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校社协同视域下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效能提升路径探究

作者

张楷祥

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校 409900

一、引言

家校社协同是指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在教育过程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强调教育主体的多元化与协作性,其核心在于打破教育场域的壁垒,构建覆盖学生成长全周期的支持网络。随着社会对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单一依靠学校或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从现实困境来看,当前高中班级管理中存在家校沟通不畅、社会资源利用不足、三方权责不清等问题。家校沟通层面,部分家长因工作压力对学校事务参与度低,家校互动多停留在成绩反馈层面,缺乏对学生心理、生涯规划等深层需求的协同关注;社会资源利用方面,社区实践基地、企事业单位等社会教育资源未能与学校课程体系有效衔接,学生难以在真实社会场景中获得实践锻炼;而在权责划分上,家庭、学校、社会常陷入 “越位” 与 “缺位” 并存的困境 —— 家长过度干预学校教学,社会机构承担教育责任意识薄弱,导致管理效能难以充分发挥。

在此背景下,探究家校社协同视域下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效能的提升路径,不仅能够破解当前管理困境,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构建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策略

为有效提升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效能,需在家校社协同的框架下,从多方面构建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通过各方协同联动,形成教育合力,破解当前班级管理中的难题。

(一)搭建多元主体参与平台,构建协同管理网络

班主任应主动作为,牵头搭建能够让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平台,为协同管理奠定基础。可建立班级家校社协同委员会,成员包括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代表、社区工作人员及学生代表等,明确各方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与职责。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针对班级管理中的重点问题进行共同商议,如学生品德教育、学业发展规划、社会实践安排等。同时,利用线上平台建立沟通群组,及时分享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的表现,实现信息的实时互通。例如,班主任可每周在群组内发布班级周总结,家长分享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社区工作人员提供适合学生参与的公益活动信息。通过搭建这样的多元参与平台,打破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壁垒,使各方力量能够有序融入班级管理过程,形成协同管理的整体网络。

(二)创新沟通反馈机制,畅通协同互动渠道

在协同管理网络的基础上,创新沟通反馈机制,确保各方能够高效互动。改变传统单一的家长会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沟通方式,如分层家长会、主题沙龙、线上访谈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家庭情况,开展分层家长会,与家长进行更具针对性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具体状况,同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需要关注的方面。围绕学生成长中的热点问题,如心理健康、生涯规划等,组织主题沙龙,邀请家长、社区心理辅导员、高校专业教师等共同参与讨论,分享经验与建议。建立常态化的反馈渠道,设立意见箱(线上线下均可),收集家长和社会对班级管理的意见与建议,班主任定期对这些意见进行梳理和回应,对于合理的建议及时纳入班级管理改进方案中。通过创新沟通反馈机制,让各方的声音能够被及时听取和回应,使协同互动更加顺畅高效。

(三)整合多方教育资源,丰富班级管理内容

对家庭、学校、社会中的教育资源进行系统梳理与整合,为班级管理注入丰富内容。深入挖掘家庭资源,鼓励有特长的家长走进课堂,开展特色讲座或实践课程,如邀请从事金融行业的家长讲解财经知识,有艺术特长的家长指导学生开展艺术活动等,让家长的优势资源转化为班级教育资源。加强与学校各部门的合作,整合学校的师资、场地、设备等资源,如联合体育教师开展班级体育竞赛,利用学校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小实验等,丰富班级的教育活动形式。主动对接社会资源,与社区文化站、科技馆、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例如,组织学生到社区文化站参与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到科技馆参观体验前沿科技成果,到企业了解行业发展动态。通过整合多方教育资源,拓展班级管理的内容与形式,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发展,同时让家庭和社会资源在班级管理中得到有效利用。

(四)建立动态评价体系,保障协同管理实效

构建涵盖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动态评价体系,对协同管理的过程与效果进行全面监测与评估。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包括各方参与度、沟通效率、资源利用效果、学生发展状况等方面。设计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如班主任自评、家长评议、社区反馈、学生互评等,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定期对协同管理工作进行评价,每月开展一次小型评估,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及时发现协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根据评价结果,对协同管理策略进行动态调整,对于参与度低的家庭,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其参与积极性;对于利用不充分的社会资源,重新规划合作方式以提升资源利用率。同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各方,让其了解自身在协同管理中的表现,明确改进方向。通过建立动态评价体系,为家校社协同管理提供有力的监督与保障,确保各项措施能够落到实处,持续提升班级管理效能。

三、结语

家校社协同是提升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效能的必然趋势,其核心在于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通过搭建协同网络、创新沟通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打破教育孤岛现象,让班级管理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推动教育生态的优化,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瞿梓萌 . 家校社协同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J]. 教育探索,2024(3):45-49.

[2] 邰俊辉 . 高中班级管理中家校沟通的策略研究 [J]. 基础教育研究,2024(5):32-36.

[3] 裴奕宁 . 社会资源融入学校教育的路径分析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2):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