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互动,助游戏“落地生根”
陈晶晶
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中指出:“鼓励孩子采用图画、演讲等多种方法就他们自身所经历过的游戏、图画书、观察活动等进行自我表达和表征,教师一对一地倾听讲解并认真记录孩子的这些思考过程与感受。”可见,“一对一倾听”在教师读懂幼儿的游戏和洞悉幼儿在游戏中的思维水平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基于此,本次实践研究中,我们以幼儿的区域游戏为媒介,探索有效师幼互动策略持续驱动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的路径。
关键词:一对一倾听 区域游戏 师幼互动 创新策略
区域游戏,作为一种幼儿自主性选择和创造的游戏形式,其核心在于通过融合五大领域的核心经验,让幼儿在个别化学习中进行探索。它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够通过领域融合的游戏内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正是基于这一游戏行为特征,教师在区域游戏中的角色是引导、互助和倾听,帮助幼儿在个别化互动和学习中习得新技能和新认知。
一、内涵解析:“一对一倾听”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我们首先需要站位于幼儿全面发展的视角,运用专业化、实践性的方式来审视“一对一倾听”理念对幼儿的成长以及区域游戏的深度发展层面的价值,进而形成一系列的有效师幼互动策略,为后续的实践研究形成经验性和理论性的铺垫。
⒈增进师幼情感,建立自信与独立
在区域游戏中,实施“一对一倾听”的师幼互动策略,能够增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从而提升两者之间的情感和信任。这样的情感状态,能够激发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例如,在区域游戏分享、讲评的环节,教师以开放式的问题“你觉得今天的游戏怎么样?有什么想分享给大家的?”来引导幼儿进行讲述,教师则专注地观察和倾听,更好地理解每位幼儿的个性和需求,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和阐述是被充分重视的。这样的倾听和互动模式,能够建立起师幼之间的情感联结,并且将这样的联结传递给幼儿和游戏,让他们在触动中相长共生。
⒉凸显个性需求,精准对接与引领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要尊重他们的差异,因材施教,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来引导。就如《师幼互动中的教师适宜应答策略研究》一书中,作者指出:要注意观察和敏锐察觉每个幼儿在活动中做出的心理反应,适时的调整活动计划安排及教学活动,使之其更适应于每个孩子的学习,而“一对一倾听”理念正是幼儿在区域游戏中个性化学习的凸显。
例如,区域游戏的空间设置是以“个别化”“角落”的形式呈现的,每个游戏区中的幼儿人数不超过三人。当幼儿在游戏的时候,教师进区指导,与幼儿展开的是个别形式的对话和交流,通过提问、观察、反馈、倾听,深度挖掘每一位幼儿在游戏中的个性化需求,并且对于幼儿的困惑和问题都能够细致入微的倾听,也能捕捉到每位幼儿在游戏中的独特表现求,实现精准的支持和引导。
二、多元助推:“一对一倾听”理念在区域游戏中的创新实践
在区域游戏拓展与行径的过程中,“一对一倾听”的师幼互动模式是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有效沟通的基石。因此,要想让幼儿的区域游戏向着深度和广度推进,就必须站位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角度,探索多样化的策略,来助推师幼互动机制的建立和形成。
⒈角色转变,由“传授”转为“倾听”
“一对一倾听”模式的师幼互动,能够在区域游戏中挖掘幼儿的个别化需求,建立情感共鸣、自我表达、自信独立的良好学习品质。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己当下的传授知识、教导技能的互动模式,将其变更为“倾听与互动”“支持与引领”。这不仅是理念的转变,更是对幼儿由扶到放的引领。
例如,在科学区“沉与浮”的游戏中,当幼儿对各种收集得来的资源产生沉或者浮的困惑时,教师并没有将答案直接告知幼儿,而是给予幼儿自主实验、同伴互助的机会,教师则在一旁认真地观察、记录、倾听、互动,及时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和困惑,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时调整游戏材料、游戏内容和玩法,从而提升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⒉问题驱动,由“被动”转为“主动”
问题驱动法是一种完全以学习者需求为主导、以一个学科范畴领域内存在的所有问题作为课程教学的起点,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知识核心来规划教学内容,使学习者能够围绕这些问题去寻找各种解决的途径的课程教学方式。在幼儿的区域游戏中,需要教师不断提出问题、追问探讨,才能促进师幼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为幼儿对于游戏产生的思维往往处于浅层,需要教师的不断反馈与发问,才能够让自己的思维向着深度行径。
例如,在建构区游戏中,常规的师幼互动是请幼儿介绍自己搭建的作品结构、样式和特征等,幼儿则是被动接受这几个维度的阐述。而“一对一倾听”理念下的师幼互动,教师通过开放式的问题“你今天在建构区做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你对同伴搭建的建构作品有什么想说的吗?”在幼儿进行详细讲述之后,教师还可以对建构作品中的资源创造性利用方式进行追问和反馈,让参与游戏的每一位幼儿都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提出后续优化的建议。这样的师幼互动机制,真正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主动学习和自主性评析。
三、领域融合:“一对一倾听”理念在区域游戏中的拓展延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因此,“一对一倾听”理念下的区域游戏,幼儿在其中的成长与发展也应该是领域间相互渗透与融合的模式。
⒈家园共育,延伸“语言区游戏”的倾听
幼儿园中的语言区游戏,教师在实施“一对一倾听”的师幼互动机制时,更多的是陪伴幼儿开展绘本阅读,运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倾听和记录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想法、问题和困惑等,然后运用小组化讨论和集体阅读的形式,和幼儿共同商讨、解决。这样的师幼互动模式可以延伸至家庭之中,鼓励幼儿与家长在家中开辟一块专门的亲子绘本阅读区,请家长作为倾听者、提问着和反馈者等,投入到幼儿的阅读之中,激发幼儿的自我表达。正如蒙台梭利提出的:“教育不是填满一个桶,而是点燃一把火。”通过“一对一倾听”,能够点燃幼儿对绘本阅读和语言区游戏的热情,激发他们内在学习的潜能。
⒉沟通技巧,拓展“生活区游戏”的倾听
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以语言支持、问题引动等策略,来架构有效的师幼互动机制,但是恰恰忘记了非语言的肢体沟通,也可以促进“一对一倾听”的深度行径。
例如,在生活区游戏中,幼儿早晨入园的时候,我们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老师、同伴打招呼,刚开始幼儿对此有懵懂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如点头、微笑和眼神交流等,无声地传达对幼儿的鼓励和认可。这样的话,幼儿在生活区游戏中,在与同伴沟通与交往中,也能够运用一个温暖的拥抱或一个赞许的微笑来体现自己早晨入园对教师、同伴的喜爱。
结论:
本次实践研究中,我们通过生活化、童本化的策略,架构出了一系列适宜于师幼、幼幼之间的长效互动机制。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定的挑战和困惑。比如,教师对“一对一倾听”理念的认知层次不同,对师幼互动在区域游戏中的运用能力不同。因此,在后续的实践中,我们可以需要组织系统的培训活动,让教师能够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师幼互动和倾听技巧,从而更好的满足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个性化需求和整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徐启丽;何利红.“一对一倾听”的基本内涵、价值意蕴、实践历程与深化路径[J].早期教育. 2024,(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