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户外自主游戏:理论价值与实践优化
陈文倩
泉州市丰泽区海城实验幼儿园 362000
户外自主游戏是中班幼儿认识世界和发展自我的重要方式之一,符合《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要求,顺应了中班幼儿好动、好奇、爱探索的特点,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意义。其目的在于通过户外自主游戏为幼儿搭建起自主选择、发现、探讨,锻炼、提高动作的协调能力、同伴交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对自然与社会的初步认知,同时,为幼儿园提高户外自主游戏质量,促进中班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幼儿园中班户外自主游戏探索理论价值
幼儿园中班户外自主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发展,在跑、跳、攀爬等运动中,大肌肉力量得到锻炼。摆弄器械、搭建游戏材料时,小肌肉精细动作得以提升,在追逐游戏、平衡游戏时锻炼幼儿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同时,幼儿在认知游戏环节中锻炼了思维能力,在与同伴交流游戏方法、组织游戏进程以及讨论游戏问题、共享游戏玩具等过程中锻炼了言语交往能力,在通过自主设计游戏情节、构建游戏规则等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此外,户外游戏有助于幼儿社交能力提升,在游戏中能够学习到与他人一起合作完成任务,互相分享游戏材料,当发生游戏纠纷时还可以学会自行沟通解决问题,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和对自身游戏行为的反思,也能深化自我认知、顺畅表达情感。
二、幼儿园中班户外自主游戏实践存在问题
中班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游戏的价值。活动空间不足,部分园区户外场地划分不清,常出现不同游戏区域交叉干扰的情况。比如:建构游戏区与奔跑游戏区间距较近,限制幼儿活动范围,并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难以满足中班幼儿活泼好动。材料投放不合理,材料单一,无层次化,多以固定玩具为主,缺少能激发幼儿想象力的结构材料,并且没有按照幼儿的能力分级投放难度递进材料,因此造成部分幼儿因为与自己所选择的材料不匹配失去兴趣或能力不符合而参与度低。教师指导不恰当,有些教师干预过度或指导缺席,有些教师在一旁观看,当幼儿遇到瓶颈时不能及时对其进行启发式的指导,无法助力幼儿提升游戏水平。游戏内容单一,以追逐跑、跳绳等体能性游戏内容占据主要地位,很难全方位地促进中班幼儿的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幼儿园中班户外自主游戏优化实践策略
(一)空间与材料的升级
拓展空间可打破固定区域限制,让幼儿获得更大活动场地,布置合理的空间可以区分不同的区域,有利于幼儿根据自己的游戏类型、活动特点来进行相应的游戏,并且在区域之间互不影响,让游戏更加井然有序。丰富材料种类和数量能契合中班幼儿多样化游戏需求,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自制游戏材料,不但能让幼儿得到动手制作的能力提升,在实现制作的过程中还能让幼儿获得一种归属感。
例如:在户外游戏中,幼儿园可以将本就闲置的角落作为“自然探索区”“建构游戏区”,新增30 平方米的游戏空间。在布局上,把动静区域分开,将奔跑、追逐类游戏为主的“运动区”与相对安静的“美工创作区”间隔一定距离。材料方面,除增加积木、轮胎、绘本等常规材料数量外,还引入了松果、树枝、布料等多样材料。同时,教师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用废旧的纸箱来制作城堡,利用废旧塑料瓶制作洒水壶等自制材料,极大地增加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游戏形式也更加丰富。
(二)教师指导的艺术
在幼儿园中班户外自主游戏优化实践中,教师指导的艺术直接影响游戏价值的实现,而观察幼儿行为是指导的前提与基础。教师要全身心投入观察,注意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与其他幼儿的互动方式、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兴趣点。比如:幼儿玩积木时,是否愿意主动分工合作,能不能自主协商应对困难情绪等,只有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实施后续的指导才能有的放矢。掌握好适当的指导时机也很重要,教师需避免过度干预破坏幼儿自主探索的节奏,也不能错失关键指导节点,当游戏完全处于停滞状态的时候,便是最佳指导时机,此时介入能有效助推游戏深入开展。
(三)游戏内容的创新
为满足幼儿园中班幼儿身心发展需求,游戏内容创设要以幼儿为中心,立足于幼儿的兴趣点、生活经验和教育目标,形成多元化的游戏内容。幼儿的兴趣是幼儿游戏开展的动力源泉,能够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意愿。生活经验是游戏的现实根基,让幼儿有熟悉感与参与感。而教育目标则是决定着游戏开展的方向和目标,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打破传统游戏单一枯燥的现象,更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例如,基于“自然探索”的游戏化教育目标,结合中班幼儿对昆虫的兴趣和通过平时散步观察到的各种植物,设计了“昆虫小侦探”游戏。教师事先带领幼儿布置好户外环境,有不同种类的昆虫模型以及各种植物的卡片,请幼儿们化身为“昆虫小侦探”,寻找并观察记录下“昆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环境,还可以模仿“昆虫”搬家的情景和搭建“昆虫家园”,通过参与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对于探索的兴趣,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达成认知自然,发展能力的教育目标。
(四)家园合作的力量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个生活环境,提供丰富资源、个性化需求,而幼儿园具有专业教育理念与游戏设计能力,二者协同可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幼儿在户外自主游戏中发展幼儿社交交往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身体素质,同时,还能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园教育理念,增强对游戏活动的认可与参与度。在具体实践中,幼儿园可通过线上家长群每天推送户外自主游戏的录播视频或照片,以及上传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表现,邀请家长反馈幼儿在家中的兴趣点与活动偏好,为开展游戏活动提供参考依据。还可以组织“亲子户外游戏日”的活动。比如:开展了以“自然探索”为主题的游戏活动,为了让幼儿多方位接触大自然,在活动前一周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户外收集大自然里的树枝、树叶、松果等物品,然后活动当天就可以把收集来的自然材料带到幼儿园户外场地,进行“材料创意搭建”游戏,家长同幼儿共同搭建各种有趣的作品(房子、小动物等等),教师在一旁进行观察与指导,既丰富了户外自主游戏的内容与形式,又强化了家园间的互动与协作。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中班户外自主游戏具有不可或缺的理论价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同时促进幼儿的认知、社会性与情感发展。户外自主游戏不仅是幼儿享受快乐童年的重要方式,也是落实学前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未来,还需不断完善户外自主游戏开展形式,让户外自主游戏真正成为促进中班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助力,推动学前教育事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戴明丽 . 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可供性分析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J]. 科技风 ,2024,(16):163-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