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在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贯通应用

作者

李海霞

石嘴山市第十三小学 宁夏石嘴山市 753000

前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贯通创新,标志着在传统教育基础上学科课程教学的又一次变革,促进了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学科教学提供更多新奇便利的手段与方法。随着多媒体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将教学整体的效果进行优化,帮助学生养成创新精神的同时,提升其综合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们直观的展示课堂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某种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不仅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生氛围与情境,还让其从心理上接纳学习知识的过程,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与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教学贯通创新的意义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了完美贯通,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通过将现代化的技术与资源以信息化的形式融入到课堂当中,发挥其灵活性与趣味性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完成实践合作演示,使其在实践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自主交流合作中加深学习的印象,促进了教学内容多样化的呈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贯通创新,利用当前多媒体的特点与优势,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思维,摆脱知识无实物的现象,将抽象的东西变得“ 具象化” ,让学生更清晰的“ 看” 到教学知识点,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感知与想象。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贯通创新的方式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科教学多服务于各种考试。所以,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通常设计“ 题海战术” 进行课堂教学,其目的是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展性的思维,从而提升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这种方式却忽略了培养孩子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想象创新的能力,进而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最开始的兴趣与学好知识的自信心。所以,通过将信息化技术融入于学科教学中,抓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的特点,让学生对课堂知识持续关注。在展示学科教学活动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全面的将知识点讲述给学生们,使其找到学科学习的乐趣,同时将自身思维进行了拓展。

例如: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介绍“ 三角形” 的时候,利用中控系统的传送功能,先出示一些三角形的实物图的信息,再借助计算机隐退实物图的非本质属性,抽象出三角形的几何图形。然后再动态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等知识信息,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的BBS 功能进行协作学习,从而揭示三角形的意义。

(二)实体化演示教学解决教学难点

任何学科都有其不同的教学难点,这类知识点相对而言学生比较难以理解,需要使用大量综合能力才能将其解决。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知识重点难点多且繁琐,老师通常会采用数形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所以,把数学难点与计算机技术向结合,在学生面前进行实体化的演示,刚好弥补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表现力不足的问题,让学生学习更具象化,既帮助老师解决了教学的难点,又使学生对学习有了新的动力。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可能会利用到较强的逻辑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贯通创新,让具体模型 360 全方位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其掌握理解其中的知识原理,从而达到攻克教学难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 图形的运动” 一课中,传统教学只能把图形画在黑板上,为学生描述旋转与平移之后的情况,学生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利用“ 教学助手” 等现代信息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将图形旋转与平移的过程,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最直观的感受,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多样化的思维,拓展思维想象,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造合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无论作为哪一学科的教师,一定要将本学科的教学课本充分理解,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合理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在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相互贯通创新,使得这些虚拟的情境可以真实的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够更细致的观察到生活中蕴含的课堂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通过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下学习,使其心态更加放松,从而老师可以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乐于思考的品质,更好的投入于知识学习当中。

例如:在“ 相遇问题” 的课堂教学中,两位同学的各自速度乘以所用时间等于路程和,学生很难通过自己想象得出这一结论。运用“ 希沃白板”等数字化教学工具,在希沃白板上模拟出两个同学,相对而立,以匀速向着对方行走,通过计算两人速度和乘以所用时间得出总路程,让学生仔细观察整个事件的发生,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学会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改良具体教学地点与方式

教师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职业,不应与时代相脱离,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让其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并且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将教学主导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不再拘泥于校园课堂,即使在家也能自主完成学习。在此过程中,老师也要拥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与学生一起共同进步,将教学内容分解的更加细致,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改良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的更加轻松。

例如:许多学生在放学后都需要自主完成习题作业,比如“ 分数除法”相关习题,由于学生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没有完全掌握,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比较困难,这时就可以利用“ 智慧课堂 APP” 实现与老师的线上沟通,让学生及时发现并改正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线上沟通解决习题中遇到的困惑,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巩固。

(五)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可以提供大量更加直观的学习资料,供学生们学习理解,让学生学习时不拘泥于书本上原有的知识,拓展到课堂之外,使其如同身临其境。强化自身所有感官接收外来知识,促进同学们知识记忆更加扎实,调动其多种感官同时参与,锻炼学生大脑分析理解知识的能力的同时,提升学习的效率。

(六)加大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贯通创新的力度

学校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相互贯通与创新,但是老师们却始终没有找到二者最适合的“ 融点” 。一部分老师没有考虑学科的发展需要,将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融入课堂教学中,作为演示课的噱头,使得这种做法偏离了教学初衷,既没有完成原有目标,还加重了教学时长,使得学生学习时感到吃力且陌生,进而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让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处于格外尴尬的地位。所以,老师要在课余时间里,不断探索、与各个学科老师之间互相交流,总结出一套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将其融入学科教学中,通过现在信息时代的特点,把网络大量的教学资源匹配到相应课程中,完成课程教学的改革,使其融入日常学科教学中,不再只是实验课、演示课的产物,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高效便捷的特点。

例如:“ 三位数乘两位数” 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 145× 12 的算理,利用智慧课堂出示一组有145 个小格子,12 组的格子图。让学生在优学派上对格子图圈一圈、画一画、写一写,用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来诠释 145×12 的算理。

总而言之,教学应该顺应时代的步伐,根据各个学科各自发展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贯通创新,可以将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帮助老师突破教学备课难点,减轻教学压力。为学生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营造更加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其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整体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邵晶晶. 信息技术贯通创新让课堂“ 动” 起来——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七巧板》为例[J]. 教育,2019(45):57

[2]王幼玲. “ 双师教学”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84.

[3] 王晓兰. 浅谈跨界思维下小学教育的贯通创新[J]. 甘肃教育,2019(21):24.

作者简介:李海霞,1991.04,汉族,女,籍贯:宁夏,学历:本科,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