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下建筑监理管理职责优化与协同机制研究
肖庆华
湖北建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430000
引言
我国建筑业正处于深度转型期,工程项目管理趋向全过程一体化。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以全生命周期视角整合多专业服务,为业主创造价值增值。 色发生根本性转变,除履行施工阶段的常规监理职责外,还需深度参与 技术咨询。监理与业主、设计、施工等多方的高效协同及信息共享成 剖析监理在适应新模式过程中面临的职责前移、细化与优化需求, 通过分析现实问题与典型案例,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旨在为行业转型和项目高效交付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推动建筑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一、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与建筑监理管理职责演变
全过程工程咨询(Project Management Consultancy, PMC)是集成化、综合性、系统化的工程管理服务新业态,强调“一个团队、一个合同、一个目标”,贯穿项目策划、决策、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运维等各阶段。与之对应,建筑监理的职责边界逐步由“施工阶段被动监督”向“全生命周期主动管理与技术咨询”拓展。
首先,职责范围前移至项目前期。监理需参与项目决策、可行性论证、投资估算、设计招标、方案比选等环节,为业主把控风险、优选方案、控制成本提供决策支持。
其次,职责内容深化。全过程咨询强调管理深度和技术集成,要求监理不仅要做好施工阶段的质量、安全、进度、投资、合同等基本管理,更要服务于项目全周期的风险管理、信息管理、可持续发展管理、运维交付等新型需求。
再次,服务方式多元。监理在全过程咨询中往往与设计、造价、招采、BIM 等多专业协同,实现项目目标的系统优化。监理机构需提升综合咨询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积极转型为“全过程工程管理师”或“集成咨询师”,打破原有分工壁垒。
随着行业标准、政策法规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建筑监理在全过程咨询下的管理职责正向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和一体化方向演化,驱动行业服务模式全面升级。
二、建筑监理管理职责优化路径探析
在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下,监理管理职责的优化应从服务内容、管理流程、技术手段和组织保障等多方面发力。一是职责清单化和流程标准化。需结合项目全周期,梳理监理在策划、设计、采购、施工、运维等阶段的职责清单,明确每一环节的关键控制点与绩效考核标准,实现职责的清晰化、具体化与可追溯性。
二是服务前移与管理集成。监理应主动介入项目前期,参与决策、方案、投资、采购等环节,为业主全流程“把关”。同时,强化设计与施工的衔接与优化,助力项目方案落地与建造可行性提升。
三是管理技术与信息化赋能。推动BIM、数字化项目管理平台、智能监测等技术在监理全过程中的深度应用,实现信息实时采集、智能分析、动态预警与可视化决策。通过数据驱动、平台集成,提升监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效率。
四是组织能力与人才体系升级。建立多专业交叉、复合型、系统化的监理人才队伍,加强项目管理、造价控制、合同管理、技术咨询、风险管控等综合能力建设,促进管理水平由“经验型”向“专业型、智控型”转变。
五是绩效导向与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以项目目标为导向的监理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强化过程考核与结果应用,激发监理主体的责任意识和服务动力,确保全过程服务高效落地三、全过程工程咨询下监理与各方协同机制创新
全过程工程咨询强调各参与方的协同创新与价值共创。监理作为项目管理核心环节,应积极推动业主、设计、施工、咨询等多方的高效协作与信息共享。
第一,建立多方协同的组织机制。以业主为主导,监理牵头,联合设计、造价、施工、运维等单位,组建跨专业、跨阶段的项目集成管理团队。通过定期会议、协同决策、风险共担等机制,形成“同责共管、共赢共进”的管理格局。
第二,强化流程协同与界面管理。制定全过程协同管理手册,细化各环节交付、接口、沟通、变更、纠纷处理等流程。监理作为协调中枢,保障信息流、工作流、决策流的顺畅传递,有效减少管理盲区和责任真空。第三,第三,推动信息化平台与数据集成。依托BIM、数字监理平台、移动终端等,实现项目数据、文档、沟通、审批等一体化管理。所有协同信息可追溯、可共享,提升决策的透明度和项目执行的响应速度。
第四,第四,创新合同管理与风险共担机制。监理可参与“全过程工程咨询总承包”或“项目管理+专业分包”模式,明晰权责利关系,合理分配风险,激励各方协同完成项目目标。
第五,通过多维度协同创新,监理管理能有效打破传统壁垒,推动项目管理一体化、专业化、智能化发展。
四、典型案例与实践成效分析
以某大型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监理单位从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标到施工、运维全过程参与,担任集成咨询管理角色。监理不仅承担常规现场管理,还主导技术方案评审、投资控制、进度统筹、质量风险评估与竣工交付协调,实现了各专业、各阶段管理的无缝衔接。
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与业主、设计、施工、供应等多方通过数字协同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和决策协同,有效提升了项目管理效率和响应速度。绩效考核以全周期成果为导向,强化了监理责任意识,激发了团队创新与服务主动性。
项目竣工后,质量优良、成本受控、进度可控,项目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彰显了全过程咨询模式下监理职责优化和协同机制创新的实际成效。该案例表明,监理管理与多方协同机制的持续创新,是实现大型工程项目高质量交付和精益管理的关键保障。
结语
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下,建筑监理管理职责的优化与协同机制创新,是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项目管理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监理单位需主动转型升级,前移服务重心,深化技术赋能,强化组织能力,积极引领多方协同与价值共创。未来,应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数字化水平、健全绩效评价机制,不断拓展全过程咨询服务广度和深度,实现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高效管理与创新服务,为我国工程建设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胡东华.装配式建筑工程监理实施关键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C]//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重庆建筑编辑部,重庆市建筑协会.智慧建筑与智能经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江苏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25:292-295.
[2]王清洋.Y 市D 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4.
[3]马骏驰,余涛,高静.建筑工程咨询服务中监管一体模式的浅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5,(03):25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