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下高中语文教学样态的改变及其对策
李瑶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四川乐山,614900
引言:
我国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高中语文教学的压力和机遇同样存在。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活动为补充是现行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在学生兴趣不高、合作学习差以及迁移应用能力弱等情况的种种影响下,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以良好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进一步的认知。而作为新的教学体系,学习任务群为学生中心、任务学习、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支撑,需要教师将学习内容通过学习任务群的形式以任务为中心,通过任务展开学习,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内化和学习迁移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
一、学习任务群对高中语文教学样态的改变意义
(一)课堂结构的优化与重构
学习任务群带来了模块化与任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按章节内容为一个单元,一堂课的结构单一,不能构建学生的自主学习路径。学习任务群将课程内容根据语篇逻辑与能力梯度将其分割为不同的关联任务单元,而依据这样的逻辑结构组织教学使得每堂课具备“任务——探究——反馈——生成”的闭环结构,学生在完成任务环节时可以是自主学习,也可以是组内探究与交流合作,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吸收与消化知识,更有学习参与感与课堂体验感。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多元化
讲授式学习一直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使学生在课堂中很难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学习任务群模式注重学生任务的主动性、问题驱动性和合作探究性,实现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与互动化。教师在课堂中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评价者,利用任务的提出、问题情景的构建、学习资料的供给,让学生产生内在自主学习的乐趣和研究欲,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同伴互评、翻转课堂等形式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知识的理解深度,以及获取信息、判断分析、表达交流等综合能力,以此培养学生和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学生提高自身语文学科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1]。
二、学习任务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优化课堂组织,促进协作学习
学习任务群模式下的教学任务在于高中语文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的方式理解与生成知识和能力。教师对课堂进行组织除了对时间与空间的设计与把控之外,还需要对课堂中环环相扣的一系列任务设置做出有效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之中能够参与到整个课堂环节当中。具体的流程一般遵循“任务导入—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展示成果—总结评价”,教师在课堂之中可以进行环环相扣,是一种动态循环的任务活动。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可以在小组里进行合理的分工,一部分负责阅读文本与资料收集,另外一部分负责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或事件的梳理,还有一部分同学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的成果,做好展示的准备工作。
以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毛泽东》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呈现导入问题:“你们感觉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事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人民人民是怎么样一步步走向独立的呢?然后将全班四人一个小组进行划分,分别找出不同历史事件对应的文本段落,然后在小组讨论中一人朗读教材中该事件的语段内容,另一人梳理事件背景,又一人对事件对中国人民意识独立的影响进行概括。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提问、互提看法,例如其中一组学生认为事件表现了人民力量,而另一组学生则说毛泽东的战略眼光不可忽视,学生之间呈现冲突与交流,教师在此时给予恰当的引导,将历史事件与语段文本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从哪些词句的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人民的觉醒呢”,这一提问为深入文本积累思考性资源,将思考能力提升一个境界。展示阶段,每组学生使用思维导图以及口头讲述的方式将小组探讨的成果进行介绍,教师对同学的分析进行总结和补充,并分享到班级学生之间交流,形成互动,在互动中深入理解、提升口头表达和思考的逻辑性等能力[2]。
(二)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支持混合式教学
信息技术是学习任务群模式下推动课堂教学高效的强劲支撑。教师借助现代化学习平台和网络,将语文课堂教学扩展到课堂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课前,教师把制作的导学视频、微课资源和课前作业上传到学习系统中,由学生自行浏览文本、梳理诗歌意象和总结诗歌主题,学生将自学过程和认识上传至作业区;课中,教师借助投影、电子白板、智能答题板等工具,进行小组讨论和随堂测验;课后,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作业、阅读作业或是相互点评,教师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学生在线上的表现情况,进而针对性地向部分学生提出指导意见。
以《将进酒 / 李白》这一课为例,在课前,教师在学习平台上发布相关微课,学生观看视频,并上传对诗文以及诗人的初步解读和问题;课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诗文及其要点注释,全班分为几个小组,通过投票选出认为最能体现李白豪放精神的诗文,并将讨论过程实时上传至平台;各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活动就“意象、修辞”达成共识;教师对课堂讨论有关注,还随时随地可以在平台上发出引导性的问题“李白为什么会用黄河之水天上来起头?这与表达豪情有什么关系呢”等;课后,学生对本诗相关意象扩展延伸并结合自己所感进行表达,并在线上发表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评论。整个课堂教师全程利用信息技术,极大地增强了课堂互动性,并引发学生自行思考,促进能力的生成。
三、结语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实施后,对高中课堂组织模式、教学活动方式、师生课堂角色、学习评价机制都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性调整,由知识本位课堂向着能力课堂、素养课堂过渡,通过任务设计、小组合作、技术支持,实现课堂从信息型向生成型的转变,教师进行任务活动设计、课堂组织、实施和反馈,学生在任务的实施中完成自主、合作及探究学习任务,并提升语文综合能力。高中的语文教学应继续重视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的实施与理论研究、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评价机制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的研究,实现课堂现代转型与高效发展,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珊珊 , 周敏 .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J]. 天天爱科学 ( 教育前沿 ),2022(4):73-74.
[2] 叶方碧 , 刍议“学习任务群”观照下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编写体例 [J]. 中学语文 ,2022(10):57-60.
作者简介:李瑶(1993-)女,汉族,四川洪雅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语文学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