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层社会治理中践行群众路线的独特优势与实践路径分析

作者

李莹莹

中共洪洞县委党校 山西省洪洞县 041600

引言:当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对于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群众路线作为我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以及群众优势,促进了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运用。在新时期,需深入挖掘群众路线的独特优势,创新群众路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运用形式,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发展水平。

一、基层社会治理中践行群众路线的独特优势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即始终将群众路线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针路线,更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形式之一。分析社会治理的实际应用,其涵盖多个领域的内容,具有复杂性以及系统性的特征,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才能保障社会治理的顺利开展。而从基层社会治理中践行群众路线的独特优势来看,一方面,群众路线具有显著的基础优势。群众路线以群众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可使得基层社会治理在开展的过程中更为契合群众需求,提高了群众对于基层社会治理的认可度与配合度。例如在纠纷与矛盾处理中,践行群众路线促使相关部门综合考量各方主体的利益诉求,努力寻求矛盾与纠纷在处理中的平衡点,有利于维护基层地区的社会稳定[1]。另一方面,群众路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更具有显著的创新优势。在具体的表现上,群众是基层社会各项工作的主要实践主体,由于其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以及生产生活中,可遇到多种类型的问题,促使其不断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而这一过程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过程。群众的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可作为基层地区开展社会实践的创新经验,能够使得其所制定的治理规划更为契合群众的实际诉求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基层社会治理中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践路径

(一)完善管理机制

1. 保障机制

为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优势,可从管理机制的建设入手,利用完善的管理机制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的顺利开展。在管理机制的建设中,需完善保障机制的建设。可通过构建表达机制,引导群众及时做好诉求的表达,协调群众的利益并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可从信访工作改革入手,引导群众在遇到问题之后理性表达自身的诉求,以合法的方式维护自身的权益,从而使得群众路线得以更好的贯彻落实。与此同时,需构建社会矛盾纠纷的处理机制。可打造综合性管理平台,将矛盾纠纷的处理移入平台开展,更将相关主体部门纳入到平台管理范围内,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以及司法调解的有机结合,提高矛盾纠纷的化解效果[2]。

2. 沟通机制

在沟通机制的建设中,可将线上沟通与线下沟通进行有机结合。在线上沟通的设计中,可通过打造专门的官方网站以及微信小程序,引导群众在遇到问题之后及时利用平台进行反馈,由基层社会治理部门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收集信息并及时进行处理,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在设计线上沟通机制的同时,需针对传统的线下沟通渠道进行优化。可利用议事会以及居民代表大会等方式引导群众表达自己的诉求,也可引导基层干部利用实地走访的方式展开调研,在与群众的沟通中聆听群众心声,尽力为群众解决问题,将群众的反馈作为制定基层社会治理方案的主要参考。

3. 监督机制

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基层社会治理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保障。在监督机制的建设中,可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进行有机结合。在内部监督中,需将群众反馈作为评价基层干部的重要指标,并将评价结果与基层干部的日常工作考核等进行关联,针对群众反馈较差的基层干部应进行问责,端正领导干部的工作态度。在外部监督中,可打造多元化的监督渠道,例如设立举报邮箱以及举报热线等,鼓励群众及时举报基层治理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并及时进行处理,做好处理结果的公示,利用完善的监督机制提高群众对于基层治理的满意度。

(二)做好组织建设

践行群众路线对于组织建设也具有较高的要求。在基层社会组织的建设上,须明确其中所涉及到的社会团体以及其所涉及到的领域,例如街道社区以及农村乡镇等,更将权益保护、行业发展、公益服务以及慈善救助等进行有机结合,使得所建设的基层社会组织更具引导性。在基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中,即可在多个领域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从而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各方面需求。与此同时,基层社会组织还应承担起公众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职责。居民可利用基层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提出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由组织进行反馈并解决。在组织建设中,需增加党员在其中的占比,并加大对于群众的培训力度,便于基层群众更好地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强化基层组织的党建引领,夯实群众路线阵地[3]。

(三)创新治理形式

在过去,部分基层地区在开展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仅以行政主导模式为主,利用乡镇或者街道办事处开展,在治理中存在明显的固化性,且治理环节与流程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社会治理效果的提高。在利用群众路线开展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不仅需做好管理机制的建设,更应针对治理形式进行创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由于信息技术在信息展示与传播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作为基层社会治理践行群众路线的方法之一。通过成立专门的基层治理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收集并分析群众所反馈的数据,从中得出群众的关注点与兴趣点,提高基层治理的精准性。与此同时,可引入志愿者机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志愿者服务中,例如治安管理以及环境管理等,营造基层地区良好的共治共建氛围,以强调群众主体地位的方式树立群众的民主意识与责任意识,促进基层地区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4]。结语:群众路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运用具有基础优势以及创新优势。在基层社会治理践行群众路线的策略上,需完善管理机制建设与组织建设,更应引入多元化的治理模式,促进群众路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积极作用的发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春月 , 林胜平 . " 四下基层 ": 新时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现代化的现实启示 [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5(3):68-72.

[2] 周玉佳 . 新时代 " 枫桥经验 " 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

路径探索 [J]. 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 ,2025(2):62-67.

[3] 张一晗 . 找回群众 :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径与运作

逻辑 [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3):151-160.

[4] 刘培功 . 社会治理共同体视域下基层党组织政策动员的逻

辑理路 [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6(6):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