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理念在初中体育教学实施路径
王亚春
西安市阎良区六三〇中学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阶段,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促进学生之间的社会交往,还能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因此,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响应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针对新时代学生体能素质下降、运动兴趣不足的问题,积极探索科学的体育教学改革策略。教师应结合学生个体体能素质发展需求的研究,探索构建创新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建立家校协同共育的体育运动机制,有效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意识,让学生尽享体育运动的乐趣。
一、深研阳光体育内涵,关注学生个体发展
教师应当深入学习阳光体育教育理念,关注班级学生的体能素质成长,以学生全方位发展为目标,打造形式多样化的体育运动活动,适配不同学生的体能爱好,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活动,从而逐步增强学生的体魄,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还需要高度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发展,注重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引入体育游戏、集体项目、个性化活动,持续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意愿,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自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例如,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差异,采用分层化的体育运动教学策略,设计个性化的体育运动任务。针对体能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入短距离慢跑、简化器械动作,如单杠低杠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负荷强度;针对体能素质优异的学生,教师应当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体育运动任务,如耐力跑技巧强化训练,优化跨越式跳高的起跳技巧,不仅确保不同体能素质水平的学生每天都能获得充足的运动时间,还让运动成为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创新体育运动内容,增强学生参与兴趣
教师应设计项目多样化的体育运动,引入形式多样的田径跑跳运动,创设丰富的情景游戏。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障碍接力赛、综合跨栏冲刺、定向越野等,让学生在耐力跑动中得到心肺耐力与身体协调性锻炼,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地图识别技巧,为学生未来的中考体育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开始逐步受到人们喜欢,如轮滑、射箭、攀岩等。初中体育教师应结合学校教育资源,以及当地的周边自然环境,引入具有趣味性与挑战性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有效抓住青少年求新心理。例如教师可以引入兼具娱乐性与休闲性的时尚运动类项目,如轮滑、滑板等,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学习轮滑的直线滑行技术,利用多次反复的练习活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单脚支撑滑行中重心移动等技巧。然后教师组织轮滑的综合练习与游戏活动,让学生掌握变速滑行、抢位滑行等技巧,形成趣味性的体育运动游戏环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新兴体育运动的热爱,还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精神。
三、构建多元运动环境,促进家校协同锻炼
现阶段初中生普遍存在五天校内持续锻炼,两天居家零运动的体育困局。因此教师需要积极打造家校协同的体育锻炼机制,严格执行“三操两活动”的基础制度,并充分利用大课间开展集体操的体育运动,并避免其他学科教师挤占体育课时,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运动时间。同时体育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打造多样化的体育运动环境。例如,学校可以积极利用周边的水资源环境,开展创新型的体育运动,组织学生学习水上运动项目,如蛙泳、自由泳、蝶泳等,让学生掌握完整的游泳动作技术,了解其基本原理,并利用长距离的游泳运动,提高学生的心肺耐力与肌肉耐力。同时,初中体育教师还应利用家长微信群、以及会议等渠道向家长科普阳光体育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认识规律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时的专注度。然后教师应建立家校协同的体育锻炼机制,设计常态化的周末体育运动任务,由家长监督学生完成日常的体育锻炼,并通过视频录制、智能穿戴设备,提高学生参与家庭锻炼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教师需要深入研究阳光体育教育理念,以激发初中生的运动兴趣为目标,引入优质的体育教育资源,提供丰富的体育运动可选项目,构建开放、多元的体育运动环境,引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同时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情况,设计个性化的体育运动方案,让学生在家校协同教育下,逐步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推动初中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小燕 . 阳光体育背景下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路径 [J]. 今天,2023(16):229-230.
[2] 杨洪 . 阳光体育大课间助力 " 双减 " 强体魄 [J]. 体育教学 ,2023,43(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