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素养培养路径探索

作者

孙小娟

丘北县第一中学校 云南省 文山州 663200

引言

新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含七选五、完形填空)与写作(含读后续写、概要写作)分值占比达 65% ,且命题材料呈现“真实化、学术化、跨文化”三大特征。新课标Ⅰ卷阅读 D 篇选取《自然》期刊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论文,要求学生分析研究方法并评价结论;读后续写题则以“校园农场劳动冲突”为情境,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转变对阅读教学提出全新挑战:教师需从“语言知识点讲解者”转型为“阅读策略引导者”,学生需从“被动答题者”升级为“主动意义建构者”。然而,当前阅读教学仍存在三大痛点:一是教材语篇与高考命题材料的认知鸿沟;二是碎片化训练与系统化思维发展的矛盾;三是文化输入与文化输出的失衡。本文基于教学实践,探索符合新高考要求的阅读素养培养路径。

一、主题语境重构:从“文本解码”到“意义建构”

新课标提出的“主题语境”是语篇教学的核心抓手。王蔷教授指出,主题语境能为学生提供“认知框架”,帮助其将零散的语言知识整合为结构化认知。例如,人教版必修三 Unit 2“Morals andVirtues”单元,若仅围绕词汇表讲解“integrity”“altruism”等抽象概念,学生难以形成深层理解;但若以“林巧稚拒赴美国”的真实历史事件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同时期知识分子的不同选择,学生能更直观地把握“道德抉择”的复杂性。

在重点中学的“名著阅读计划”中,教师将《老人与海》与必修五 Unit 3“Life in the Future”结合,设计“人类与自然关系”主题探究。学生需完成三项任务:1)绘制圣地亚哥与鲨鱼搏斗的思维导图,标注动作链与心理变化;2)对比小说结尾与单元阅读文本中“未来海洋生态”的预测,撰写 300 字评论;3)以小组为单位改编结局,要求体现“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主题。该设计将语言学习嵌入真实问题解决过程,2024 年该校学生读后续写平均分较前一年提升2.3 分。

创新点:突破传统“导入 - 阅读 - 练习”模式,通过“文本互文性”构建认知网络。如将《双城记》开篇名句与必修一 Unit 5“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中语言多样性议题结合,引导学生讨论“革命与人性”的永恒主题,既深化文本理解,又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思维可视化:从“隐性过程”到“显性策略”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视觉表征能将工作记忆容量提升 40% 。在阅读教学,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工具可帮助学生梳理语篇结构,而“六顶思考帽”“SWOT 分析”等模型则能训练批判性思维。例如,分析议论文时,学生可用蓝色标注论点,红色标注论据,绿色标注反驳观点,形成立体化的论证分析图。

在中学引入“阅读策略工具箱”,包含 12 种可视化模板。在教授必修二 Unit 4“History and Traditions”时,教师要求学生用“鱼骨图”分析大英博物馆文物流失的原因:主干为“殖民掠夺”,分支包括“军事占领”“文化偏见”“法律漏洞”等子因素,每个分支附上文本证据。随后,学生分组扮演“英国议员”“中国学者”“国际律师”,基于鱼骨图展开辩论。这种“分析 - 表征 - 应用”的三阶训练,使该校学生在 2024 年高考中,阅读理解“推理判断”题正确率提高18% 。

创新点:开发“动态可视化”工具。如用“时间轴”呈现《简·爱》中主人公的成长轨迹,标注关键事件对性格的影响;用“情绪曲线图”分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情感变化,标注语言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对应关系。这些工具将文学鉴赏转化为可操作的分析流程,降低理解难度。

三、跨学科整合:从“语言训练”到“素养培育”

新课标强调“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跨学科阅读能拓宽学生认知边界,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分析必修三 Unit 1“Festivals and Customs”时,若结合地理学科的气候分区知识,学生能更深入理解“那达慕大会”选择夏季举办的原因;若引入历史学科的“文化交融”理论,则能解释“端午节”在朝鲜、越南的变异形式。

中学开展“STEM ⋅+ 英 语 ” 项 目, 在 必 修 四 Unit 5“ThemeParks”教学中,学生需完成三项任务:1)用数学建模计算迪士尼乐园排队时间与游客满意度的关系;2)设计“环保主题公园”方案,撰写英文可行性报告;3)制作 3D 模型并录制英文解说视频。该项目融合地理、数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2024 年该校学生在高考“应用文写作”中, 92% 的学生能准确使用专业术语(如“capacity”“throughput”),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 27 个百分点。

创新点:创建“真实问题解决”场景。如结合必修一 Unit 2“Travelling Around”开展“城市旅游推广”项目,学生需:1)调研本地旅游资源(地理);2)分析游客需求(心理学);3)制定营销策略(经济学);4)撰写英文宣传稿(英语)。这种跨学科实践打破学科壁垒,培养“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结束语

新高考改革对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教师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素养培育者”,通过主题语境重构、思维可视化、跨学科整合三大路径,构建“语言 - 思维 - 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当阅读教学从“解题训练”转向“素养培育”,学生不仅能应对高考挑战,更能获得终身受益的批判性思维、跨文化交际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阅读素养评价中的应用,以及学校在阅读资源均衡配置方面的创新方案。

参考文献

[1] 万丽 .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究 [J]. 科研成果与传播 , 2024(7):126-129.

[2] 吴金莲 , 闫雨薇 .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究 [J]. 教育进展 , 2024,14(2):1231-1237.DOI:10.12677/AE.2024.142189.

[3] 王昀岚 .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J]. 考试周刊 , 2023(4):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