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方法探究

作者

洪会

南安市柳城小学 福建省 362300

一、引言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技能进行整合,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模式。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单一学科的教学已难以满足这一需求。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能够打破学科界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教育实践层面,传统小学语文课堂往往聚焦于字词解析与文本解读,学生虽能掌握基础语言技能,但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时常常力不从心。例如,在学习古诗单元时,若仅从文学角度赏析诗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较为局限;而引入历史学科的时代背景分析、美术学科的诗意图创作、音乐学科的古诗吟唱等跨学科活动,能帮助学生从多维度理解诗歌内涵,培养审美鉴赏力与文化感知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契合新课标提出的 “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目标,更通过项目驱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形成信息整合、批判性思维等 21 世纪核心技能。

二、实施策略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需依托具体课文,构建连贯且具操作性的过程。从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到设计任务、整合成果再到完善评价,环环相扣,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搭建情境桥梁,激发探究欲望

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初始阶段,需结合课文内容搭建适宜的情境桥梁,让学生自然融入学习氛围,激发其探究兴趣。以《题临安邸》为例,可从诗句描绘的南宋都城临安的繁华与统治者的苟且偷安入手,创设 “探寻临安城的过去与现在” 的情境。首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感受诗中的情感基调,结合语文知识理解诗句含义,如 “山外青山楼外楼” 所描绘的临安城的景象,“暖风熏得游人醉” 中 “游人” 的指代意义。接着,引入历史学科知识,简要介绍南宋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明白诗人为何会发出 “直把杭州作汴州” 的感慨。同时,结合地理学科,展示临安(今杭州)的地理位置图,对比南宋时期与现代杭州的区域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地域的变迁。通过这样的情境搭建,将语文、历史、地理知识融合在一起,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对临安城的好奇,进而主动想要深入探究与课文相关的更多内容,为后续的项目学习奠定基础。

(二)设计联动任务,引导深度参与

基于前期搭建的情境,设计多学科联动的任务,引导学生深度参与项目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整合各学科知识与技能。以《己亥杂诗》为例,围绕 “龚自珍的忧国情怀与社会变革” 设计系列任务。在语文方面,让学生深入分析诗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所表达的情感和诗人的诉求,撰写一段赏析文字,锻炼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在政治学科视角下,结合诗句探讨当时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人才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简单理解社会制度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在美术学科上,让学生根据对诗歌的理解,绘制一幅体现诗歌意境的画作,将文字信息转化为视觉艺术。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需要将语文知识中的情感分析、政治学科中的社会认知以及美术学科中的审美表达相结合。例如,在撰写赏析文字时,需结合对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在绘画时,要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情感基调。通过这样的联动任务,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在实践中提升了跨学科运用知识的能力,实现了深度参与学习的过程。

(三)整合多元成果,促进认知升华

在学生完成各项联动任务后,对多元的学习成果进行整合,通过展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促进认知的升华。以《少年中国说(节选)》为例,学生在前期可能完成了诸多成果,如语文方面的朗诵视频、对重点语句的解读报告;历史方面关于中国近代发展历程的时间轴;音乐方面根据课文创作的诗歌朗诵配乐等。此时,组织一次 “少年中国” 主题成果展示会。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先播放自己的朗诵视频,结合解读报告阐述对 “少年强则国强” 的理解;再展示历史时间轴,讲述中国从落后到逐步强大的过程,将课文中对少年的期望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最后播放配乐朗诵,让大家在音乐的烘托下再次感受课文的激昂情感。在交流环节,学生相互点评,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提出看法,如从语文角度评价朗诵的情感表达,从历史角度补充时间轴中的关键事件。通过成果整合与交流,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而是形成了多维度、深层次的认知,深刻体会到少年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内涵。

(四)完善评价体系,助力持续发展

建立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的表现进行科学评价,既能总结学习成果,又能为后续学习提供方向,助力学生持续发展。以《草船借箭》为例,在项目学习结束后,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在语文学习方面,评价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复述能力、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如能否清晰讲述诸葛亮如何利用草船借箭,能否准确分析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周瑜的妒贤嫉能。在科学学科方面,评价学生对 “草船借箭” 中涉及的气象知识(如雾天的形成)、物理知识(如船的浮力)的理解和运用程度,看学生是否能解释诸葛亮为何选择在特定时间借箭。在合作能力方面,评价学生在小组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度、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如是否积极提出建议,能否与他人有效配合。通过这样的多元评价,不仅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后续的学习目标,促进其在跨学科学习中不断进步。

三、结语

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通过搭建情境、设计任务、整合成果、完善评价这四个连贯的过程,将语文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更能培养其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红 . 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模式研究 [J]. 教育探索,2024(3):45-49.

[2] 王军. 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中的实践应用 [J]. 教学月刊,2024(5):18-22.

[3] 张丽 . 跨学科整合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J]. 基础教育研究,2024(2):33-37.

本文系教育科学规划课题FJJkXX24-212《跨学科视角下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