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影响及策略探究

作者

沈启芬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幼儿园 554102

引言

幼儿时期是人生重要发展阶段,其学习方式与成人截然不同,游戏作为幼儿最自然活动形式,近年来受到幼教领域广泛关注。课程游戏化理念从幼儿发展需求出发,将教育目标与游戏元素有机结合,创造富有吸引力学习情境。立足于现代幼教理论,探讨课程游戏化如何激发幼儿内在学习动机,分析有效实施路径并思考优化方向,希望能够为构建更符合幼儿身心特点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一、游戏化课程设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游戏化课程设计基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将教育目标巧妙融入游戏情境中,创设富有想象空间环境使幼儿在轻松愉悦氛围中自然获取知识技能。其核心在于尊重幼儿主体地位,激发内在学习动机。主题情境创设至关重要,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富有想象力故事背景,如探索自然主题中,将课堂变为小小探险家探险场景,让幼儿扮演角色进行任务探索。游戏规则设计应简明易懂且具挑战性,如数学学习中通过数字接力赛激发计数兴趣,规则简单但富含教育价值。材料投放需精心考量,选择多功能、开放性材料,让幼儿有更多操作探索机会如利用积木搭建社区模型,既锻炼精细动作又培养空间概念。

游戏化评价机制也不可或缺,采用即时反馈方式,如通过徽章、小星星等符号化奖励增强成就感,还需注意游戏节奏把控,设置适当起承转合,保持幼儿注意力持续性。教师还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设置难度梯度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需求,游戏化课程设计还需注重真实情境创造,避免过度形式化倾向,确保游戏本身具有教育意义而非单纯娱乐活动。通过这些精心设计元素,幼儿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投入学习过程,在玩中学、学中玩,自然而然产生持久学习兴趣,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游戏化实施策略,提升幼儿参与度

游戏化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需采取多元策略确保幼儿高质量参与,促进教育目标达成,教师角色转变是关键,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游戏引导者、支持者与观察者。引导时采用提问式而非命令式语言,如你觉得这座桥怎样才能更牢固而非这样搭桥是错误方式,激发幼儿思考。支持时根据幼儿需求适时提供帮助,既不包办代替也不放任自流,观察时敏锐捕捉幼儿兴趣变化与发展需求,及时调整活动方向,环境创设应富有吸引力且利于互动,如语言区设置故事接力棒,鼓励幼儿续编故事数学区提供计量工具支持自主探索。时间安排需弹性化,打破传统固定作息模式,根据幼儿投入状态适当延长或缩短活动时间,尊重幼儿自主探索节奏。多感官体验策略能有效提升参与度,如认识植物时不仅观察外形还可闻香气、触摸质地,甚至尝试可食用部分形成立体认知,问题情境创设能激发探究欲望,如雨水去哪里了引发对水循环探索。

同伴互动机制构建亦为实施游戏化课程重要一环,通过精心设计小组任务促进幼儿间交流合作。比如城市建设师主题活动中,幼儿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社区模型搭建,有负责道路规划者,有负责建筑设计者,有负责绿化布置者,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在合作中学习协商、表达与倾听技能。游戏化评价方式对维持幼儿参与热情具有重要作用,可采用即时反馈机制,如通过图形化进度展示、趣味性称号获取等方式,让幼儿直观感受自身成长。物理空间布局应考虑活动流动性与互动性,避免固定座位限制,代之以区域划分与功能界定使幼儿能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活动区域。区角转换设计能够保持新鲜感,如将美工区根据主题定期调整为海底画室或森林工作坊,引发持续探索欲望,师幼互动质量尤为关键,教师应放低姿态真诚平等对待幼儿想法,善于发现并赞赏其闪光点,在轻松愉悦氛围中引导深入思考。教学节奏把控需根据幼儿反应灵活调整,既要给予充分探索时间又要在兴趣减退前适时引入新元素,保持最佳参与状态。通过这些精心设计实施策略,能够显著提升幼儿课程参与度使其主动投入学习过程中,实现寓教于乐。

三、游戏化课程优化,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教师应从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如采用成长档案袋记录幼儿参与游戏过程中关键表现,通过照片、作品、教师观察记录等方式全面呈现发展轨迹,避免单一评价标准限制幼儿创造性表达。家园协同是优化关键,教师应定期与家长沟通游戏化理念,引导家长在家中延续相关活动,如探索昆虫主题后,鼓励家长带孩子去公园观察真实昆虫,拓展学习场域。资源整合也不可忽视,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游戏内容,如邀请社区工作者走进幼儿园分享职业知识或组织参观消防站、面包房等场所增加真实体验。

注重游戏深度开发,避免流于形式,如小小超市主题不仅停留于角色扮演层面,还可引入简单经济概念,设计购物预算活动,潜移默化培养数学思维与生活能力。针对特殊需求幼儿游戏化课程还需进行个性化调适,如为注意力不集中幼儿设计更多动态游戏,为内向幼儿创造小组互动机会。教师专业发展也是优化重点,应通过案例研讨、同伴互助等形式提升游戏支持能力,技术支持同样重要,适当引入数字化工具丰富游戏形式,如使用平板电脑记录植物生长过程,增强观察能力。理论指导实践也不可或缺,应及时关注国内外前沿探究成果,将先进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策略。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

通过探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设计、实施与优化路径,揭示了游戏化课程对幼儿学习兴趣激发重要作用,精心设计游戏情境、规则与材料是激发幼儿内在学习动机基础,教师角色转变、环境创设与时间弹性安排是提升参与度关键,而评价机制革新、家园协同与资源整合则是课程优化核心。课程游戏化不仅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更能促进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维度能力协调发展。未来可进一步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游戏化课程实施效果差异,为构建更具包容性幼儿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丽萍 . 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3,(27):174-176.

[2] 索 玛 . 幼 儿 园 课 程 游 戏 化 的 推 进 策 略 [J]. 天 津 教育 ,2023,(26):94-96.

[3] 王文文 , 徐娟 .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J]. 山西教育 ( 幼教 ),2023,(0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