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体育教学中团队意识培养的创新路径探究

作者

李晓芳

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当今社会,团队合作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更要注重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有助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更好地发挥个人能力,同时也为他们今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团队协作奠定基础。然而,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在团队意识培养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探索创新的路径来改进。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初中体育教学中团队意识培养的创新策略和方法,通过创新路径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团队意识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一)方法传统单一

很多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式仍然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缺乏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较少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竞赛、团队游戏等。即使有小组活动,也缺乏对团队意识培养的针对性设计,导致学生在活动中更多关注个人表现,而非团队整体利益。

(二)缺乏情境创设

体育教学中很少创设与实际生活或团队合作相关的情境。学生难以将在体育课堂上学到的团队合作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其他情境中。例如,在接力跑教学中,只是让学生进行接力跑练习,没有创设如“紧急救援接力” 等富有情境性的任务,学生就无法深刻理解团队合作在应对紧急情况中的价值。

情境创设的缺失也使得教学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团队活动,进而影响团队意识的培养。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初中体育教学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学生的个人体育技能和体能测试方面,对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比重较低。例如,在期末体育成绩评定中,学生的个人长跑、跳远成绩占比较大,而在团队项目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很少被纳入评价范围。

评价方式单一,缺乏过程性评价。教师往往只关注团队比赛的最终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在团队活动过程中的努力、进步以及团队协作的发展过程。这样不利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意识的培养。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团队意识培养的创新路径

(一)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1. 小组竞赛法

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技能水平和性格特点进行合理分组。例如在排球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组织小组比赛。在比赛前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制定战术,明确每个成员的角色和任务,如主攻手、二传手、防守队员等。

在比赛过程中,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及时调整战术让学生在竞赛中不断提高团队意识。

2. 团队游戏教学法

设计富有创意和挑战性的团队游戏,如 “齐眉棍”。让学生们站成一排,用手指共同托起一根棍子,使其保持水平且与每个人的眉毛齐平。这个游戏要求学生们必须保持高度的团队协作,任何一个人的动作不协调都会影响整个团队的表现。

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协商,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游戏难度级别,逐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情境创设与模拟

1. 创设生活情境

在教学中引入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如”火灾逃生接力”。将学生分成小组,模拟火灾现场,每个小组的成员依次完成 “逃生” 任务,如穿越障碍、传递 “救援物资” 等。通过这种情境创设,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在应对紧急情况中的重要性。

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创设情境,如 “环保卫士接力赛”。每个小组的学生需要在接力过程中完成与环保相关的任务,如垃圾分类、种植小树苗等。

2. 模拟职业情境

模拟一些职业场景中的团队合作,如 “体育赛事运营团队”。在这个情境中,一部分学生扮演赛事组织者,负责赛事的策划、宣传等工作;一部分学生扮演运动员,参加比赛;还有一部分学生扮演裁判员、后勤人员等。通过模拟这种复杂的职业情境,让学生了解不同角色在团队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优化评价体系

1. 增加团队意识评价比重

在体育成绩评定中,将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纳入评价范围,设置专门的团队项目评价指标。例如,在团队项目中,评价学生的团队角色履行情况、团队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根据不同的团队项目特点,制定具体的评价细则。如在篮球团队项目中,对学生的传球配合、防守补位、战术执行等方面进行详细评价。

2.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采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团队活动中的表现发展过程。结合终结性评价,如在团队项目比赛结束后,对学生的团队整体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方式的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创新路径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教师培训

1. 加强体育教师团队意识培养的专业培训,使教师了解团队意识的内涵、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创新的培养路径。

2. 培训教师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情境创设技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方法研讨会、情境创设工作坊等培训活动。

(二)教学资源支持

1. 学校应为体育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支持。例如,为开展团队游戏和情境模拟活动,学校应配备相应的道具和器材。

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如多媒体设备、体育教学软件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三)家校合作

1. 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体育教学中团队意识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团队意识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

2.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体育活动,如亲子运动会、家庭团队挑战赛等。通过家校合作,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团队意识培养环境。

五、结论

初中体育教学中团队意识培养的创新路径对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境创设与模拟以及评价体系的优化等创新路径,并在教师培训、教学资源支持和家校合作等保障措施下,能够有效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中团队意识培养的效果。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更加精准地实施这些创新路径,以不断完善初中体育教学中团队意识培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