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数学抽象函数教学中具象化转化策略的实践与应用

作者

苑莹

天津市天华高级中学 邮编 300000

1 高中数学抽象函数教学现状与问题

高中数学抽象函数教学中,多数教师以“符号推导 + 例题讲解”为主,具象化策略应用不足,仅少数借简单图像辅助,未系统结合抽象性质与具象形式。学生因函数无具体解析式,难建直观认知,常“记性质不会用”“解题无思路”,对单调性、奇偶性等理解肤浅。

深层问题有三:一是教学方法固化,重理论推导轻具象体验,加重学生认知负担;二是内容脱离生活,缺相关情境设计,学生难悟现实意义;三是评价单一,只关注解题结果,忽视具象化思维过程引导[1]。

2 抽象函数教学中具象化转化的实践策略

2.1 图形具象化策略

图形具象化策略通过将抽象函数性质转化为直观图像,帮助学生建立“数”与“形”的联结。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几何画板、坐标系等工具,先引导学生根据抽象函数的已知条件(如 f(x+2)=f(x) 表明周期性、 f(-x)=-f(x) 表明奇偶性)绘制对应图像轮廓:例如针对 f(x) 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且在 [0,+∞ ) 单调递增,可先画出 y轴右侧上升的曲线,再根据奇函数对称性补全 y 轴左侧图像。同时,通过动态演示图像变化(如改变参数观察 f(x+a) 的平移规律),让学生直观感知抽象性质的几何意义;还可设计“图像匹配”练习,给出抽象函数性质与多组图像,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完成匹配,在实践中强化“性质→图像”的转化思维,降低对抽象符号的理解难度 [2]。

2.2 实例具象化策略

实例具象化策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或选取特殊函数实例,让抽象函数“落地”。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讲解 f(x+y)=f(x)+f(y) 时,可关联“ 购买文具” 情境—— 设 f(x) 表示购买 x 支单价为 k 的笔的总费用,那么购买 x+y 支笔的总费用f(x+y)=k(x+y)=kx+ky=f(x)+f(y) ,用实际问题让抽象等式变得可感知。同时,可选取特殊函数作为抽象性质的“具象载体”:讲解抽象函数单调性时,以 f(x)=2x (正比例函数,单调递增)、 f(x)=-x (正比例函数,单调递减)为例,让学生通过计算f(1) 与f(2) 的大小关系,推导并验证抽象函数“若 x ₁

2.3 模型具象化策略

模型具象化策略通过构建实物模型或结构化工具,将抽象函数关系转化为可操作、可观察的形式。教学中,可利用数轴、表格、函数卡片等工具搭建模型:讲解抽象函数定义域与值域关系时,用两根平行数轴分别表示定义域( x 轴)与值域(y 轴),通过箭头连接 σX 与对应 f(x) ,直观呈现“一对一”“多对一”的映射关系;分析 f(x) 与 f(2a-x) 的对称性时,用表格列出 σX. 、 2a-x 的具体数值(如a=1 时, x=0 对应 2、 x=1 对应 1、 对应 0),计算对应 f(x) 值,让学生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关于 x=a 对称”的规律。此外,可设计“函数卡片排序”活动,将抽象函数的性质(如周期性、奇偶性)、自变量取值、函数值分别制成卡片,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性质将卡片对应排列,在动手操作中梳理抽象函数的逻辑关系,深化理解。

3 具象化转化策略的教学应用案例

3.1 案例设计:以“抽象函数单调性证明”为例

课前,教师采用实例具象化策略导入,创设“电梯升降”生活情境:设 f(t) 表示电梯在 t 时刻的楼层,若电梯从 1 楼匀速上升至10 楼,引导学生观察 “随时间 t 增加,楼层 f(t) 逐渐升高”,初步感知“自变量增大、函数值增大”的单调性特征,再过渡到抽象函数 “对任意 x12 ,判断 f(x1) 与 大小关系”的证明问题。课中,结合图形具象化策略,用几何画板绘制符合“f(x) 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的抽象函数图像,让学生直观看到 “x ₁ ₂时,对应图像上的点 f(x1) 在 f(x2) 下方”,再引导学生将图像特征转化为符号语言;同时融入模型具象化策略,发放印有 Δx1 、x ₂、 f(x 1) 、f(x ₂ ) 的卡片,让学生分组排列卡片位置,结合 “作差法”( f(x 2)-f(x 1) )分析差值正负,逐步推导证明步骤。课后,布置“生活中的单调性”调研作业,让学生寻找如“水温随加热时间变化”“手机电量随使用时间变化”的实例,并用抽象函数单调性定义分析,实现从课堂到生活的知识迁移。

3.2 案例效果分析

从课堂反馈来看,具象化转化策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与理解度:课前“电梯升降”情境使 90% 以上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上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让 75% 的学生能准确描述抽象函数单调性的图像特征,卡片操作活动中小组合作讨论积极性显著提高,相较于传统“纯符号推导”课堂,学生主动提问次数增加约1.5倍。从课后检测与作业情况分析,学生对抽象函数单调性证明的掌握效果明显改善:基础证明题(如“已知 f(x+y)=f(x)+f(y) ,且 X>0 时f(x)>0 ,证明 f(x) 单调递增”)的正确率从案例实施前的 42% 提升至 78% ,部分学生还能在作业中主动结合生活实例解释证明思路,体现出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此外,通过课后访谈发现, 82% 的学生认为 “图像、实例让抽象证明变得好懂”,减少了对抽象函数的畏惧心理,说明具象化转化策略不仅优化了教学效果,还帮助学生建立了学习信心,为后续复杂抽象函数问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高中数学抽象函数教学中具象化转化策略,明确了图形、实例、模型三类策略的实践方法,并经案例验证其能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提升教学效果。实践表明,具象化转化策略可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知识与直观认知的联结,改善学习体验。但策略应用需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调整,未来可进一步结合信息技术优化策略形式,如利用 VR 技术增强具象体验,持续完善策略体系,助力抽象函数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 单青 .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J]. 新课程教学 ( 电子版 ),2022,(07):125-126.

[2] 章志健 . 略谈高中数学的体验教学 [J]. 数学大世界 ( 中旬 ),2020,(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