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活中的数学在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作者

王亚茹

蚌埠第十八中学 安徽 蚌埠 233000

摘要: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小学中高学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数学知识讲解对学生问题解决、分析等能力进行培养。新课改对教学有了新要求,如果教学中一直采用“讲授法”,会让学生失去课堂主人的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生活元素的融入,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此,教师要积极地研究数学生活化教学开展方式。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生活中的数学在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高段教学;生活化;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数学,指的是将数学与日常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学生能在熟悉的场景中理解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师构建生活化活动时,教师要关注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更加高效。可实际教学中,中高段数学生活化教学活动实施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这与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有一定关系。

一、生活中的数学在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现状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

小学中高段数学生活化活动实施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主动性提升,这可以推动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1]。可从小学生参与数学生活化活动的表现分析,学生的主动性并不高。如,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如果没有点名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班级中有部分学生不会举手或者是主动回答问题。有学生在上课时经常显得心不在焉、溜号、做小动作、睡觉、看课外读物等。在做课后作业时,存在明显态度不认真,抄袭、拖延等问题。此外,也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表现在过分依赖老师和参考资料,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的这些表现,都体现出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问题。为了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在生活化活动设计中,需要教师主动引导学生,或者是通过探究性问题设计影响学生思维等。

(二)教学方式单一

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改教学要求,对教学质量与效率提高不利。所以,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应重视教学方式单一化问题避免。可从教学现状分析,小学中高段数学生活化活动开展仍存在方式单一化问题。如,生活化活动开展中,教师会直接为学生讲解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或者是为学生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做题的方式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与生活化有些关系,但并不能更好地突出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反而还会影响到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提高[2]。

二、生活中的数学在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方式

(一)使用微课技术,引入生活情境

小学中高段数学生活化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真实的生活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人们经常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而这些知识可能是学生正在学习的。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主动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而后使用微课技术创设相应的情境,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影响,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师为五年级学生讲解苏教版上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首先,教师要主动寻找生活中与小数有关的数学。人们每天都会进行购物活动,而超市为了增加营业额,会进行打折活动。通过对这一情境分析,可以发现与小数有关。为此,教师可以选择将超市打折的情境进行设计,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如,一家超市在搞牛奶促销活动,活动中写着买一箱牛奶,打8.5折,买两箱牛奶,打7.9折。有了这个活动后,超市门口有很多问牛奶的人。其次,在情境播放后,教师询问学生是否认识微视频中出现的数字,是否会阅读。这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学生可以顺利地阅读出8.5折、7.9折。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这个点是否有实际意义,在数学中要怎么描述这个“.”。如此,可以直接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进入到数学知识学习中。最后,学生探究中,教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教学的灵活性,使学生顺利掌握相关知识。通过以上活动实施,中高段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质量与效率有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转变,这为日后数学活动质量提升奠定了基础[3]。

(二)创新教学方式,开展生活实践

实践可以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可以提高学生思维活跃性,这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促进作用。中高段小学生学习数学时,教师只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知识,会让学生生出枯燥与乏味感。生活化实践活动开展,可以让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同时也可以展示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创新教学方式。具体而言,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数学教师对知识进行整理,而后设计相应的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渐地获取知识,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提高[4]。

例如,以小学数学教师为五年级学生讲解苏教版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知识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组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做实践活动时能够相互探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其次,在学生科学分组后,将实践任务布置下去,鼓励学生用比赛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如,任务内容是学生可以选择班级中的桌子、书本、黑板或者是其他物品进行测量活动,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品。目的是确定测量物品的面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选择测量工具、测量对象、共同商议测量中遇到的问题等。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问、分析与探究等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活动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测量活动,这样学生可以学习教材知识。最后,在各小组完成活动后,让学生讲解测量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将生活元素融入高段数学教学中是十分必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所以,小学数学教师积极研究这一教学方法,并借助不同的教学实践活动开展,促进人才教育有效性提高,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教育事业,促进教学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子云. 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4):173-175.

[2] 罗雪燕. 生活情境在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中外交流,2021,28(9):563.

[3] 全波回.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策略[J]. 中外交流,2021,28(2):340-341.

[4] 李淑萍. 注重生活体验,优化教学模式 ——刍议生活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J]. 新课程,2022(40):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