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劳动教育项目化实施路径研究
成美贞
延吉市第三中学 133000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课程改革的重要形成局部,正在由辅助性教育向基础性课程转变,在初中阶段展开系统性的劳动操作,可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意识,有益于其综合素养的提升和人格的塑造,特别是在劳动周的大背景下,怎样借助项目化学习方式来整合课程资源,改良组织形式并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这是当前学校推动劳动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课题,文章以七年级学生为对象,把秋季农作物全程的操作当作核心任务,经由对项目化执行途径的细致探究,为初中劳动教育给予案例支撑和策略参考。
1. 秋季农作物劳动教育项目化实施的价值取向
1.1 贴近生活实际可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把劳作教育融入实际的农业生产场景当中,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农作物耕种的整个过程里面,这样就可以冲破课堂和生活之间的隔阂,唤醒学生对于自然,劳作和生活的真实感受。在执行项目的时候,七年级的学生不但要留意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而且还要担负起耕种,养护,收割等各个阶段的任务,从而激发对土地和食物的敬重与喜爱之情,逐步养成珍惜劳作成果的自觉意识,充满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减轻了劳作教学的抽象感,使得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去“学”,又在“学”的过程中去“思”,增添了课程的亲切感和实用性。
1.2 过程导向推动劳动技能与思维品质协同提升
经由项目化路径来推动劳作教育,要让劳作过程变成知识生成以及能力优化的载体,拿萝卜,白菜这类秋季作物的耕种来说,从播种,观察开始,再到管理,收获为止,每一步骤都须要学生去做信息分析,执行任务分配并解决问题,在劳作应用过程当中,学生不但学会了基本的农业知识与技能,而且渐渐形成了计划,反思以及协作的意识,这样一种全过程指向的劳作学习,既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于劳作价值和集体合作的理性认识,从而达成了技能与素养兼顾的教育目的。
1.3 项目组织促进教师课程建构能力提升
劳动教育项目的组织既给学生带来挑战,又促使教师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发生变革,教师要依照项目目标来整合课程并设计任务,综合考虑时间调配,工具筹备以及安全管理等事宜。在项目开展期间,教师经由观察,引导和反馈,渐渐创建起劳动课程的结构逻辑及其评价体系,这样一种从课程参与者到课程设计者的角色转换,会不断提升教师从事劳动教育教学的能力,进而为学校形成富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应用基础。
2. 秋季农作物劳动教育项目实施策略与案例研究
2.1 前期规划与课程整合奠定项目实施基础
劳动周前期时,教师要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明晰项目目标及其内容重点,然后统筹校内外的各类资源,规划出科学可行的执行方案。就拿秋季蔬菜栽培来说,该项目需围绕萝卜,青菜,油麦菜这些常见农作物展开,并把认知准备,手动操作一直到成果显示这一系列环节加以系统规划,在课程整合上,可以融入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比如讲述植物生长所需条件,土壤构造以及耕种地区的地理特性之类的内容,从而让劳作项目具备知识性,也保证学科之间的连贯,在劳作之前,安排学生去参观校园农场或者本地的农业示范基地,这样有益于激发其学习热情,还能让事先了解劳作场所。
2.2 任务分解与分组协作增强实践效率及责任感
项目推进阶段需把劳动任务合理分解,经由分组协作来完成具体操作,各个小组负责一个种植单元,其任务包含土地整理,种子选取,播种标记,定期除草,灌溉记录这些环节。小组内部执行轮岗制,这样可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到全过程劳动当中,进而锻炼各种劳动能力,为加强协作意识,每组设组长和记录员各一名,分别承担统筹管理工作及成果记录工作,借助设置阶段性目标,比如“完成首次播种”“制订三天一次的灌溉计划”等,可以让学生树立清晰的时间意识并具备过程把控能力。
2.3 过程记录与成果展示提升学生成就感
在项目推进期间,要关注劳作过程的记录及其成果的表现,经由可视化手段来优化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每个小组都要创作“劳作成长日志”,将农作物生长情形,劳作体会以及照片资料收录其中,为后续表现储备素材,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观察植物变化之时,利用图表来体现高度增长,叶片数量等指标,以此发展数据整理和表达能力,到了项目后期举办“秋收成果表现会”,各个小组把自己的栽培成果表现出来,讲述栽培方法以及劳作的收获,再邀请家长,其他年级的师生前来参加评议。
2.4 反思总结与课程延伸促进项目育人价值回归
项目结束之后,要及时进行反思总结,这对于保证劳动教育取得实际效果非常关键,教师需引导学生撰写个人反思报告,报告内容涵盖对劳动过程的认知,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办法,个人成长的体会等等。经由主题班会,小组座谈等形式,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并由教师作出点评,以此加深学生内心对劳动价值的认同,就课程拓展而言,可以引导学生把农作物拿来进一步加工,做泡菜,开展农产品手工包装活动,从而拓展劳动价值链条。
3. 结束语
以秋季农作物全流程应用为核心的劳作项目,为初中七年级的劳作教育显示了兼具实用性,教育性和革新性的路径范例,经由课程预先规划,任务分工执行,过程记录管理和成果拓展表现,达成了劳作教育从“任务达成”向“育人育心”的转变,这种项目化执行既拓宽了劳作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又优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后应不断完善劳作教育课程体系,深入项目化组织形式,为学生搭建更富成长价值的劳作学习平台,从而切实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军霞 . 项目化学习在初中劳动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J]. 教育实践与研究 , 2022(3): 48–51.
[2] 杨丽 . 初中劳动教育的项目化教学路径研究 [J]. 中学教育 ,2023 (7): 23–26.
[3] 陈鹏飞 . 劳动教育课程化实践路径与课程资源整合研究 [J].中国教育学刊 , 2021(12): 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