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分层设计

作者

齐文红

榆树市第二实验小学校 吉林 榆树 130400

引言

双减理论的提出使得教育领域发生了变革,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顺应双减要求,认识到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秉持减负增效的原则,科学设计语文作业,围绕大单元目标将知识有机整合,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和热情,促使学生语文思维与学科素养不断提高。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单元分层作业提出的要求

双减政策深化落实下,对小学语文课堂提出了更高要求,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顺应双减理念,实现作业设计减负增效,在作业数量上进行精简,避免一味地向学生布置重复、机械的练习,促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与此同时,作业设计需要紧扣大单元目标,结合学生学情展开划分,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热情。可以说,只有遵循双减理念,才可以提升作业设计有效性,实现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能力的目标。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分层设计措施(一)基于单元核心目标与学情分析,创设动态分层框

在双减政策深化落实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单元核心目标,为学生构建出具有动态性特征的分层框架。著名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 要着眼于学生们的潜在发展水平,而不能一味地停留在现有水平。”因此教师需要精准把 大单 元核 并经 的学情研究,掌握每一名学生在相关能力维度上的现有水平、潜在能力和学习 爱好 基于数据和分析的动态化分层模式,可以保障语文作业的设计具有挑战性与趣味性,还不会超出学生们的能力范围,促进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大程度的进步。

例如,在讲解小学语文部编版三下四单元时,本单元主题为“观察与发现”,通过备课研究,教师可以将单元核心目标设定为“培育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初步探究精神”。在目标制定完毕后,教师可以借助单元前测的方式,掌握学生对观察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观察兴趣。通过测试,教师发现班级中一部分学生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连续观察并记录,而其他学生则停留在玩耍、试一试的阶段。根据这一测验成果,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成为两个层次,分别为基础层和发展层。在布置作业时,对基础层学生下发“观察一种植物的成长过程,每天记录一次,并用一段话描述变化”这一任务;发展层作业则为“观察一种动物,连续记录一个星期,试着分析其行为模式,并书写简单观察报告”。通过这种分层作业设计方法,不但保障了所有学生都可以在原本基础上有所提高,还为学生提供了新颖的学习模式,符合双减政策所提出的减负增效要求,对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基于单元核心内容与作业类型,创设多元作业超市

双减政策的核心奥义就是减轻学生负担,增加学习效能。纵观实际情况可以发现,传统小学语文作业暴露出了机械化、单一性的缺陷,严重降低了学生们的学习动力。为了改善这一情况,语文教师就需要打破纸笔书写的单调维度,为学生设计多元化、可选择的作业形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爱好,选择口语交际、实践探究等多种类型的作业,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和学习动力[2]。简而言之,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出“作业超市”,让学生发挥出自主能动性,在“作业超市”中自行“选购”,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探索的热情,也让学生在完成

语文作业时感到快乐与自信。

例如,在讲解小学语文部编版五下三元“民间故事”时,教师即可结合“创造性复述故事,体会民间故事特点”这一单元目标,为学生设计以下分层、可选择的任务超市:

基础层(侧重识记,基础理解):(1)为《猎人海力布》中的海力布得宝石或者《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制简单图文卡片。(2)选择故事中你喜欢的角色,朗读其对话,并写一写为什么喜欢这一角色。

发展层(偏重理解,基础转化):(1)自选课文,以文章中配角的视角,口头或者书面简述故事。(2)利用思维导图或者简易地图的形式,理顺故事脉络和重要转折点。

拓展层(重视创造,深度思考):(1)自主组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故事精彩片段,将其改编成为课本剧并进行表演。(2)为本单元中你最喜欢的文章设计海报,要求图文并茂,并精炼出你认为吸引人的关键点。

学生们需要在教师的指引下,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能力水平,在每一层级中至少完成一项任务。这种多元化的语文作业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阔的空间,也帮助学生延展了思维视野,让学生乐于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徜徉,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三)基于单元核心要素与学习方向,进行反馈评价分层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分层设计是否合理高效, 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评价反馈机制给出的结果。为了更好地提升作业设计效能,教师就需要发挥出 价的邹 助多元评价检验分层效果,激发学生内驱力量。传统的评价方法过于单一 ,无法精确反馈学生在分 步。因此教师需要打造包含过程评价、表现评价的多元系统,以此来精准捕捉学生在各 层级 成长和 进步趋势。这种评价不但重视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完成分层作业时的投入、策略应用和思维发展。在客观公正的评价下,学生也会感到被认可、被看到,从而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

例如,在讲解小学语文部编版二上“识字与写字”单元时,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完分层作业以后,即可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于基础层学生,教师可以圈出学生书写进步的笔画或者汉字,并在旁写上“这个字写得更加工整了,表扬你。”等话语;对发展层学生,除了评价其书写,还需要关注学生的用词是否精准、句子是否通顺;对于拓展层学生,教师可以侧重于故事创意和生字应用,组织小规模分享会,让学生们之间相互评价、相互赏析,教师最后进行总结点评。在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也会不断成长进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措施进行了阐述,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建议,也为教育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盛泽明.作业显效减负增效——浅析“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设计策略[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11(19):72-74.

[2]李杰.乘“双减”之风让语文作业“创新”更“走心”——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11(17):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