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绿色施工技术简析房屋建筑施工策略

作者

张狄 李想

河南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引言:《建筑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全面推进绿色建造方式,推动建筑施工节能、节材、环保以及高效发展。在房屋建筑工程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传统粗放型施工方式已难以适应节能降耗或生态环保的时代要求。施工阶段作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其环境影响最为集中,因此在该阶段落实绿色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围绕施工组织、材料运输以及现场管理采取系统优化方法,已成为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方法。

一、优化工艺流程,推动绿色施工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优化工艺流程属于推进绿色施工的重要手段。其首要环节在于合理统筹施工工序,从而提升现场运作效率,降低材料与能源的消耗。其次,依靠标准化管理模式指引具体施工操作,可减少资源浪费,缩短作业周期,减轻对施工周边的环境压力。再者,采用科学的施工节奏,有利于各阶段任务高效衔接,避免重复作业带来的资源冗余。同时,注重专业工序之间的精准衔接,有助于增强资源调配的合理性,提升绿色技术执行的连贯性。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根据图纸设计及场地实际,统一制定装配式构件清单,在工厂集中预制墙体、楼梯以及阳台等部件,运输至现场后由塔吊直接吊装就位。为减少二次搬运,现场提前铺设硬化吊装通道,并明确各构件编号,保证构件到场后可直接使用,减少堆放占地与扬尘风险。现场结构施工阶段,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入模,避免现场搅拌产生粉尘。各楼层设布料机,让混凝土分区定点浇筑,缩短输送距离,降低能耗。浇筑完成后启用智能喷淋设备来自动养护,设定时段循环喷水,避免人工浪费水源,且无需高频巡视。施工期间,统一设置分区材料堆放区,严禁随意倾倒,所有余料经回收箱集中清理,每日清点回用,减少遗撒。模板系统全面使用铝合金模板,根据结构尺寸工厂定制,每次使用前后清洗保养,循环利用,模板表面光洁,避免后期大面积抹灰修补,节省砂浆用量。模板拼装完成后,现场立即开展钢筋绑扎作业,施工顺序前后贯通,不交叉作业,有效节省工时。为控制模板用量,预留孔洞、线槽等均纳入深化设计,避免现场开孔、切割作业产生垃圾。为压缩工期、提高施工节奏,现场设立“节点控制表”,明确每层施工流程及完成时间,每道工序结束后立即交接下一道工序。作业面根据施工进度划分流动班组,按层推进,避免人员聚集、材料堆积以及设备等待。塔吊作业计划每日编制,统一调度,避免重复吊装或空载运行。

二、严控材料运输,保障施工环保

材料运输作为施工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组织方式直接关系到施工环保成效。首先,应明确运输路线或时间的统筹原则,以减少道路占用与噪声污染。继而,借助集中运输,可有效降低运输密度,削减扬尘与环境负荷。同时,调整材料堆放区域的布局,完善运输环节的操作规范,有利于防止资源浪费及能源过度消耗。此外,构建统一调度机制,形成运输过程的系统化,有助于施工现场整体运行保持稳定。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为严控材料运输、减少环境影响,制定详细的材料运输计划,并提前完成进场道路的硬化。运输路线避开居民区主干道,选用次要道路分时段运料,早晚高峰停止重型车辆进出,减少对周边交通与生活的干扰。运输车辆统一由指定供应商配送,采用封闭式车辆运输水泥、砂石以及碎石等散装材料,车厢加装防尘布覆盖,防止运输途中掉落扬尘,同时车辆进出场前必须冲洗轮胎,减少泥土携带至市政道路,出场口配备喷淋系统对车身冲洗,控制扬尘外扩。在运输组织方面,采用“集中进料、定点卸料”策略,各类材料均按楼栋编号与楼层需求清单配货。施工现场根据楼栋施工进度划分多个临时材料堆放区,每种材料分区域堆放并设置明显标识,便于分批转运。钢筋材料由加工场统一下料后,送至各楼栋卸料平台,避免现场切割、堆积或二次搬运所带来的污染。建筑垃圾或废弃物则由专车定点转运至临时集中堆放点,后续交由资质单位清运,不让现场长时间堆置,从而控制气味与粉尘扩散。

三、强化现场管理,落实绿色措施

施工现场是绿色理念深入实施的直接场域,管理水平高低决定绿色成效是否持续有效。首先,建立健全的现场监管体系,有利于指引各类施工行为符合环保要求。紧接着,细化操作规范,有助于降低各类污染物的释放频率,提升现场资源使用效益。同时,采用分区管理与控制过程相结合的方式,可增强作业协调性,构建有序的施工管理格局。此外,推行常态监督与动态调度机制,使绿色施工各项措施形成闭环反馈体系。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为落实绿色施工措施,项目部在现场管理方面采取系统化安排。施工开始,项目部搭建绿色施工责任体系,设立专门的环保监督组,每日分时段巡查现场扬尘、噪声、使用水资源以及处理建筑垃圾情况。每一栋楼由专人负责,逐项核查洒水频率、材料堆放以及施工行为是否符合绿色规范等内容,所有结果记录在案,并在每周的协调会上集中通报并优化。现场区域划分实行“功能分区、封闭管理”,施工区、材料区、生活区以及成品保护区之间设置明显围挡,避免交叉污染。各区域配备建筑废弃物暂存点,钢筋、模板以及砖渣等材料每日清点后转运至回收区,统一处理。钢筋加工区设在临时封闭棚内,四周安装围栏与喷淋系统,在加工过程中自动喷水降尘,噪声较大的设备仅在白天限时运行,避免影响周边居民。搅拌区全面封闭,地面硬化处理,避免泥浆渗漏进入雨水井,排水通道设三级沉淀池处理废水,保障污水不外排。在现场施工环节中,针对资源浪费现象,项目部推行“材料实名制”使用管理。每批混凝土、钢筋进场后,由专人按施工计划定量分配至每一作业队,限额使用,剩余材料必须登记退回。砌筑施工采用现场搅拌砂浆集中供应的方式,避免分散搅拌导致的浪费,砂浆由专人运送至各楼层料台,根据施工需求量精准分发,剩余部分统一收集,用于次日底部找平与补缝作业。此举不仅减少材料浪费,还避免多余砂浆堆积造成的现场污染。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全过程中的有效落实,离不开对工艺流程的科学优化、材料运输的精细调度以及现场管理的规范执行。各环节相互配合,不仅提升施工效率,也显著降低环境负担。未来,随着绿色理念的持续深化与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绿色施工会更加系统化、智能化,助力建筑行业形成节能降耗、环境友好以及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万庚 . 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区域市场经营的经济区位选择模型构建策略分析 [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5,(05):61-64.

[2] 廖静 .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5,(04):153-155.

[3] 张祥国 . 房屋建筑全过程绿色施工技术节能策略研究 [J]. 城市开发 ,2025,(01):150-152.

[4] 陈少彬 .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策略 [J]. 房地产世界 ,2024,(2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