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九年级英语中考备考分层作业实例探究

作者

李梦芸 冯蓓

昆明市官渡区云大附中星耀学校

中共中央 2021 年相继出台的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要求减少学生校内作业负担,减轻学生课业压力,初中每天书面作业时间平均不超过 90 分钟,初中一线教师,尤其是毕业班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总时长 90 分钟的作业分配到各科,每科的作业时长大约在 20分钟左右,这就要求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学生个体在英语知识的掌握以及英语学习能力等方面区别较大,在作业时间恒定的条件下,无论按照何种层次的学生布置作业,都会出现练习量不够或无法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因此,分层、弹性作业的布置可以提高作业效率效果,降低作业时长,给予学生充分练习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中考。

一、如何给学生进行分层

给学生进行分层的方法有很多,根据学生场独立、场依存等的心理、学习特点来给学生进行分层虽然更加科学,但此类分层办法更适用于新知识的学习和内化过程,需要的周期长且见效稍慢,不适合用于备考阶段的学生分层。因此,综合性的诊断性检测情况更适合用于该时期学生分层,具体来说,无论是教师自己设置的分层情况诊断检测还是各地的综合性学业水平检测都是教师确定学生分层情况的重要参考依据。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义务教育学校考试实行等级评价,一般可划分为 4-5 级。教育部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等级划分无疑是权威和科学的,那么是否教师也将自己的学生分成4-5 个层次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若将学生分为4-5 个层次,一方面教师为学生选定作业的备课时间和作业批改的时间过长,教师负担也会过重,难以长期坚持;另一方面,过多层次的作业布置,教师难以及时给予有效反馈,那么再精妙的分层作业设计也会形同虚设。因此,考虑到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可将学生分为 A、B 两个层次。但同时,A、B 两组学生的分组不能是稳定不变的,应通过近期学习、作业、检测等综合表现及时进行调整。

二、作业分层

备考阶段的学生已经完成了初中阶段所有知识点的学习,该阶段的备考重心主要在查缺补漏和巩固之前学到的知识点上,当然,增加一些时事新闻等语料的拓展也是备考阶段的重点之一。因此,作业的分层重点主要落在 A、B 组学生基础类作业和拓展类作业的比例安排上,总得来说,A 组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基础较为扎实,分层作业以知识拓展为主,基础巩固为辅,而B 组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分层作业应以基础为主,知识拓展为辅。

1. 分层作业内容

大多数学校中,备考阶段的作业种类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使用综合类辅导书,该类辅导书经过多年发展,模式较为成熟,内容完整,结构也比较类似,主要由三年所学单元知识点汇总练习和分类题型专练两大板块组成。

该类辅导书的第一个板块,主要用于辅助教师进行第一轮复习,所搭配的练习册则可用于第一轮复习的作业布置。经过近三年的学习,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的记忆已经模糊,因此无论是对于 A 组还是 B 组的同学,第一轮复习的侧重点都在于夯实基础,这一阶段两组同学的基础作业一样,但增加一类弹性作业,鼓励有余力的学生完成。A 组学生的弹性作业为阅读提升类作业,增加一些实事内容、热点话题相关练习,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B 组同学学习能力较弱,知识内化速度较慢,每日的基础作业难以满足其基础巩固的需要,因此根据艾宾浩斯提出的遗忘曲线规律,B 组学生的弹性作业为基础巩固类作业,其作业内容需根据前一天复习的相关知识点设计,再一次针对基础进行强化,减少知识的遗忘。

综合类辅导书的第二个板块,适用于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此轮复习侧重系统性地帮学生巩固不同类别题型的题型特点和解题技巧。此阶段 A、B 两组学生的区别会更明显。以阅读理解为例,在每天 20 分钟的作业时限内,A 组学生可以完成4 篇阅读理解,但B 组大部分学生只能完成3 篇阅读理解,并且B 组学生容易大规模遗忘之前已经复习过的内容。因此第二轮的复习作业可以设置为全面分层作业,A 组学生的作业重点在于当日所复习内容,但B 组学生的作业应由两个板块组成,一是巩固当日所复习内容的相关作业,二是适当增加前一阶段复习内容的相关作业。

第三轮复习备考阶段,重点在于差缺补漏,并且由于考试时间临近,这一阶段的复习作业在帮助学生熟悉考题结构,提升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基础上,还需强调对每一个学生的针对性,切实做到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薄弱点,并将其补上。因此,该阶段的作业是个性化分层作业,A、B 两组的基础作业都是适量的套卷练习,加上复习阶段的错题整理。但机械的抄错题以及解析达不到切实的查缺补漏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布置该阶段的错题整理作业时可要求学生先将错题的题目整理起来,之后等整理的题目达到一定数量时,布置做错题的分层作业。

具体分层作业设计见下表:

2. 分层作业反馈

分层作业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分层方案,还要求教师及时给出作业反馈,否则分层作业将形同虚设,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但想要及时给予分层作业的反馈,是分层作业布置的另一大难题。

不同于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教师讲评的作业内容完全一致,所有的学生可以一起听课并更正自己的问题。分层作业的核心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作业,教师在讲评时就会遇到两大问题:(1)是不是讲评分层作业时要求所有学生一起听讲?(2)如果不一起听讲,剩下的学生应该做些什么?

关于第一个问题,相信大部分教师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本来就不是一个水平的作业,之前也没有花时间去完成,所有学生一起听的结果不是基础好的同学不耐烦,就是基础弱的同学跟不上,最终的结果就是浪费一半课程的时间让学生去学习不合适的内容,影响分层作业的效果,因此如果布置了分层作业,那么作业的讲评也应该是分层的。

关于第二个问题,解决方法其实比较简单,就是提前为分层学生安排好课堂空闲阶段需要完成的练习,形成作业反馈 + 实时练习的课堂模式。经过笔者实践发现,作业反馈课的课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讲评两组共有的基础作业。第二阶分层讲评 A、B 组分层作业,并要求空闲学生完成相应练习。此部分练习的安排无需复杂,主要就是依据当天的复习内容,安排合适的练习,让这些空闲的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第三阶段讲评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内容并不区分 A、B 组,这一阶段教师统一讲评相应内容即可。

将作业反馈课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后,既可以及时对前一天的分层作业进行讲评,又不会浪费课堂时间,提升了课堂效率。

三、分层作业效果实例分析

任何新方案的提出,都应该有所验证,经过一个学期的分层作业练习,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情况都有所提升。

1. 试验班级学业水平表现有所提升。

从三次考试的平均分变化可以看出,试验班级无论是与年级最高分班级之间的分差还是与年级平均分之间的分差都在缩小,说明分层作业的布置对于学生的学业水平表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试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

对于 A 组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具体表现是在阅读方面不再畏惧陌生文本,更能理解文章重点,完成一篇阅读理解文章的时间缩短,正确率提高。另外一个意外的发现是 A 组学生的写作能力较之前在词汇运用和句式转换方面有了明显变化,这得益于弹性作业中紧贴实事、内容多变、难度稍高的阅读理解训练。

对于 B 组学生来说,以基础练习为主的作业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加强了学生的基础。到了考试前期,B 组学生已经能将基础错误控制在10 个左右,并且笔者发现,哪怕是做错了题目,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自己将错误改对,说明增加基础知识的曝光量,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记忆相关知识,减少错误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总之,“双减”政策的提出和新课标的颁布,对初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学生减负,为作业增质的分层作业一定是积极应对变化的利器,并且分层作业的布置可以在有限的作业时长里达到较优效果,值得一线教师积极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方臻,夏雪梅 . 作业设计 --- 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 王成伟 . 减负环境下初中英语作业布置的策略研究 [D]. 辽宁师范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