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成人教育考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路径探索

作者

刘秀燕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300450

一、当前成人继续教育考试的现存问题

(一)考试内容侧重理论,与实践需求严重脱节

从考试命题内容来看,多数课程的试卷仍以教材理论知识为核心,严格参照教学大纲中的基础概念、原理与公式,缺乏与成人学生工作场景、社会发展需求的结合。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例,考试内容多集中于 “4P 理论”“市场细分定义” 等理论表述,而对 “如何制定区域市场推广方案”“线上线下营销融合策略” 等实践问题涉及甚少。教师在教学中也多以 “照本宣科” 为主,学生则依赖 “考前突击背书” 应对考试,形成 “教学 - 考试 - 应用” 的脱节链条。这种 “重理论、轻实践” 的内容设计,既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 “应用型人才” 的需求,也忽视了成人学生 “因需而学、为用而学”的学习动机,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

(二)考试组织方式僵化,加剧工学矛盾

成人继续教育考试多采用 “统一时间、统一地点” 的线下组织模式,这种模式与成人学生 “工学矛盾突出” 的核心困境直接冲突。成人学生需兼顾工作任务、家庭责任与学习需求,固定的考试时间(如周末白天)可能与加班、出差冲突,固定的考试地点(如院校本部或指定考点)也可能因距离较远、交通不便增加参与难度。高缺考率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也造成了师资、场地等教育资源的浪费,制约了成人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考试评估效果弱化,反馈功能失效

由于考试形式、内容、命题等环节存在缺陷,考试的 “评估与反馈功能” 被严重弱化。一方面,考试成绩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技能水平 —— 部分学生通过考前突击背诵能取得高分,但实际应用能力薄弱;另一方面,教师难以从考试结果中获取有效的教学反馈,无法准确判断 “哪些知识点学生未掌握”“哪种教学方法效果不佳”,导致教学调整缺乏针对性。

二、成人继续教育考试问题的根源剖析

(一)院校管理导向偏差:重规模、轻质量

2019-2023 年,全国成人高考报名人数年均下降 8% ,部分院校为维持办学规模,不得不通过 “降低录取分数线”“放宽报名条件”等方式吸引学生,导致生源整体素质进一步下降。在后续教学与考试管理中,院校为确保学生 “按时毕业、顺利拿证”,进一步降低考试难度与要求 —— 如简化命题范围、放松考场监考、放宽阅卷标准等。这种 “重规模、轻质量” 的管理导向,不仅背离了成人继续教育 “培养实用人才” 的使命,更形成了 “低质量招生 — 低标准教学 — 低水平考试” 的负面循环,严重损害了成人继续教育的社会公信力。

(二)教学支持服务不足:资源匮乏、服务单一

成人继续教育的教学资源与支持服务存在明显短板,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是学习资料形式单一,多数院校仍以纸质教材为主要学习资源,未结合成人学生 “碎片化学习”“实践导向” 的特点,开发线上微课、案例视频、实践手册等配套资源。例如,某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仅提供一本 2018 年出版的纸质教材,缺乏对 “灵活用工政策”“数字化招聘工具” 等最新内容的补充;

2. 是辅导服务缺失,院校因 “节约成本” 减少对教学支持的投入,缺乏针对成人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学习规划指导等服务,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难以获得及时帮助;

(三)学生学习态度错位:重证书、轻能力

成人学生对继续教育的认知存在明显偏差,多数学生参与学习的核心目标是 “获取学历证书以满足职业晋升、职称评定需求”,而非 “提升知识与技能”。具体表现为:课前不预习、课中不参与讨论、课后不复习,仅在考前 1-2 周通过背诵 “考试重点” 应对考试,考后迅速遗忘所学知识。某调研显示, 68% 的成人学生表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拿证”,仅有 15% 的学生表示 “希望通过学习提升工作能力”。学生态度的错位,进一步加剧了 “学用脱节”

的问题,也使考试的 “评估与反馈功能” 完全失效。

三、破局路径:构建在线一体化考试模式

(一)在线一体化考试模式以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为核心,将学生的最终成绩分为 “过程性测试成绩( 50% )”与 “期末考试成绩( 50% )” 两部分,具体设计如下:

1. 过程性测试:动态管控学习过程

过程性测试共设置 5 次,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章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具体要求包括:

2. 参与条件:学生需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方可参加测试,如登录学习平台不少于 4 次、在线学习时长不低于 40 分钟、下载学习资源不少于 4 份、在讨论区发布有效回帖不少于 2 次。设置参与条件可倒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避免 “只考试、不学习” 的情况;

3. 考试规则:每次测试时长为 60 分钟,满分 100 分,及格线为 60 分;在规定时间段内(如每章节学习结束后 1 周内),学生可多次参加测试,取最高分作为本次测试成绩;

4. 递进要求:学生需通过第一次测试(及格)方可参加第二次测试,依次类推,5 次测试全部及格后方可报名参加期末考试。递进式设计可确保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知识,避免 “考前一次性突击”。

(二)期末考试:综合考查应用能力

期末考试为终结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具体要求包括:

1. 考试形式:采用 “线上闭卷 + 人脸识别监考” 模式,学生需开启摄像头,系统通过人脸识别验证身份,防止替考;考试过程中禁止切屏、打开其他软件,确保考试纪律;

2. 考试内容:侧重实践应用与综合分析,题型以案例分析、实操题、论述题为主。;

3. 成绩核算:期末考试满分 100 分,及格线为 60 分;学生的最终成绩 Σ=Σ (5 次过程性测试成绩平均分) ×50%+ 期末考试成绩× 50% ,两项成绩均需及格方可通过课程考核。

四、在线一体化考试模式的实施保障

(一)技术保障:搭建稳定安全的平台

由省级教育部门牵头,联合专业技术公司开发在线考试平台,确保平台具备 “高稳定性、高安全性、高兼容性”:一是稳定性,支持万人同时在线考试,避免卡顿、崩溃;二是安全性,采用数据加密、防作弊系统(人脸识别、切屏监控、IP 地址追踪),保障考试公平;三是兼容性,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多终端登录,适配不同操作系统。

(二)制度保障:完善考试管理规范

制定《成人继续教育在线考试管理办法》,明确考试组织、监考、成绩评定、异议处理等流程;建立 “院校 - 平台 - 教育部门”三级监管机制,院校负责学生报名、学习任务审核,平台负责考试技术支持与数据统计,教育部门负责随机抽查考试过程,确保考试规范有序。

五、结论与展望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在线一体化考试模式可进一步升级:一是引入 “AI 智能监考”,通过行为识别技术(如眼神追踪、肢体动作分析)精准识别作弊行为;二是实现 “个性化命题”,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如错题分布、知识掌握程度)生成个性化试卷,精准考查学生的薄弱环节;三是推动 “跨区域联考”,建立全国统一的成人继续教育在线考试平台,实现考试标准统一、数据互通,提升成人继续教育的社会公信力,为建设学习型社会、人才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Z]. 2010.

[2] 王建军。成人继续教育考试改革的困境与路径探索 [J].中国成人教育,2022 (12): 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