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阳光体育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

作者

张帮强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第三小学 726000

引言

阳光体育运动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重要载体,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如火如荼,学校体育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策略,对于推进相关体育教学、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选择,小学体育教学的项目确定

阳光体育运动内容选择需立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科学性、趣味性、多样性原则。体育项目设置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爱好、运动基础,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体育项目选择需丰富多元,涵盖田径、球类、武术以及体操等类别,满足学生不同需求激发学生运动热情。项目难易程度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螺旋上升规律,既要挑战学生又要适合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运动能力。阳光体育运动内容选择还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顺应教育改革趋势。教师应当传承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毽球、龙舟等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教师还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做法,引入新兴体育运动,如定向越野、攀岩等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还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加强体质健康检测针对学生特点开展矫正训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阳光体育运动内容选择需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在继承传统优势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切实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小学体育教学项目确定需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立足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主线,构建具有小学特色课程体系。教师要全面梳理国家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方案明确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任务,厘清课程设置思路。深入分析本校学生实际情况,了解学生体育学习需求,诊断体育教学突出问题,找准项目设置着力点,广泛听取校内外专家意见建议,借鉴兄弟学校成功经验,开展教学研讨凝聚项目设置共识。要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周密组织教学实施扎实推进项目教学。

小学体育教学项目确定需在国家课标指引下,立足学校实际把握学生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方参与、科学论证形成符合自身特色、切合学生需求课程方案,为学生打好运动基础、培养运动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只有科学设置体育教学项目才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保证体育锻炼实效,真正将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

二、阳光体育运动方式创新,小学体育教学形式改进

小学体育教学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重复练习为主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乏味,学生参与度不高运动效果不佳。为有效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如开展分组教学、情境教学、游戏化教学等,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师还应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移动终端、网络平台等开发体育教学资源,创设体育学习情境增强体育课堂吸引力。体育教学还应突破时空限制,拓展课堂外延,广泛开展各类课外体育活动,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形式多样、趣味性强课外体育活动,如班级体育角、运动社团、体育节等为学生提供更多运动机会,促进学生养成经常锻炼习惯。学校还可积极开展与其他学校交流活动,组队参加区域性、全国性体育赛事,搭建展示平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在竞争对抗中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小学体育运动方式创新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相长,在丰富形式内容同时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教学实效性。

小学体育教学形式改进需要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体育教学合力。学校应成立以校长为首体育教学领导小组,加强对体育工作统筹规划、组织实施、督导检查,将体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蓝图,完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大场地器材投入为体育教学创造良好条件。教师应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业务能力,在教学中大胆探索创新,争做体育教学先行者。学校还应加强家校社协同联动,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亲子活动引导家长正确认识体育价值,支持孩子体育锻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运动习惯。

小学体育教学形式改进需要在体育教学内容、方式、环境以及评价等方面系统设计,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坚持体育教学校本化、生活化方向切实提高小学生运动积极性,保证体育锻炼时间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推动学校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打下坚实基础。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阳光体育运动的环境营造,小学体育教学的氛围构建

学校应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将阳光体育运动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场地器材设施为体育教学提供物质保障。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家校应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长应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支持孩子参与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生活方式。社会各界应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弘扬体育精神,形成全民健身共识。构建良好体育教学氛围需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为学生营造浓厚体育氛围,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结论

阳光体育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需要在内容选择上遵循科学性、趣味性、多样性原则,在方式创新上突破传统桎梏、与时俱进。体育项目设置应立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兼顾学生兴趣需求涵盖多种类型,难易程度适中,在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同时积极吸收现代体育元素,切实提高学生运动积极性。体育教学形式改进应创新组织方式,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外延伸加强校本化、生活化,构建多元立体体育活动网络,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机会引导学生养成自觉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 杨镇宇 . 在小学大课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 [J]. 求知导刊 ,2025,(07):143-145.

[2] 廖燕烨 . 阳光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策略[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 专题研讨 . 尤溪县溪尾中心小学 ;,20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