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桂西北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融合路径探析

作者

袁燕华

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第一小学

前言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文化多元性日益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其传承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作为学生价值观形成和知识储备的关键时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作文教学具有深远意义。桂西北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作文教学的融合提供了独特条件。安阳镇第一小学作为该地区的代表性学校,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并取得一定成效。本文以该校为例,深入探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桂西北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融合路径,为相关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融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需求

当前桂西北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写作素材匮乏,导致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另一方面,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多以教师讲授写作技巧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思考和创作的过程,写作兴趣不高。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典故、诗词等,这些内容贴近生活、富有情感,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鲜活的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满足当前作文教学的需求。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它涵盖了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历史知识等多个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培养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例如,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学生可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升文学鉴赏能力,从而在作文中运用优美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优势

桂西北民族地区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如壮族的歌圩文化、瑶族的盘王节文化等。这些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将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融入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本民族文化,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能为学生的作文增添特色,提高作文的吸引力。

二、融合路径之内容挖掘

(一)经典诗词的引入

经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特点。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经典诗词,让他们感受诗词的魅力。例如,在学习描写自然景色的诗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诗词的写作手法,描写自己身边的自然景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诗词运用到作文中,为作文增添文采。

(二)历史故事的讲述

历史故事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历史故事,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在课堂上进行讲述。讲述完后,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所蕴含的道理,然后让学生以历史故事为素材进行写作。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故事,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民族文化的传承

桂西北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本地的民族文化资源,将其融入作文教学。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博物馆、参加民族节庆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回来后,让学生以民族文化的体验为主题进行写作,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和传承本民族文化,还能提高写作的针对性和真实性。

三、融合路径之方法创新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逼真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写作欲望。教师可以根据作文主题,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例如,在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有关传统节日的视频,展示节日的热闹场景和传统习俗,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节日中的经历和感受,进行写作。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的质量。

(二)小组合作法

小组合作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篇作文。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作文主题,让小组成员先进行讨论,确定作文的思路和框架,然后分工合作,收集素材、撰写初稿、进行修改等。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三)实践活动法

实践活动法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如书法比赛、诗词朗诵会、传统文化手抄报制作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然后将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写成作文。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同时也能提高作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四、融合路径之评价优化

(一)多元化评价主体

传统的作文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为了使评价更加客观、全面,可以采用多元化评价主体的方式。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自评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生互评能够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高评价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综合性评价内容

在评价作文时,不能仅仅关注作文的语言表达和结构布局,还要综合考虑作文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教师要评价学生在作文中是否运用了传统文化元素,是否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作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真挚、积极向上。通过综合性评价内容,引导学生注重作文的文化品质和情感价值。

(三)激励性评价语言

激励性评价语言能够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激发写作动力。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对于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要委婉地指出,并提出改进建议。例如,教师可以说“你的作文语言很优美,如果能再增加一些传统文化元素,会让作文更加精彩”。通过激励性评价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认可,从而提高写作积极性。

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桂西北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内容挖掘、方法创新和评价优化等融合路径,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作文教学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化素养,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安阳镇第一小学的实践探索为其他学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在融合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融合策略。相信在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在桂西北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参考文献

[1]侯俊杰.个性化视域下的小学作文及教学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 ),2019,(06):81-82.

[2] 杜永有 .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探析 [J]. 中华活页文选 ( 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5,(04):4-6.

本文系 2024 年都安瑶族自治县校本研修专项课题 (B 类 )“课题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daxb2024B02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