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
房美静
永寿县店头镇中心小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要从知识技能、思维能力、情感价值等多个维度挖掘教材内容,为构建说理课堂寻找依据与支撑,开展说理课堂教学活动,创新数学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为此,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说理教学的方式方法,引领学生提出质疑、把握教材、梳理知识、整合资源,全面分析教材内容,构建高效说理课堂,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
一、把控教材内容,奠定教学基础
教师若要构建说理课堂,就必须精准把握教材内容,借助特定线索与道理,实现生活与教材知识的有效衔接。在开展说理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需引领学生围绕线索展开深度探究,进一步明晰知识中蕴含的道理。以“长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教材内容的编排意图,并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这仅仅是对图形面积计算的简单排列吗?”深入剖析教材后不难发现,这种编排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区分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促使他们探寻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点,逐步找到本节课所讲授的面积计算技巧,明确面积计算的规律与定理。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还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吸收与迁移。
二、展示辩论问题,促进辩论说理
在小学阶段,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认知意识,能够依据自身的认知思维产生思维碰撞。鉴于此,教师应以问题引导的方式,推动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使他们在讨论中形成观点上的冲突。通过让学生沟通并解决这些冲突进行辩论说理,不仅能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更能让他们体会到“说理”的乐趣,激发无限的认知潜能,切实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以“用字母表示数”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在该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探讨。比如:一个口袋里有数量为 A 的若干颗珠子,若再放入 5 颗珠子,此时口袋里共有多少颗珠子?给出如下选项作为本题答案:A.b ; B.a+5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形成各自不同的观点。此时,教师不要直接干涉,应尊重学生并维持讨论秩序,让学生在互动中提出不同答案。例如,a 学生认为 A 是未知数,增加 5 颗珠子后结果依然是未知数,字母 B 可表示任意数,所以应选 A 选项。
而 b 学生则提出了不同看法,双方展开了深入的自我阐述与相互辩论。待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与梳理,向学生公布正确答案,并讲解正确的思考方式,以此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建构、探究与归纳知识的能力,感受数学说理带来的乐趣 。
三、注重以问促讲,说清知识难点
“说理”始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部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要实现对学习难点的有效教学,就需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辩论以及思维能力。故而,教师应采用以问促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时,依据教师的指导让自身的推理过程既有趣又富有成效,以此确保学生能够突破数学学习的重难点,形成高质量的学习发展局面。
例如,在“长方体体积以及正方体体积”的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说理”要点,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随后组织学生通过收集证据的方式展开论述。在论述期间,即便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教师也应给予支持,让学生所有的思维想法都能有具体的认知。待学生完成证据收集后,教师组织学生对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进行实践运用,确保学生更好地培育“说理”思维。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能理解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能增强质疑精神。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师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教师需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探寻真理、体悟真理、辨别真理,通过互动交流、分析质疑,推动学生深入思考,明确数学知识的本质,掌握学习方法,挖掘数学知识蕴含的魅力与价值。与此同时,学生通过表达自身见解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数学素养,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后续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晚霞 . 聚焦核心素养,践行说理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策略 [J]. 数学小灵通 ( 中旬刊 ),2025,(04):30-31.
[2] 曾莹. 立足教学评一致性,构建小学数学“说理课堂”[J]. 家长,2025,(09):62-64.
[3] 吕先锋 , 杨兰英 . 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J]. 智力 ,2025,(03):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