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廖金福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366300
一、引言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主动规划、自我调控、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领域,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求。当前,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愈发抽象复杂,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研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策略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系统性的设计与引导,逐步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以下从四个相互关联的过程展开具体阐述。
(一)搭建阶梯式认知支架,引导自主入门
在学生接触新的数学知识时,由于认知基础存在差异,直接面对抽象的概念和定理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可通过搭建阶梯式认知支架,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知识连接,降低自主学习的门槛。首先,从学生已掌握的相关知识入手,设计基础性问题作为第一级支架。例如,在引入函数单调性概念前,让学生回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通过绘制简单函数图像,观察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的规律。接着,设计过渡性问题作为第二级支架,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向抽象概念过渡。如提出 “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函数图像上升或下降的趋势”,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再结合教材中的定义进行对比修正。最后,设置拓展性问题作为第三级支架,鼓励学生运用初步理解的概念解决简单问题,如让学生自主判断几个具体函数的单调性,并说明理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支架的难度和数量,当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概念时,逐步撤去支架,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和分析。
(二)设计开放性探究任务,推动自主深入
当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后,需要通过开放性探究任务激发其深入探究的欲望,推动自主学习向纵深发展。教师在设计探究任务时,应保证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探究空间,不局限于单一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学习数列知识时,可设计 “校园花坛设计中的数列应用” 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花坛的形状、面积等要求,自主选择合适的数列模型进行设计,并计算相关数据。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不直接给出具体的解题步骤,而是提供必要的工具和资源支持,如相关的测量工具、数列公式手册等。同时,引导学生明确任务目标,制定探究计划,分工合作完成数据收集、模型建立、计算验证等环节。在小组讨论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思路,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分析和解决。教师则在一旁进行观察,适时给予点拨,如当学生在选择数列模型时遇到困难,可提示他们结合数列的性质和花坛设计的实际需求进行考虑。通过这样的开放性任务,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提
升自主探究能力。
(三)构建多元化反馈机制,促进自主反思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及时的反馈有助于他们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改进,因此构建多元化反馈机制至关重要。首先,建立学生自我反馈渠道,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可设计学习日志表格,让学生每天记录自主学习的内容、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学习心得,定期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其次,搭建同伴互评平台,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互评活动。在完成探究任务后,各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从任务完成度、思路创新性、合作协调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再者,教师需提供精准的针对性反馈,在批改作业、查看学习日志和参与小组讨论时,针对学生在知识理解、方法运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如指出某学生在证明函数奇偶性时忽略了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这一前提条件,并引导其重新检查解题过程。通过多元化的反馈,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不断提升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四)优化协同性学习环境,保障自主延续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营造协同性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互动与支持中保持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从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进行优化。在物理环境方面,合理布置教室空间,设置自主学习角,摆放数学相关的书籍、期刊和模型,为学生提供便捷的自主学习资源。在心理环境方面,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观点,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出现错误也不轻易否定,而是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同时,组织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建模小组、数学专题讲座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此外,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支持,形成家校协同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
三、结语
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系统且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逐步引导。通过搭建认知支架帮助学生入门,设计探究任务推动深入,构建反馈机制促进反思,优化学习环境保障延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助力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与技巧。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更能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真正实现教育培养人的本质目标。
参考文献
[1] 廖启宏 . 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引导策略研究 [J]. 数学教育学报,2024(3):45-49.
[2] 陈敏怡 . 基于认知发展的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构建 [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4(5):18-22.
[3]黄志远.协同学习环境下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 [J].基础教育研究,2024(2):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