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镇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与价值

作者

普布扎西

西藏昌都市洛隆县孜托镇文化综合服务中心 西藏洛隆县 85540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聚焦于乡村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完善,更强调“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等文化与社会维度的提升。乡镇群众文化根植于乡村土壤,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涵盖民俗活动、文艺表演、文化培训等内容,是连接村民情感、传承乡村文化、塑造乡村精神的重要纽带。当前,部分乡村面临文化活力不足、传统文脉断裂、村民精神生活匮乏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因此,深入研究乡镇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与价值,探索其发展路径,对丰富村民精神生活、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乡镇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

(一)凝聚村民共识,增强乡村向心力

乡镇群众文化通过集体参与的活动形式,能够有效凝聚村民共识,增强乡村向心力。村民在共同参与民俗节庆、文艺汇演、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时,可打破地域、职业的隔阂,增进相互交流与理解,形成共同的文化记忆与价值认同;文化活动中传递的集体协作、邻里互助理念,能够强化村民的 “主人翁” 意识,让村民更主动地关注乡村发展,参与乡村建设,减少乡村内部矛盾,形成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为乡村振兴汇聚集体力量。

(二)培育文明乡风,提升乡村精神风貌

乡镇群众文化是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载体,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乡村精神风貌。通过开展道德讲堂、文明家庭评选、家风家训宣传等文化活动,可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摒弃陈规陋习,如破除封建迷信、抵制铺张浪费、反对高价彩礼等;传统民俗文化中蕴含的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理念,通过文化活动的传承与展示,能够融入村民日常生活,转化为自觉行为,推动乡村形成崇德向善、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三)激发乡村活力,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乡镇群众文化能够有效激发乡村活力,填补村民精神生活空白。随着乡村经济发展,村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乡镇群众文化通过搭建文化活动平台,如建设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乡村戏台,组织广场舞大赛、书画展览、技能培训等活动,可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村民的文化需求;文化活动的开展还能带动村民自主参与文化创作与组织,如组建乡村文艺队、民俗传承小组,让村民从 “旁观者” 变为 “参与者”,激活乡村文化创造力,使乡村呈现出充满活力的文化景象。

二、乡镇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体现

(一)传承乡村文脉,守护文化根脉

乡镇群众文化承载着乡村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价值在于传承乡村文脉,守护文化根脉。乡村的传统民俗、民间技艺、口述历史等,通过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挖掘、整理与展示,能够避免因时代变迁而被遗忘,如通过民俗节庆活动传承传统礼仪,通过技艺培训保护非遗项目,通过文化展览记录乡村发展历程;这种文脉传承不仅让村民了解乡村历史,增强文化自信,更能为乡村留住独特的文化标识,避免 “千村一面”,为乡村振兴赋予文化特色。

(二)促进产业融合,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乡镇群众文化具有促进产业融合的价值,能够间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以乡村文化资源为基础,可推动文化与农业、旅游等产业结合,如将民俗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开发文化体验项目,吸引外部游客,带动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通过文化品牌打造,如培育乡村特色文艺产品、非遗手工艺品,可提升农产品与手工艺品的文化附加值,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能吸引人才回流,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形成 “文化促产业、产业带增收” 的良性循环。

(三)提升治理效能,助力乡村有效治理

乡镇群众文化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方面具有独特价值,能够助力乡村实现有效治理。文化活动的开展为村民参与乡村事务提供了平台,如通过文化议事会、村民座谈会等形式,可收集村民对乡村治理的意见与建议,推动治理决策更贴合村民需求;文化中蕴含的规则意识与道德约束,能够辅助乡村治理,减少管理成本,如通过村规民约的文化宣传,引导村民自觉遵守乡村秩序;此外,文化组织如乡村文化协会、志愿者团队,可成为政府与村民之间的桥梁,协助开展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推动乡村治理从 “管理” 向 “共治” 转变。

三、乡镇群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一)完善文化设施,夯实发展基础

完善的文化设施是乡镇群众文化发展的基础,需结合乡村实际需求优化设施布局。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文化设施的投入,建设标准化的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乡村文化站等,配备必要的音响设备、图书资料、文艺器材,确保设施覆盖所有乡镇与行政村;同时,注重设施的实用性与维护管理,避免 “重建设、轻运营”,鼓励村民参与设施管理,根据村民需求调整设施功能,如在文化站增设技能培训教室、儿童活动区,让文化设施真正服务于村民文化生活。

(二)培育文化人才,激活内生动力

文化人才是乡镇群众文化持续发展的核心,需加强人才培育与引进。一方面,挖掘乡村本土文化人才,如民间艺人、文艺爱好者、退休教师等,通过提供培训、资金支持、展示平台,鼓励其成为乡村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与带头人;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外部文化人才,如高校毕业生、专业文艺工作者等,到乡村开展文化支教、技艺指导,带来先进的文化理念与组织经验;同时,建立文化人才激励机制,对优秀文化人才给予荣誉表彰与物质奖励,激发其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三)创新活动形式,贴合村民需求

创新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形式,需紧密贴合村民需求,增强活动吸引力。在传承传统民俗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开发新型文化活动,如结合短视频平台开展乡村文艺直播、围绕乡村振兴主题举办征文比赛、针对老年人开展健康文化讲座等;注重活动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减少 “单向灌输” 式活动,增加村民自主创作、集体协作的活动形式,如组织乡村春晚、文化市集、公益志愿服务等;同时,关注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为儿童、妇女、老年人设计专属文化活动,确保文化活动覆盖全体村民。

结束语

乡镇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它既是凝聚村民的 “粘合剂”、培育文明的 “孵化器”,也是带动发展的 “催化剂”。当前,乡镇群众文化发展仍面临设施不足、人才短缺、形式单一等问题,需通过完善设施、培育人才、创新形式等路径,释放其文化赋能效应。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镇群众文化需进一步与乡村经济、治理、生态建设深度融合,不断焕发新活力,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让乡村不仅 “富起来”,更 “美起来”“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陈文旭.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群众文化活动设计分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24, (09): 33-35.

[2] 杨培华.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群众文化发展策略研究[J]. 参花 , 2024, (17): 158-160.

[3] 张海君 . 乡村振兴背景下群众文化发展与创新研究 [J]. 参花 , 2024, (07): 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