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

作者

栾杉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双吉小学 132102

引言

在新时期,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教育与教学理念已逐步形成。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重视的是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对文化认同与人文素养的养成。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厚的思想和文化底蕴。同时也是语文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支持。文章就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核心素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首先,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使其对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遗产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对中国古典名著的研究,使同学对中国的道德观念、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进而增强其文化认同与国家尊严。《论语》所蕴含的“仁爱”思想,《道德经》所蕴含的“无为而治”思想,对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与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刻地制约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古典诗词、名著既是语文教学的材料,又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在阅读、理解、背诵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语感,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并掌握更多的词语。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及书面表达的技能,又可以让他们把自己的语言运用得更加丰富[1]。

2、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2.1 经典阅读的运用

在基础教育阶段,古典阅读是一种很好的渗透方式。古典文献既是一种文字,也是一种传播文化的媒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精选《论语》、《唐诗三百首》、《左传》、《红楼梦》等古典名著,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也可以使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比如《论语》里的那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既可以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又可以使他们认识到读书的意义与途径,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在进行古典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对其背景知识、文化内涵以及文学特征的阐释,使其对古典的多维认识。比如,在解释诗歌的时候,老师可以让他们从诗人的生平,诗歌的创作背景,诗歌的深层意义等几个角度来认识诗歌,引起他们的思维和兴趣。

2.2 文化活动的开展

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文化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培养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与骄傲。传统节庆是一种主要的庆典方式,如春节,端午节,中秋等。通过对传统节日的历史起源、传统习俗、节令食品的学习,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传统的文化韵味。另外,书法、诵读诗词、欣赏戏剧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既是一种技艺,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书写技巧,同时也可以加深对汉字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朗诵诗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记忆力及艺术素养,而戏曲鉴赏使学生认识中国古典戏曲的艺术特点及产生的原因。

2.3 创设情境教学

情景教学是一种通过创设一定的文化情景,使学习者加深对民族文化的感受与感受。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老师可以创造出模拟古代学堂、传统节日庆典等多种教学情景,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 [2]。比如,老师可以让同学们通过角色扮演来了解古人的思想和写作的环境,以此来加强对诗歌的认同。在课堂上,我们还可以利用情景表演等多种方式,使同学们在亲身经历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韵味。透过角色的表演,同学们不但可以了解古人的想法与行动,更可以加强自我表现及团体精神。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更加生动和具体。

2.4 跨学科融合的策略

学科交叉就是把各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整合,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语文与历史和美术相结合,是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一项主要内容。透过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使同学对本专业之文化有更为完整的认识与把握。比如,在语文课中进行的唐朝诗词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唐朝的历史背景、社会面貌等与历史课程的内容联系起来,让同学们在对诗词的认识的基础上,对唐朝的社会和社会情况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3]。另外,美术课堂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通过美术课程,同学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剪纸、陶艺等民间手工制作技术,并对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与鉴赏。透过跨领域的协作,让同学在不同层面上感受到不同的民族文化,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发展更加综合的核心素养。

结语

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又可以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经典阅读、文化活动、情景教学、学科交叉整合等方法,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核心素养的培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玲 ; 李霞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探究[J]. 教育研究与实践 , 2021(3): 45-47.

[2] 张婷 ; 刘峰 .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研究 [J]. 现代教育科学 , 2022(8): 52-54.

[3] 陈莉; 王强. 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分析[J]. 教学与研究2020(5): 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