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与新时代党校教育融合的价值引领
胡梅
中共宝鸡市凤翔区委党校 721400
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在干部教育中发挥着核心价值。然而,随着新时代社会发展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推进,党校教育面临教学内容更新、方法创新和价值引领强化的双重压力。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难以充分调动学员主体性,也难以贴合新时代干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同时,党校教育需要在继承红色基因的基础上,将延安精神与现实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形成既有思想引领又有实践指导的教学体系。因此,探索延安精神在新时代党校教育中的应用路径和教学方法创新,成为推动干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延安精神的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
延安精神的核心要义在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中淬炼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更在新时代展现出历久弥新的强大价值,激励着我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克服艰难险阻、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风险挑战、以人民至上的立场情怀践行初心使命、以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迈向伟大复兴,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提供着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新时代党校教育的使命与挑战
新时代党校教育工作的基本使命是:作为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主渠道和思想理论建设重要阵地,始终坚持“ 党校姓党” 根本原则,致力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培养造就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以系统理论教育、党性锻炼、能力培训,使广大领导干部进一步领会“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 四个意识” 、坚定“ 四个自信” 、做到“ 两个维护” ,提高执政本领和领导水平,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保障。
另一方面,面临着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如何通过党校教育驳斥错误思潮、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领学员坚定理想信念;如何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更好地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症结,进一步增强学员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如何以信息技术破局传统教学方式、满足学员差异化和个性化需要,并保持教学科研先进性与吸引力,等等。
三、延安精神融入新时代党校教育的路径
把延安精神贯彻落实到理论培训中去。理论教育培训要全面蕴含延安精神的本质内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深化运用马克思的实事求是观等思想方法的阐释,通过经典阅读与中共党史教学结合,讲清延安时期党的建设是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破解问题的;在政治训练中强化“ 坚持和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的今世观,开设专题论坛剖析当前面对复杂情况时我们如何把紧政治定力;开设延安精神为线索的党性教育,以理论授课与历史体验相结合,使学员在思想认识方面达成精神上的共鸣,实现价值培养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
实践活动课是将延安精神融合进来的主渠道。设计以延安艰苦奋斗为元素的实践课程,组织学员开展深入基层一线的调研,弘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群众路线,在为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中感受群众路线的现时重要性。实施模拟攻坚克难的沉浸式教学,设置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实战式演练,培育学员在困境中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创新精神,在行动学习、反思研讨中促学员把延安精神的内核转化为提升治理现代化的实际本领,实现精神认同到行为转化的升级。
创建持久的渗透通道。通过延安精神校园环境布置、校史展览馆主题展示、延安文化类绘画等隐性育人,创建情境性潜移默化的育人大环境;打造“ 学习延安精神新时代典型人物事迹库” ,常态化褒奖彰显延安精神的时代践行者;把党性素质、工作实绩作为学员考察评价的重要方面,在日常绩效考评、学期评优评先考核中提升权重,“ 抓两头带中间” ,增强育人激励向度。同时,强化师德建设,组织开展延安精神专题培训,锤炼延安精神教育转化的师资力量。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研究了延安精神的核心要义及其时代价值,探讨了新时代党校教育的使命与挑战,并系统提出了将延安精神深度融入党校教育的实践路径,旨在通过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结合,为强化干部党性教育、提升教育培训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支撑与方法参考。
参考文献:
[1] 赵冰. 依托红色资源创新开展党校教育培训[J]. 中国电力教育,2024,(10):10-11.DOI:10.19429/j.cnki.cn11-3776/g4.2022.10.045.
[2]罗云燕.发挥党校基本功能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以江城为例浅议县级党校在弘扬延安精神中的积极作用[C]//云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云南省教育厅.弘扬延安精神 推进德育建设——云南省第八次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江城县委党校;,2024:290-292.