、敢想敢干,全面激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规范权力运行

抓实党组织第一责任人责任,就抓住了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牛鼻子”,按照党内相关制度规定,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精神,健全完善党内谈心谈话、请示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机制。常态化开展党内谈心谈话,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确保党员干部先进性和纯洁性。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对“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检查支部会议记录、台账、党务公开等事项情况,督促基层党组织高质量开展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注重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监督检查,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稳定。推动基层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层层压实责任,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抓常抓长作用,通过“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制定“一岗双责”清单,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的工作格局,不断推深做实“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有效运行。

总而言之,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是新时代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肃组织生活、强化服务意识、创建党建品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等措施,不断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为高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0.

[3]徐维东.关于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对策建议[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21(02):54-56.

[4]景一宏,葛维建,徐雪峰,等.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25-26+29.

[5]程静.高校院(系)党组织强化政治功能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6):126-130+34.

[6]李昂.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的内涵、特征与着力点——以广东省为例[J].岭南学刊,2021,(05):57-64.DOI:10.13977/j.cnki.lnxk.2021.05.008.

[7]李磊.新时代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探论[J].理论导刊,2022,(06):26-34.

基金项目: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建研究项目(XJDJYB2208)

作者简介:李康裕(1986-),男,广东湛江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