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优化学风建设的路径探析

作者

夏瑜泽

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系 河北保定 071003

1 引言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优良学风是大学的立校之本。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提出将校风学风建设置于评价高校治理能力的重要高度。“三全育人”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也是实现高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既定路线。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将学风建设列为辅导员九项主要工作职责之一。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校辅导员须深刻把握“三全育人”内涵要义,精准识别学风建设中的痛点与难点,根据学风建设新形势,不断研究新对策,探索新方法,开拓新路径,努力打造严谨、端正的学风,助推高校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2 充分认识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2.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

学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条件。学风建设与立德树人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需要以学风为载体,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习全过程。当学生在严谨的学风环境中养成自觉学习、主动思考、求真务实的良好习惯,其思想道德修养与专业能力才能同步提升,真正实现“德”与“才”的有机统一[2]。

2.2 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的关键支撑

学风建设是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的关键支撑,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中,学风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连接学校各部门各群体,是凝聚育人合力的重要抓手。教师以优良教风带动学风,管理人员以高效服务支持学风,学生群体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涵养优良学风,形成人人参与、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2.3 实现“时代新人”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

学风建设是实现“时代新人”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建设教育强国,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优良学风正是落实这一任务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良好的学风体现着学生的精神风貌、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直接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在求知求真的过程中,严谨治学、勤奋进取、诚实守信的学风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成才观,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自觉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之中[3]。

3 正确认识学生在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学生主体层面

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生初入大学,缺乏清晰的目标,没有将个人学业规划与国家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表现为学习目的功利化、短期化现象一定程度存在,缺乏为强国建设而读书的使命感和持久的学习热情。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意志不强。大学管理模式相对宽松,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未能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有效转变,表现为自我约束力差,课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差,学习效率低,出现一定的“混文凭”现象,个别学生甚至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出现旷课、旷考和学业预警等现象。学生学习方法落后,学习效率低下。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大学学习特点,仍延续中学阶段的机械记忆模式,缺乏批判性思维与探究式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水平有限,不善于寻求朋辈互助与师长指导,导致知识掌握不牢,学习效果不佳[4]。

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等主体在学风建设中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存在“各自为战”现象。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责未形成清晰的“责任清单”,导致工作重叠或缺位。比如,教师仅关注课堂教学,辅导员侧重学生日常管理,管理人员局限于事务处理,缺乏对学风建设的全局统筹,导致没有形成育人合力。因此,只有将各主体从单点发力向协同发力转变,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提升学风建设成效。

3.3 协同机制层面

大学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如果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全员参与机制不健全、合力作用发挥不明显、全过程育人关注不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优良学风的有效构建。所以,通过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协同机制、完善考核激励等,才能有效破解学风建设中“各自为战”的困境。

4 “三全育人”视域下辅导员加强学风建设的路径

4.1 聚力全员育人,构建学风建设共同体

强化主导作用,促进双线协同。全员育人要求学校全体教职工都参与其中,其中辅导员和专任教师是两支重要力量,在学风建设中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辅导员需要与专任教师密切协同,形成育人合力。辅导员侧重思想引领、纪律约束与氛围营造,通过深入课堂、宿舍进行学风巡查,落实考勤预警与跟踪机制;专任教师则发挥学业导师作用,开展专业认知教育与个性化学业指导。二者需信息互通、行动互补,实现思想引领与学业指导的深度融合。

发挥榜样效应,激发朋辈力量。辅导员结合所带班级实际情况,积极选拔并依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学业标兵等优秀学生群体,建立“学风建设责任区”,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可以通过开展三好学生、优秀学风班、“两创”班集体、大学生年度人物等评选,经验分享会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学生学习有方向、有动力,激发学生的见贤思齐之心与争先创优之志。

组建帮扶梯队,实施精准助学。建立“朋辈帮扶”体系,将学业优秀的学生与学习困难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学业辅导,传授学习方法,解答学习疑惑,在互助中共同进步,营造互帮互学、携手共进的集体氛围。

4.2 聚焦全过程育人,打造动态培养模式

大一重“规”塑“习”,筑牢成长根基。新生入学阶段是学风养成的关键期,辅导员应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重点加强校规校纪、学习规范教育,通过设立早、晚自习制度,严格课堂纪律等,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破除“及格万岁”的消极心态。

大二重“导”促“学”,强化学业基础。大二阶段是专业学习深化与学生学业表现分化时期,辅导员应着重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关注学业动态,及时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预警和干预,通过谈心谈话、家校联动等方式提供支持,防止学生掉队。

大三重“志”明“向”,精准生涯规划。大三阶段学生面临发展方向选择,有的可能会在个人未来道路选择上产生迷茫感。辅导员应将学风建设与生涯教育有机结合,可以邀请优秀校友、考研成功学生、竞赛获奖者等举办经验交流,帮助学生做好考研、就业或出国等路径规划。

大四重“能”助“飞”,实现顺利转型。大四阶段是深造、就业的关键期,该阶段学生因职业选择不同,所需帮扶的内容差别较大。辅导员应充分利用掌握的各种资源开展差异化、精准化的指导服务,如为考研学生提供复试指导,为求职学生提供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培训和信息推送等,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

4.3 聚效全方位育人,搭建育人平台载体

构建全方位育人协同机制。根据《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关于“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要求,辅导员需协同教学管理部门,明确双方职责边界与协作流程,构建科学规范的协同育人制度体系。优化制度设计,强化过程管理,构建“目标—过程—评价”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设立学风建设目标清单,明确各阶段任务指标;建立学风监测预警机制,通过学业成绩、课堂表现、实践参与等多维度数据,动态评估学风建设成效,实现从结果导向向过程管理的转变。深化协同育人,推动制度落地。辅导员与教学管理部门协同推进制度实施,形成“教育—管理—服务”闭环。辅导员通过主题班会、谈心谈话等形式,将制度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觉行动;教学管理部门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学业指导、规范考试纪律等,保障制度执行到位。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制度活力。制定《学风建设激励办法》,设立“优秀学风班”“学习标兵”等评选机制,将制度执行成效与评优评奖、奖学金评定挂钩,激发学生参与学风建设的主动性。

构建全方位育人平台载体。全方位育人需要有载体来支撑和推动,辅导员应充分挖掘并整合“十大”育人体系的资源与功能,搭建多层次、立体化的育人平台。首先要充分挖掘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领域的育人功能,确保全方位育人都有平台载体支撑。辅导员与专任教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主渠道作用,使各类课程、资源、力量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贯通第一课堂与实践课堂,组织学生加入社会实践团队,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实训活动,以践促学。其次要围绕平台载体构建联动机制,要理顺各育人平台载体间的主次关系、相互作用关系,形成有效的平台载体联动机制。

涵育特色校园文化。全方位育人不仅需要平台载体,还需要文化浸润。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特有文化,潜移默化地浸润着师生的思想、影响着人的行为。从辅导员方面,可以围绕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打造具有院系特色的学风文化品牌活动,如组织开展读书节、科技文化节、学术讲座论坛等。将学风建设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形成崇尚学术、追求真理、刻苦钻研、诚信求实的文化氛围[5]。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引下,高校辅导员必须提高站位、勇于担当,深刻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精准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与时代要求。通过构建全员参与的协同机制、贯穿全程的引导模式、全方位覆盖的育人生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持续优化建设路径,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学风建设,方能切实提升育人质量,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的学风基础。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2035 年)学习辅导读本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2024.

[2] 魏炜 , 潘珊珊 . 高校辅导员与专任教师育德育才双向协同育人研究[J]. 北京教育 ( 高教 ),2024(05):72- 74.

[3] 周果子 , 陈军 . " 三全育人 " 理念下高校辅导员加强大学新生学风建设的新举措 [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22,37(01).

[4] 王鹤 ." 三全育人 " 视阈下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困境与出路 [J]. 品位经典 , 2020(02):64- 66.

[5] 张娇娇 , 孔晓茵 , 杨晓寒等 . " 三全育人 " 视角下高校辅导员促进学风建设的对策研究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20.19(22):269-270.

作者简介:夏瑜泽(1997- ),男,满族,河北保定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